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余秋雨,很多人都能想到他的作家身份,《文化苦旅》中余秋雨先生以他在全国各地的文化之地的游览过程为线索,揭示了中国文化巨大的内涵;《行者无疆》里,行者独步于遥远的旷野,在各种素昧平生的未知里,举步维艰,却执着的想为后来人度出一往无垠的疆土......
"辛卯年秋日的一天,深圳举办“新生代普洱茶”品鉴会,近二十年来海内外各家著名茶场、茶厂、茶庄、茶商提供的入围产品经过多次筛选,今天要接受一批来自亚洲不同地区的专家的终极评判。众多媒体记者都举起了镜头,只等待着那些品鉴专家在主持人读出名字后,一个个依次登场。
品鉴专家不多,他们的名字,记者们未必熟悉,但普洱茶的老茶客们一听都知道。突然,记者们听到一个十分疑惑的名字,头衔很肯定:“普洱老茶品鉴专家”,却奇怪地与我同名。仔细一看,站出来的人竟然也长得与我一模一样。"余秋雨先生如是说。
你或许也听过,那个叫做嵇康的铁匠,还能写一手不错的文章;那个叫黄公望的卜者,还能画几笔淡雅的水墨。 一个人总有多重身份,而往往自己隐秘的身份却充斥着比外显身份更多有趣的灵魂。那么对于文人余秋雨来说,一直藏着掖着的趣事,便是品一品普洱茶了。
初识普洱茶时,余秋雨先生只觉得见到了团黑乎乎的“粗枝大叶”,放到鼻子底下闻一闻也没有明显的清香。扣下来一撮泡在开水里,有浅棕色漾出,喝一口,却有一种陈旧的味道。再喝下去,随即胸间通畅,舌下生津,原来普洱茶一直用其“不轻盈”的外貌,去换得了茶客的“轻盈”。就这样,余秋雨先生一喝就喝了大半辈子。
要说这么多年来普洱茶最吸引余秋雨先生的地方,还是喝普洱茶时,普洱带给品茶者的独特感受:
“是秋天落叶被太阳晒了半个月之后,躺在香茅丛边的干爽呼吸,而一阵轻风又从土墙边的果园吹来”。
“是三分甘草、三分沉香、二分当归、二分冬枣用文火熬了三个时辰后在一箭之遥处闻到的药香”。
余秋雨先生的文字里,往往不会堆砌很多华丽的辞藻,但是笔锋一转却能构造出一则则内敛又生动的故事。于是乎,我们也不难理解余秋雨先生对于普洱茶的情有独钟了,原来,文字也同普洱茶一样,越是朴实无华越是耐人寻味。
(责任编辑:茶小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