就在这张看似不起眼的小桌周围,曾经围坐过像台湾知名茶人吕礼
但凡茶人来易武,不管是寻茶,还是探访茶文化,有三个地方是值得去的,一是易武老街上的福元昌老宅,二是茶马古道起点纪念碑,这第三便是易武郑四隆茶庄的一张小桌。前两个都是被人所熟知的易武标志,第三个是什么?
就在这张看似不起眼的小桌周围,曾经围坐过像台湾知名茶人吕礼臻、云南知名茶文化学者詹英佩这样的茶界大拿,而这一切皆因为郑四隆茶庄主人——郑必能。
郑必能,用他自己的话来介绍,是一位正宗易武原住民,从外祖一代就在易武从事普洱茶制作,迄今已有四代传承。
自1997年从易武乡政府退休以后,与易武茶的缘分逐渐促使郑必能开始自己的制茶生涯。
郑四隆茶庄就是郑必能开宗立派的名字,四取自己排行老四,隆取“兴隆”之意,从2004年至今,郑四隆这三个字,早已成为易武数一数二的名号。
郑四隆茶庄的访客:吕礼臻、詹英佩
郑四隆茶庄刚开业的时候,也并没有因为出产优秀的茶品而享誉茶圈。但郑必能却毫不在意,他认为只要自己坚持对茶叶品质的打造,真正的识茶之人自会找上门来,而且就算每饼茶赚不了多少钱,他也要坚持做好易武茶,这是真正易武原住民的一种担当。
不少茶人没来易武亲自了解,根本不知道易武有台地茶,皆以为易武出的全是野生大树茶,其实易武大树,小树,老台地,新台地,是有严格区分的。所以不乏唯利是图的茶农茶企鱼目混珠,台地冒充大树的卖,收茶人被骗几万都算少,不少人会因为对易武茶不够了解,蒙受几十万的损失。
在这样鱼龙混杂的市场,郑必能一直坚持卖真茶,不掺假,也正是因为对茶叶品质的严格把控,郑四隆茶庄出品的茶叶逐渐在爱茶人的小圈子中流传开来。
著名云南茶文化学者詹英佩算是郑必能的伯乐,为茶庄介绍来不少圈内人士,开拓了郑四隆的名气。詹英佩在写了《古六大茶山》这本里程碑式的茶文化典籍后,还专门找到郑必能,想做一个纪念茶饼。
两 人挑来挑去,出于对滋味和名气的认可,选了张家湾的茶,詹英佩半开玩笑地叮嘱,“可不能出问题,出了没面子啊”,郑必能回忆起这一段时变得很严肃:“我当 然会把好关,詹老师走遍茶山,把我们易武茶介绍给世人,在云南茶叶界的地位,不言而喻。易武人,不会忘了他,我也一定会把他的纪念饼做好。”
此后,在詹英佩的推荐下,台湾著名茶人吕礼臻先生也上门拜访,在郑四隆茶庄定制了不少茶叶。
而这些传奇的相遇中,让郑必能记忆犹新的是,2005年的时候他接到一个来自广东陆丰人的电话,那人在电话中说偶然间在广东尝到郑四隆茶庄的茶,觉得品质很不错,希望他能寄8~9种茶样过去。
没多久这个客户就在郑必能手中买了相当价格的茶叶,并且从此每年都会在郑四隆茶庄购买相当数量的茶叶,从未间断。这不仅是郑四隆接到的第一笔大订单,更让郑 必能坚定了做好易武茶的信心,“那么远的广东都有客户慕名打来电话寻茶,可见我们出品的茶得到了圈内的认同,这是我最高兴的。”
不仅如此,还有很多慕名而来的国际访客,我们在《为茶痴迷的乌克兰茶人鲤登高》一文中介绍过的鲤登高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昼伏夜出的茶庄技术担当
如果你有机会去茶庄小住一段时间,就会掌握一个规律。在晚上8点半左右,院子里会突然响起了喇叭声,出门一看,会看见一辆皮卡车载着刚从茶山收来的鲜叶。
郑必能的二儿子、郑四隆茶庄的技术担当——郑建明从驾驶室中跳出来,大声喊着:“快来搬货!”
这时候郑必能会立即走上前去,伸手抓一把车上的鲜叶放在鼻尖闻上一闻,又放在掌心看上一看,虽然郑建明在茶山收鲜叶的时候已经严格把过一道关,但他还是会坚持自己再抽查一遍,这样对茶叶品质会更有信心。
每天匆忙吃过晚饭,郑建明又继续投入更为辛劳的炒茶工作中。柴火烧得正旺,锅温达到标准之后,郑建明将8公斤左右的鲜叶全部投入铁锅中,用手不停翻炒。
噼里啪啦的响声此起彼伏,受到高温刺激的茶叶正完成着绚烂蜕变,叶片中的酶因为高温的关系而被抑制。
这是千百年传下来的工夫,一锅茶炒制的成败,不仅在于火候的掌握,更在于炒茶人那双手在锅中翻滚的手法和时间。
郑建明从2008年开始接过了郑必能炒茶的工作,因为要炒好一锅茶实在是费心劳力,不仅手上要承受常人难以忍受的高温,整个炒制过程下来,翻炒动作所需的体力消耗也是不小。
汗水不断地从郑建明额头上冒出,助手用毛巾帮他擦过,就像手术台上的医生一般。“通常晚上七八点鲜叶会送来,有时更晚,做到凌晨四五点是常有的,最长的一次,我连续炒了七个多小时!”郑建明的笑也是寻常。
制茶工序大道至简,全凭初心
前一晚炒制好的茶叶已经摊晾许久,易武早上8~9点钟的太阳已经急不可耐地将热量洒满屋顶和屋外的空地。铺满茶叶的竹匾被一一送到屋顶和屋外的空地,尽情享受着光线的照耀,蒸发多余的水分。
之后是拣黄片和压饼的工序,看似简单,却极为考验耐性和劲道,到棉纸为成品茶饼包上20个褶,再装入印有郑四隆茶庄宝号的笋壳。又是一批优质易武茶走向全国的时候了。
“曾经有位专家告诉我,普洱生茶的制作一共有37道工序。但我这里数来数去也没有那么多,只有简简单单的几道工序而已,我们制作普洱茶的整个过程都是透明的, 没有特别的秘方,全凭对原料的把控和对后续工序的标准坚持。”郑必能的大儿子、郑四隆茶庄的质检担当兼产品经理——郑建平是这样回答我们对于工序的问题 的。
我们之所以对郑建平冠上“产品经理”的名头,是因为郑建平是最直接面对客户,收集来自全国各地不同客户需求,然后根据需求分批定制茶叶,对相关茶叶产品进行工艺调整以符合客户需求的关键人物。
南来北往的客商从郑四隆茶庄学到了不少茶叶知识,也通过郑建平传输了不少市场反馈和口味喜好,对茶庄工艺进化进行了反哺。
当然,郑建平同时还肩负着质检担当的重任。要知道,郑四隆茶庄一年的业务量相当之大,光是靠茶庄自身的人手,肯定难以应付客户的订单。
与茶农既有信任,也有监督
与茶农的相互信任和友好合作以及相当大的业务量,使得郑四隆茶庄不仅在易武的各个山头,而且在古六大茶山的各大山头都能收到质量上乘的原料,对这些山头形成了一定的原料控制权。
当然,与茶农之间的相互信任,也要建立在对原料品质充分的把控之上。对每批茶样的抽检,对茶园原生态管理的监督指导,成为了郑建平身上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工作。
“合作十多年了,茶农们很信任我们,我们在这么长的合作中,在合作的茶园中也几乎没有发现化肥施用、农药施用、橡胶林混种的现象。这一点我们还是很欣慰。”郑建平谈到自己的质检工作,平静而又有力。
就在我们说话的工夫,郑四隆茶庄又来了几拨前来收茶的客人,有从深圳来的,有从北京来的,也有从昆明来的,几乎都是郑必能的老合作伙伴。
就在那张小桌上,他们把各个山头的茶样拿出来一遍一遍地试着,相互激烈地讨论着。郑四隆茶庄就这样,一年又一年,在群贤毕至的画面中绽放着,不会太诗情画意,但却真实而动人。
在这里,茶语网可以很客观地说,无论是对于易武茶还是对于普洱茶,郑必能和他的小茶桌都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