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757-758年,皎然遇见了一个年轻人,而那个人就是被后世尊称为“茶圣”的陆羽。从此以后的40多年,他们成为了“缁素忘年之交”。正是这个不起眼的年轻人,在皎然的指导、帮助,鼓励、安排、资助、筹划下,完成了中国茶业、茶学的千秋伟业——《茶经》。
皎然对陆羽《茶经》的帮助及贡献有:
让动乱中的陆羽找到了家
陆羽3岁被遗弃在竟陵。后被龙盖寺主持僧智积禅师抱回寺里养育。11岁陆羽逃出寺院去戏班;20岁偶遇竟陵刺史的礼部员外郎崔国辅,一见如故,结为忘年之交;后又遇安史之乱......
学者认为,陆羽踏入茶道的人生转折点是在24-25岁拜见了皎然大师后发生的。陆羽与皎然结成“缁素忘年之交”时,当时皎然大师已四十多岁,乃杼山妙喜寺主持,有这样的权力、条件让陆羽安下心来潜心研究,陆羽也结束了动荡不安的生活,有了人生的着落。
陆羽《茶经》受到皎然的指导、启发
皎然交友广泛,阅历丰富。两人相遇之时,皎然已到过庐山、泰山、崂山、嵩山、长沙、衡阳、饶州、洪州以及苏南各地、剡溪、天台等地,对不少大庙的僧侣饮茶已颇有心得,佛院饮茶早已成习。有些寺院设有专门的“茶堂”,用作僧侣们潜心论佛,招待施主,有些寺院专门派有“茶头”及“施茶僧”,用以烧水煮茶布施茶水……因此皎然足迹许多大庙后对佛门茶理修炼很深。从他的许多茶诗中可以得知他有非常丰富的茶叶知识。
昨夜西峰雨色过,朝寻新茗复如何。
女宫露涩青芽老,尧市人稀紫笋多。
紫笋青芽谁得识,日暮采之长太息。
陆羽在妙喜寺寄宿了三、四年的时间里,他们经常诗论、探讨,陆羽写成了《茶经》三卷。但在皎然看来,陆羽闭门写书,有许多不切实际的观点,他还不客气地提出了批评,在《饮茶歌郑容》一诗中指出“……云山童子调金铛,楚人茶经虚得名……”。他爱之深所以评之切,他让陆羽深入茶山研究茶叶载培、管理、采摘、煎制等茶事,以补充、修改《茶经》。
为陆羽写《茶经》提供了物质条件
皎然不但悉心指导陆羽,解决了他生活上的后顾之忧,还给陆羽提供安静写作环境,同时还为陆羽解决了写作《茶经》所需要的实验场地、设备、仪器等。以皎然为住持的妙喜寺在长兴顾渚山置有茶园(后为贡茶基地),这个顾渚茶园是陆羽《茶经》最好的实验室、试验基地。有《顾渚行寄裴方舟》诗为证:“我有云泉邻渚山,山中茶事颇相关,……伯劳飞日芳草滋,山僧又是采茶时”。
皎陆不分,皎陆难分,生相知,死相随,皎然是陆羽的一生中交往时间最长、情谊亦最深厚的良师益友。陆羽《茶经》亦蕴含皎然的智慧与茶道。
(责任编辑:茶小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