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普洱茶 > 茶界名人 > 茶人故事 >

奔波两岸的茶艺使者——范增平先生

时间:2023-10-31 17:27来源:茶道网 作者:茶道网浏览:
有個名叫范增平的臺灣人,雅號茶癡,他曾經給我留下過十分深刻的印象。早在80年代末期,他就曾輾轉到祖國大陸,推廣、普及茶藝;10多年來,他為促進兩岸交流、弘揚中華文化作出了積極的努力。新世紀第一個春節過後的一天,我在北京職業高中中華茶藝園採訪了他。 兩岸品
 普洱茶
有個名叫范增平的臺灣人,雅號“癡”,他曾經給我留下過十分深刻的印象。早在80年代末期,他就曾輾轉到祖國大陸,推廣、普及藝;10多年來,他為促進兩岸交流、弘揚中華文化作出了積極的努力。新世紀第一個春節過後的一天,我在北京職業高中“中華藝園”採訪了他。
兩岸品茗 一味同心
這個茶藝園不大,但很精巧雅致。茶舍裏佈置得古色古香,從文房墨寶到海峽兩岸各具特色的茶具,無不透著一種濃郁的人文氣氛。略作寒暄後,范先生就介紹他的女弟子李老師做茶藝表演。屋內彌漫著淡淡的茶香,范先生以平和而悠揚的語調,講述著他對茶藝的熱愛與追求――
范增平在臺灣東吳大學讀書時,曾一度鑽研哲學、禪學,在禪學公案中讀到“吃茶趣”的內容,很感興趣。此後,他對茶開始情有獨鍾。自1979年開始,他向臺灣茶文化大師林馥泉先生學茶。那段時間,他跑遍了臺灣各地的茶園,他住在茶農家裏體驗生活。為了開闊眼界,他還先後去了日本、韓國、新加坡、馬來西亞、港澳等地考察茶文化
范增平說,在臺灣時,大約有3年時間,他不看報、不看電視,只是潛心鑽研並領悟茶藝的精髓。作為研究的成果之一,就是他發明的茶藝“三段十八步”。據他說,這套很民族化的茶藝,是根據中國傳統,汲取日本、南韓等茶文化的精髓,有機結合而發明的。20年來,他曾應邀赴日本、韓國、新加坡、馬來西亞、港澳等地講述茶藝學,並開班授徒,多次擔任過國際茶文化學術研討會的論文報告人兼主持人。他還著有《茶文化的傳播及其社會影響》、《喝杯好茶》、《臺灣茶葉發展簡史》、《臺灣茶文化論》等10餘部著作。
 
研究並推廣茶藝成了范增平矢志不渝的信念。他說:“我的願望,就是用茶文化溝通兩岸關係,讓兩岸人民通過品茶、談茶,增進瞭解,通過對中國傳統的茶文化傳播,加深兩岸人民同祖同根的血肉親情,從而攜手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遺產。”
范增平頻繁往來于臺灣與祖國大陸之間,苦心孤詣地從事茶文化的教學與傳播,北京、上海、雲南、廣東、廣西、福建、湖南、遼寧、內蒙古……祖國大江南北的18個省市都留下了他的足跡。聽過他講授茶藝的直接聽眾數以萬計。
有一次,上海臺胞聚會,范增平應邀以 “茶藝的社會功能”為題,作了3個小時的演講。他談到茶是全體中國人傳統的飲料,是生活的一個重要內容之一,海峽兩岸的中國人,愛好即使再千差萬別,品茶、喝茶、珍愛茶的習性也是改變不了的。所以,在茶文化上展開溝通,是再自然不過的事了,而且只要能坐下來談茶,即使有再大的人生歧見、政治歧見,也會因有共同的愛好而找到共同的話題。在演講中,他妙趣橫生地引經據典、旁徵博引,論證了茶與兩岸中國人的血緣關係,他說,“兩岸品茗,一味同心”,是歷史,也是現實,更是未來。只要中國人飲茶的習慣如影相隨,中華民族就永遠是一個整體,什麼力量也不能使這個民族分裂。茶這個紐帶是牢不可破的!
1990年,他在福建省博物館成立了第一家茶藝館,這也是全國第一家。此後,北京、上海也相繼出現了茶藝館。在大連,第一家名叫“太極”的茶道館開業了。內蒙古赤峰、湖北張家界、廣東梅縣、福建龍岩、江西景德鎮、河南鄭州……紛紛開辦了茶藝館!
1997年,范增平又來到北京。《北京晚報》的記者蘇文洋將他介紹給中央工藝美院的張教授,張教授又將范增平介紹給北京市外事職業高中校長遲銘。遲銘校長很有教育家的眼光,他看好“茶藝”這一新興行業,對范先生以茶藝溝通兩岸親情的作為給予很高的評價,同時他更有意培養一支茶藝隊,在外事活動中獨領風騷。
1998年金秋,外事服務職業高中迎來了茶藝專業的首批學生。因為是首次開設這樣的茶藝儀禮課,沒有講義,受聘擔任客座教授的范增平就趕寫講義。無論在臺灣還是在北京,他總是在琢磨講義的內容。他不辭辛勞,花費了許多心血,把茶文化的知識、精神和文明內涵傳授給外事職高的師生。他由衷希望通過開辦茶藝專業,培養出有知識、有品格的優秀茶藝人才,使“中華茶藝園”成為傳播中國優秀文化、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溝通包括台港澳在內的世界華人的民族意識的基地。
2000年,北京外事職業高中通過了ISO9001國際質量體系認證。范增平對此給予很高的評價,他說:“這是非常了不起的一件事!我所在的這所學校是祖國大陸首家通過ISO9001國際質量體系認證的。它對於教育以及行業管理有著國際性的規範和指導意義。”
 
潛心茶藝 其樂無窮
近年來,祖國大陸的茶藝館開辦多了,出現了良莠不齊的現象。廣州有個茶藝館的老闆冒充范增平的學生,公開講授茶藝課。范增平“微服”前往,發現他的表演真是漏洞百出,茶館也很不規範。這樣,范增平開始考慮搞茶藝的理論建設。他認為,茶藝館雖然是商業,但要提升到哲學範疇、人生哲學的高度,要強調喝茶也是精神文明建設。
范增平說 ,最有生活品質的社會,是個充滿茶香、花香、書香的社會,應該將茶藝帶入家庭、帶進學校,讓人們懂得喝茶、品茶之樂,必須懂得在螢光屏、麻將台之外尋找心靈的寄託。茶是一種和平飲料,愛茶、喝茶的人往往能夠在共賞茶香中一笑泯恩仇。喝茶又是一門大學問,如何泡一壺好茶,喝出一壺好茶的味道,從茶藝中感悟人生,其中自有乾坤。所謂“一壺茶一個世界,一壺茶一個宇宙”,自是這個道理。
喝茶不是目的。茶藝表演是為了什麼?是要透過茶藝的操作過程,配合著進行解說,達到教育消費者的目的。表演的過程就是灌輸知識、觀念、思想的過程,以使品茶人進入一種境界。要讓茶民們懂得,喝茶不在於喝多麼昂貴的茶葉,而是在提倡一種精神:滿足于粗茶淡飯,其實是人生的一大樂事。“無形的東西要有形地表現。”
 
范增平說,茶藝這行業規範化之後,在理論建設中,要特別強調茶藝美學,要講究“和、敬、清、寂”這禪學的四大內涵。但喝茶並非避世,而是為了走更長遠的路,是在喝茶中充電、加油。喝茶並不會引發消極,只有喝酒才能使人意亂心迷,也會讓人借酒澆愁。喝茶,有百利而無一害。
在加強茶藝的理論建設的同時,范增平覺得也必須規範茶藝儀禮。他將自己多年潛心鑽研並總結出的茶藝“三段十八步”,一招一式地傳授給弟子。如今,他遍佈全國的弟子已有60餘人。我們採訪那天下午,剛好有個名叫包勝勇的北京大學博士生前來拜師。拜師儀式過後,包博士在接受採訪時這樣說:“北京大學有兩個學生茶社社團。一個是弘揚日本茶道的,另一個是弘揚中華茶文化的,我就在這個社團中。范老師不辭勞苦,在有華人的地方鼓吹並興辦茶藝,培養茶人,是對中華民族、對兩岸中國人的溝通很有益處的大好事。我感覺,茶文化很高雅,很平和,入詩入畫入音樂。”
范增平此次來京,是接到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部的邀請,前來參加制定《國家茶藝師職業職稱標準審定》以及《國家茶藝師審定考試》等內容的。他估計這兩項內容都將在今年公佈實施。對勞動部的這個舉措,他非常讚賞。他說:“這表明,中央政府已經認可了‘茶藝’,並要規範茶藝師的標準,將從業人員列入管理規範。這個行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發展迅速,前途無限!”
范增平先生在講述這一切時都像高山雲霧茶一樣平靜而樸實,但我們還是從他興奮的表情看出,他是由衷地高興。畢竟,他所付出的努力已經展現出成果――兩岸茶文化的紐帶已經水乳交融在一起了!
(责任编辑:茶小仙)
------分隔线----------------------------
相关文章
相关热词:茶文化 普洱茶 喝茶 普洱 好茶 茶具 茶道 品茶 生茶 
热点排行
相关文章
茶艺表演的详细步骤
茶艺表演的详细步骤
茶艺与茶道、茶俗、茶文化之内
茶艺与茶道、茶俗、茶文化之内
武夷茶艺二十道
武夷茶艺二十道
大红袍岩茶茶艺表演的十道工序
大红袍岩茶茶艺表演的十道工序
绿茶12道茶艺程序介绍
绿茶12道茶艺程序介绍
茶艺表演中千姿百态的弄茶手法
茶艺表演中千姿百态的弄茶手法
茶艺的礼仪
茶艺的礼仪
南京雨花茶文化区开放茶艺坊
南京雨花茶文化区开放茶艺坊
紫砂壶冲泡普洱茶茶艺
紫砂壶冲泡普洱茶茶艺
工夫茶艺定式
工夫茶艺定式
丽江工会举办茶艺师培训收到欢
丽江工会举办茶艺师培训收到欢
茶艺的缘起
茶艺的缘起
支持单位:云南省茶叶研究院 - 云南省典藏老茶博物馆 - 云南普洱茶茶农联合社 联合主办
协助单位:昆明螺蛳湾国际茶文化城 - 《云南经济日报社》周三版 - 《中国茶叶市场》云南杂志社
葳盛茶叶 - 得荼茶业 - 顶尖普洱 - 活态普洱茶 - 大润大品茶业 - 老茶工普洱茶 - 国辉神农茶业前卫店
普洱茶官方网、立足茶山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本站法律顾问:云南中天律师事务所 夏举龙律师
联系QQ:514269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