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末,还是在李瑞河先生刚踏上故乡这片大陆的时候,作为一个祖传的做茶人,他就下决心要访遍大陆各地的茶山,有一处他最为神往,那就是神秘的云南。他听说,山那边,有祖先垦植的最古老的茶树,那是茶树的发源地。云那边,有普洱茶的故乡,那里是他心中久已向往的“圣地”。早在 80 年代,还是普洱茶脱了包装“走私”上岛的时期,就有一位商人从东南亚进口了近一集装箱普洱茶,他愁眉苦脸找到李瑞河说销不动。李瑞河先生第一次看到茶叶饼、砖、团这样祖先传下来的形制,觉得很好奇,并认定是好茶,就同意放进自己在台湾天仁茗茶的 60 个连锁门店里试试,他着力宣传这种茶叶的天然和健康,没想到在天仁的门店里都卖得很好,特别是大陆来的那些老兵非常欢迎,从那时起李瑞先生河就成为了普洱茶在台湾最初的推手,也增添了他对茶叶寻根访祖的神往。
16年前,66 岁的李瑞河终于有一个机会到哀牢山深处去寻根朝圣。经过 5 个小时的曲折颠簸,他们来到一条壮观的穿云而下的大瀑布面前,向导对他们说,现在是海拔 1200 米,余下的路还有 10 公里,海拔 1500 米的高程全要靠双脚了。李瑞河没有犹豫,随手捡起一根木棍做拐杖,紧跟在向导身后。
其实,李先生的朝圣路并不平坦,3 年前他来到西双版纳朝拜过一株千年古茶树,他已是感慨万千,膜拜致礼,心中告慰着在台湾做茶的几代先祖,这时有人告诉他,在野生茶树中这棵还不是最老的,有一株比这树更年长千岁的古茶树深藏在思茅镇沅县千家寨的哀牢大山里,令他顿时心驰神往。紧接着两年内他利用到昆明开会的机会,两次计划了去千家寨的行程,但都因阴雨路滑、山路崎岖未能成行。以李瑞河的个性,今天能得到这样的机会,再艰难也不会放弃。
当他气喘吁吁,汗流浃背地站在这棵比孔子诞生还早的古茶树面前时,仰望着蓝天下华盖般的树冠,遒劲的枝干,李先生惊讶、感叹、不禁热泪盈眶,他伸出双臂紧紧拥抱树干(两人才能合抱),沉浸在游子归家般的感觉中,他心里默念着:我们海峡对岸世代的种茶人,今天终于认祖归宗了!此时,天空竟然啪啪啪地落下几粒小冰雹,似乎整个山林都鼓起了掌,此起彼伏,由近及远,庆贺这神交已久的圣洁时刻。
这棵树龄有 2700 年的野生古茶树,是由中科院茶叶研究所研究员虞富莲、云南农业大学教授张芳赐等 10 位专家于 1996 年11月考察论证的。它树高25.6米,树龄为野生茶树的世界之最。方圆几公里内是一个野生茶树的群落,百年、数百年的野生茶树比比皆是。在一个多小时的朝圣和考察中,李瑞河先生一直心情激动,他当即决定向云南省有关领导申请:他愿像认养国宝大熊猫一样认养这棵国宝级野生古茶树,承担所有相关保护费用。
他的请求很快得到了批准。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为了防止水土流失,在这棵古茶树根部的下缘用石块彻起了一道挡墙,修建了标志性的石碑。有记者问李先生:“听说这件事曾引起过误解,还闹上过法庭?”先生淡淡地笑笑:“这都是很久的事情了,都过去了,过去了。”这次上山 9 小时,下山 9小时的朝圣之路,更加坚定了李先生为茶产业干一番大事业的决心!至今,82 岁高龄的他虽不能再次踏上朝圣路,可他仍然关心着来自千家寨古茶树的消息:那里已建成国家级哀牢山核心区自然保护区,2700 年古茶树依然枝繁叶茂……
其实,李瑞河先生从早期对普洱茶的喜爱,进而到竭力推动普洱茶的发展创新为一种情怀。1997 年 4 月的一天,李瑞河先生偶然来到加拿大温哥华天仁茗茶的门店看看,遇上了常来喝茶的妹妹的朋友温哥华市长欧文先生,在不经意间听到欧文说:今年的亚太经合组织会议(APEC)由温哥华作东,正愁着找不到合适的礼品呢?说者无意听者有心,李先生当即推荐:送茶,送中国茶!最有人情味。欧文问:茶真的可以作为礼品么?李先生风趣地说:当然,女士送香奈尔,男人送中国香茶,再合适不过了。没想到一次轻松的交谈竟让中国茶成为了当年温哥华亚太经合组织会议的礼品,也让茶在国际高规格交往中首次成为了一张中国名片。
此后,2001 年上海、2005年釜山、2009 年新加坡,2014 年北京天福的中国茶五次成为亚太经合组织会议(APEC)的礼品茶,普洱茶作为礼品也数次参与其中,送到了数十位国家元首和部长们手中。那段时间,李瑞河先生多次走访普洱茶的多座茶山,深深地爱上了这片被称为“世界茶源”的土地,他感到普洱(当时称思茅)这座以茶而名,以茶而兴的城市应该有一座文化标志,就向市政府建议由天福来做一尊塑像。他认为:孔明那个时代对整个西南和普洱民间影响较大,传说较多,思普地区民间每年祭茶祖的对象至上世纪 50年代也一直是孔明,就决定为这座边地城市做一座“孔明兴茶”的城市雕塑。
设计方案出来后,获得了当地政府和民间的一致赞同。3 个月后塑像在漳州完成,运到普洱进行组装。2003年4月 18 日,李瑞河先生和当时的市领导杨亚林一起揭幕,完成了这一文化盛举。从此,一座高 10 米,宽 4 米的“孔明兴茶”塑像站在了这片蓝天沃土之间,他手执羽扇,目光深邃,昂首远方,向茶区各民族及伴茶而生的子子孙孙传承着中华茶的文脉。
2007年,正当普洱茶经历了“过山车”式的行情,陷入低谷的时候,李瑞河先生决定进入普洱茶产业。他数次到昆明经济开发区考察,选定了一块 40 亩的土地,作为他在全国布局的 12 个加工基地之一。他选派福建人黄健来负责这个项目,而黄健是个踏实而富有激情的创业者,当时仅有制作过铁观音经验的他,对普洱茶可以说是一张白纸,他一到云南就在临沧双江呆了一整年,很费心思地对普洱茶进行了琢磨,很快掌握了其中的一些要领。同年,天福昆明茶厂的土地通过了审批,黄健开始在这片硕大的黄土丘陵上实现天福人的梦想。“李瑞河先生几乎每年都到天福昆明茶厂来视察,他老人家每次来就呆在车间里,每天一呆就是十几个小时。”黄健说。
经过近十年心血和汗水的积累,2015年集团在云南采购干茶1400万公斤,这庞大的数字印证了天福茗茶销售终端的强大需求。“2014、2015 年天福普洱茶的销售业绩都达到了 4 个多亿,一举超过了称霸市场数年的铁观音。这些数字是从一个个门店实实在在统计上来的,这说明这些茶叶是被消费者购买了、饮用了、消耗了。”黄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