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普洱茶 > 茶界名人 > 茶人故事 >

白居易与茶的故事

时间:2023-11-06 09:13来源: 茶贵人 作者:茶贵人浏览:
唐元和六年(公元811年)四月,白居易的母亲去世。遵照当时丁忧制度的规定,白居易从长安回到渭村,为母亲守丧三年。这期间的一个春天,蜀地的一个萧员外给白居易寄来了名贵的早春茶。白居易喜出望外,兴致勃勃地用渭水来煎这春茶,并吟诵了这首《萧员外寄蜀新茶》诗。
普洱茶
唐元和六年(公元811年)四月,白居易的母亲去世。遵照当时“丁忧”制度的规定,白居易从长安回到“渭村”,为母亲守丧三年。这期间的一个春天,蜀地的一个萧员外给白居易寄来了名贵的早春茶。白居易喜出望外,兴致勃勃地用渭水来煎这春茶,并吟诵了这首《萧员外寄蜀新》诗。
此前几年,白居易潜心创作,关心民间疾苦,创立了“乐府诗”这一新体。乐府诗,通俗易懂,妇孺皆知。其代表作是《秦中吟》十首,和《新乐府》五十首。其中最为熟知的就是“两鬓苍苍十指黑”的《卖炭翁》。这些诗使权贵切齿、扼腕、变色。而且他言事的直接,也令唐宪宗感到不快而抱怨:“白居易小子,是朕拔擢致名位,而无礼于朕,朕实难奈。”当时的白居易处于职场上的第一个迷茫期,意志消沉。所以,诗人虽在丁忧期间,但在渭村的生活,却很休闲洒脱,酿酒捕鱼,种菜栽松,任舟自横,怡然自得。
关中不产茶,渭村的生活虽然很有乐趣,但对于以“别茶人”自称的白居易,少了访茶的乐趣。所以当诗人收到朋友萧员外从四川寄来的早春茶,很是惊喜。“但惊新”,可见时令之早。好茶要配好水,于是就选用居地的渭水煎茶,倍觉珍贵。当然,煎出的茶汤被视为珍品,满瓯似乳,不舍得当即喝下,而是心旷神怡地细心把玩不已。“满瓯似乳”,形容茶汤的颜色和质感。“始觉珍”中的这个“珍”字,值得涵咏品味。首先是白居易对萧员外友谊的珍惜。萧员外寄来的蜀地的春茶,是友谊的象征。白居易在渭水之滨能够品尝蜀地春茶,这件事本身就值得作者赋诗吟诵。同时也是诗人对赋闲时光的珍惜。四年以后,白居易被贬到“江州司马”,在异乡的渡口触景生情,回忆起渭村的岁月不胜唏嘘。渭村,那是他一生最舒心的喝茶日子。
一、渭水
两千多年前,秦人生息劳作于渭河岸边,既仰望天空,又脚踏实地:既玄思妙想,天上地下一体化思维;又埋头苦干,将宏伟蓝图构筑于大地之上。千载之下,令我们佩服,令我们赞叹!
秦代咸阳都城宫庙的布局是按照“法天象地”的思想理念进行设计和建设的。据《三辅黄图》记载:秦咸阳都城“渭水贯都,以象天汉;横桥南渡,以法牵牛”。秦人以渭河象征着天上的银河。银河又称天河、天汉。冬季初夜,银河横亘天际,各个星座分布于河中及其两岸,璀璨夺目。地面上,渭河东西横穿咸阳都城,南北两岸宫庙台苑建筑错落有序,与天上银河星座上下交辉,垂直相映。此时,天与地融为一体,天上的群星与地上宫殿交相辉映,时空达到最完美的结合。这种“法天”布局使秦都咸阳成为具有磅礴气势与瑰丽景象的宇宙之都,充分表现出大一统的秦帝国与日月同辉、与天地同在的不可一世的绝世风范。
 
在今天看来,泾渭分明,泾河清渭水浑,渭河水泥沙俱下浑浊不堪。但在唐代诗人眼中,渭水是一条荡漾着诗情的清澈河流。清亮可口,是可以与名泉媲美而汲来煎茶的。清清的渭水――“清渭”,在唐诗中是个常用词。请看:
“春深秦山秀,叶坠清渭朗。”(杜甫《故著作郎贬台州司户荥阳郑公虔》)
“去马来牛不复辨,浊泾清渭何当分。”(杜甫《秋雨叹三首》)
“静读古人书,闲钓清渭滨。”(白居易《咏拙》)
“渭水绿溶溶,华山青崇崇。”(白居易《旅次华州赠袁右丞》)
“渭水如镜色,中有鲤与魴。”这是说渭水清明如镜。(白居易《渭上偶钓》)
“洪河清渭天池浚,太白终南地轴横。”(杜牧《长安杂题长句六首》)
“谁怜清渭曲,又老钓鱼人。”(许浑《赠王处士》)
“玉渭水笑清潭,凿天不到牵牛处。”(李商隐《无愁果有愁曲北齐歌》)
“东流清渭苦,不尽照衰兴。”(李商隐《幽人》)
“渭水波摇绿,秦山草半黄。”(这是说渭水碧波荡漾。(张祜《华清宫和杜舍人》)
“人从清渭别,地隔太行馀。”(贾岛《寄李輈侍郎》)
“渭水银河清,横天流不息。”李白《君子有所思行》,渭水如银河清莹,横天奔流。诗句奔放豪迈,激发我们想象秦皇故都“渭水贯都”的宏伟气象。
到白居易这一代,白家四世已经在渭南下邽定居,即今天的渭南市临渭区下邽镇。既然下邽有白家老屋,为什么白居易又在贞元二十年(公元804年)把家又从洛阳迁居渭上金家村而不搬到下邽老屋呢?这两各地方之间的路程大概四十里左右。其中原因可能有二:
一是下邽地区地下水深处有盐碱,水质咸恶,而渭上地区皆甜水之区。渭北土层深厚,不好打井取地下水。当地人多饮用“窖水”。窖水是用雨水收集而成,待其沉淀,作为生活用水。虽然有“井”的形状,但和井水并不一样。对于以“别茶人”自称的白居易,对泡茶用水岂能马虎,这应是一个原因。
二是古代以水运最为方便,白氏新宅邸离渡口近,来去自如,出门方便。如果蒙皇帝召见,则可很快面君;如梦皇帝疏远,或者心情不好,上疏辞职,则可避居清修,寄情山水。这是唐代文人臣子的通病。只不过白居易没有选择终南山的别野,而是在渭水关注着朝廷的动向。金家村地处渭河北岸,白居易宅邸往西南百步有一个渡口,叫做蔡家渡。从蔡家渡乘船到长安,不过百里左右,交通顺畅,便于公私兼顾,可以一个月回来一次了。
 
白居易的这个家他自说在“渭村”,和本事中的“蜀茶”一样,这是一个概指。今天,历史考古学家锁定了这个地址,在今渭南市信义乡上太庄南洼一带,“茅茨十余间”。诗人还在这烧过酒,说明这个家规模不小。他在《汛渭赋》中说:“门去渭兮百步,常一日三往。”在《新构亭台示弟侄》诗中又说:“南檐当渭水,卧看云帆飞。”说明白居易的家离渭河很近。面且能在他新筑的亭子上卧看渭河行船扬帆,充其量也不过离渭河二里远近,经常一天去三回,可见白居易对这个居所的喜爱。
白居易在渭村,归田务农,卖马买牛,治耒来耜犁锄等农具,亲自督工去务农,还割茅草盖房,编木条做柴门,甚至逢衣作被,种谷做饭。他还在《效陶潜》诗十六首中说:“而我独何幸?酿酒本无期。及此多雨日,正迂新熟时。开瓶泻尊中、玉液黄金脂。持玩已可悦、欢尝有余滋。一酌发好容,再酌开愁眉。连连四五酌,酣畅入四肢。”又说:“渭水如镜色,中有鲤与鲂,偶持一竿竹,悬钩在其旁。”(《渭上偶钩》)“闲旁沙边立,看人划苇苕。”(《渭村雨归》)“小松丰盈就,必爱手自移。”《载松》“谷苗深处一农夫,面黑头班手把锄。”(《得袁相书》)“有吏夜叩门,高声催纳粟。家人不侍晓,场上张灯烛。扬簸净如珠,一车三十斛。犹忧纳不中,鞭责及僮仆。”(《纳粟》)。白居易回金氏村归田操劳之余后,不但以酒解愁,而且在渭河钩鱼,河边闲玩,亲自栽松,开田种菜,煎茶品茗,纳租输粟,把锄锄谷。白居易金氏村参加了农业生产劳动,饱尝了农民的苦乐,写了“嗷嗷万族中,唯农最辛苦”的诗句。“一朝归渭上,泛如不系舟”(白居易《适意》)的心情来了。
815年,白居易被贬为江州(今江西九江)。他满怀忧郁地来到建昌江边,目击这渡口风光酷似渭河边上的蔡渡,就很自然地联想到当年退居渭村时那种身心闲适的境地,回味起当时“一朝归渭上,泛如不系舟”(白居易《适意》)的心情来了。可见,此时此地,他想起渭村,不止是渭村风景优美,人心淳朴,更重要的是,渭村是一个可以躲避政治风雨的安谧的小港;在那里,他的心灵之舟可以安详宁静地停泊。
 
二、蜀茶
白居易一生嗜茶,对茶很偏爱,几乎从早到晚茶不离口。他在诗中不仅提到早茶、中茶、晚茶,还有饭后茶、寝后茶,是个精通茶道鉴别茶叶的行家。白居易喜欢茶,他用茶来修身养性,交朋会友,以茶抒情,以茶施礼。从他的诗中可以看出,他品尝试过很多茶,但是最喜欢的是蜀茶。
唐朝有两种茶被广为推崇,一个是顾渚紫笋茶,一个是蜀茶。白居易这首诗中的“蜀茶”指的是蒙山茶,也叫蒙顶山茶。白居易有个名叫陆忠的好友在四川为官,曾给诗人寄过蜀茶,诗人非常喜欢。
唐代是蒙顶茶发展的黄金时期,天宝元年(742年)入贡皇室,从此名播神州。当时进贡长安的散茶类有雷鸣、雾钟、雀舌、鸟嘴、白毫等,紧压茶类有龙团、凤饼。“蜀茶得名蒙顶,元和以前,束帛不能易一斤先春蒙茶”。因此,当时名山农民种茶的积极性受到极大刺激。“以是蒙山先后之人竞栽茶,以规厚利,不数十年间,遂斯安草市,岁出千、万斤。”
 
唐朝诗人为什么喜欢蜀茶而不是更近的山南茶呢?
我想原因有以下几点:
1、受前人著作影响。有汉朝吴理真七颗茶树的典故,后代人很容易以为蒙山茶天下第一。
2、和荔枝道有关系。天宝年间,杨贵妃爱吃的荔枝来自于重庆,经金牛道子午谷运到长安。而蒙山也处于的这个区域,爱屋及乌,这儿的茶更受关注。
3、唐代的陕南地区产茶量小,交通不便,所以得不到重视。陆羽游历巴陕峡川的时间处于他访茶旅程的早期,可能游玩大于研究,所以留存的资料很少。不象后期针对性的研究。
4、诗人文中的“蜀”是宽泛的概念,而不是准确的地理位置,这个“蜀”的概念可能包含了陕南茶区
陆羽《茶经》“八之出”中写到: “剑南:以彭州上,[原注:生九陇县马鞍山至德寺、堋口,与襄州同。]绵州、蜀州次,[原注:绵州龙安县生松岭关,与荆州同,其西昌、昌明、神泉县西山者,并佳;有过松岭者,不堪采。蜀州青城县生八丈人山,与绵州同。青城县有散茶、末茶。]邛州次,雅州、泸州下,[原注:雅州百丈山、名山,泸州泸川者,与金州同也。]眉州、汉州又下。[原注:眉州丹棱县生铁山者,汉州绵竹县生竹山者,与润州同。]”唐代有十七个郡向皇室提供贡茶,蒙山茶受到皇室的青睐,被誉为蜀茶中的极品。四川产茶,历史悠久,从陆羽《茶经》可知川茶进贡品种不在少数,蒙山茶后来居上,于天宝年间至乾元元年大量入贡成为“蜀中之最”。根据山河走向,唐朝疆域分天下为10道,358州(郡)、1551县。时蜀州隶属剑南道43个州府之一,可见地域之小。而蒙顶山在唐代隶属“雅州”。可见蜀茶并不一定指的是“蒙山茶”。
按照唐朝的茶产地,陆羽《茶经》中的道名和道界,山南道大致是今四川嘉陵江流域以东,陕西秦岭、甘肃蟠冢山以南,河南伏牛山西南,湖北郧水以西,自四川、重庆市至湖南岳阳间的长江以北地区。再按《茶经述评》中的注释细分:梁州,在今汉中包括安康、陕西西乡、镇巴、城固、汉台、洋县、勉县、宁强及商洛南部地区等整个汉水流域。后来因为山南道地域过于宽阔,为便于治理又划分出:山南东道,治所在襄阳;山南西道,治所在汉中(包括了古金州等,今安康市辖区等)。
 
三、散茶还是团茶
一般茶友认为,唐代是蒸青饼茶的天下,其实并非如此。陆羽茶经中:“饮有粗茶、散茶、末茶、饼茶者,乃斫,乃熬,乃炀,乃
舂,贮于瓶缶之中,以汤沃焉,谓之茶。”可见,饼茶在茶类中的排名和地位并不占优。
唐代,中日经济文化交流频繁,日本派出大批遣唐使来中国学习政治、经济、语言文字、佛教文化、生产技术、建筑艺术等,前后共13次,每次多达数百人,包括大使、副使、留学生、留僧以及随员。文宗开成五年(840年)留学僧慈觉大师圆仁学习期满,从长安回日本,唐皇李昂向他馈赠的礼物中,即有“蒙顶茶二斤,团茶一串。”同样可见,在唐代,散茶与团饼并存, 散茶地位还优于团饼茶。但向皇室纳贡一般多为团茶。是不是出于便于携带和容易保存的缘故,或者团饼茶在仪式上更为正式隆重,这个原因还需要细究。
打开山南西道的汉中、安康的地方志,也有以茶为珍品,向朝廷作为土贡纳贡的史载,正如《华阳国志》所载,秦巴山区茶历朝均是贡品,不过在唐朝,更是名噪一时。据汉中市茶专家李大算所著《陕南(西乡)茶话》一书所考所载,唐朝文武百官以饮山南道茶为时尚,尤其是嗜好西乡的“月团”、“毛尖”茶为甚。其中,月团是团饼茶,毛尖是散茶。从而使山南道茶在大唐王朝空前强盛、繁荣下,声名远播,成为大唐士、庶喜爱的国饮。
萧员外给白居易寄的是什么茶?是散茶还是团饼?这是个非常有趣的话题!
白居易还有另外一首很著名的茶诗,他的别名“别茶人”,就是从其中来的。《谢六郎中寄新蜀茶》一诗中说:“故情周匝向交亲,新茗分张及病身;红纸一封书后信,绿茶十片火前春;汤添勺水煎鱼眼,末下刀圭搅曲尘;不寄他人先寄我,应缘我是别茶人。”
“绿茶十片火前春”,诗中以“十片”计数,说明诗人收到的茶是说绿茶饼,也加团饼茶。形制有方有园,规格有大有小。火前春,说明是明前早茶。火前,谓寒食节禁火之前,指寒食节。寒食节在清明节前一两日。团饼茶唐代至南宋末年流行,经过灸、碾、罗等工序,成细微粒的茶末,再根据水的煮沸程度,在二沸时投茶煮,然后分饮。
茶叶制成饼,并在技术上和质量上有所突破,应在中国的唐代。根据唐代茶圣陆羽撰写的《茶经》记载,唐代制作饼茶有"采"、"蒸"、"捣"、"拍"、 "焙"、 "穿"、 "封"这样七道工序。具体的做法是:在春季的晴天十早晨太阳还没有出来,露水未干的时候,采下茶叶,放进甑釜中蒸,然后把蒸过的茶叶用杵臼捣碎,再把 它拍(压)制成团饼,最后将饼穿起来焙干,封存。
 
用现代的标准来看,唐代的饼茶是一种蒸青紧压茶。它最主要的工序,实际上是蒸茶,制饼穿孔。贯串烘焙。煎茶法的主要程序:备器、选水、取火、侯汤、炙茶、碾茶、罗茶、煎茶(投茶、搅拌)、酌茶。冲泡的具体过程就是:
当锅内的水煮到出现鱼眼大的气泡,并微有沸水声时,是第“一沸”,这时要根据水的多少加入适量的盐调味,尝尝水的味道。
当水煮到锅的边缘出现连珠般的水泡往上冒的时候,是“二沸”,这时需舀出一瓢开水,用竹夹在水中搅动使之形成水涡,再用量茶小勺取适量的茶末投入水涡中心。
待水面波浪翻滚时,是“三沸”,这时将原先舀出的一瓢水倒回锅内,使开水停止沸腾。此时,锅内茶汤表面即生成厚厚沫饽,但需及时将茶沫上形成的一层黑水膜去掉,因为它会影响茶汤的味道。
然后再将茶汤均匀地舀入三个或者是五个茶盏中,而每盏的茶沫要均匀,陆羽认为茶汤的精华就是这茶汤上面的沫饽bō。
与前朝煮茶法不同之处:煮茶法中茶投冷、热水皆可,需经较长时间的煮熬;煎茶法只是在水二沸时投入“茶末”煮。
萧员外给白居易寄的是什么茶?可能是以“片”计数的蒸青饼茶,也不排除散茶的可能。“满瓯似乳”,形容茶汤的颜色和质感。“乳”,可能是这茶汤上面的沫饽bō。但对于善于用多种方式喝茶辨茶的白居易,在“春深酒渴”之后,哪有功夫和时间细细的煎一道茶呢?不若随手拿个大碗,置入散叶,沸水瀹茶。明前绿茶满披白毫,毫随汤落,茶汤似若薄乳。分茶入瓯,细细把玩,怎么看都觉得爱惜。尤其是在诗人春深酒渴之后,饮下这茶,顿觉神清气爽!不然,神清气爽何来?
 
(责任编辑:茶小仙)
------分隔线----------------------------
相关文章
相关热词:早春茶 普洱茶 紧压茶 煮茶法 喝茶 普洱 茶树 好茶 茶叶 
热点排行
相关文章
“中意茶产业项目合作发布会”
“中意茶产业项目合作发布会”
老茶如老友
老茶如老友
四川茶产业技术研究院落户宜宾
四川茶产业技术研究院落户宜宾
西湖龙井明前茶价格和去年持平
西湖龙井明前茶价格和去年持平
茶叶加运动等于健康长寿
茶叶加运动等于健康长寿
南京溧水春茶上市
南京溧水春茶上市
为何精制茶行业利润破百亿元仍
为何精制茶行业利润破百亿元仍
春茶价总体平稳略有回落
春茶价总体平稳略有回落
海南茶产业要积极
海南茶产业要积极
白毫银针茶的萎凋
白毫银针茶的萎凋
白毫银针茶的干燥
白毫银针茶的干燥
茶叶之路:繁荣了200年的国际商
茶叶之路:繁荣了200年的国际商
支持单位:云南省茶叶研究院 - 云南省典藏老茶博物馆 - 云南普洱茶茶农联合社 联合主办
协助单位:昆明螺蛳湾国际茶文化城 - 《云南经济日报社》周三版 - 《中国茶叶市场》云南杂志社
葳盛茶叶 - 得荼茶业 - 顶尖普洱 - 活态普洱茶 - 大润大品茶业 - 老茶工普洱茶 - 国辉神农茶业前卫店
普洱茶官方网、立足茶山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本站法律顾问:云南中天律师事务所 夏举龙律师
联系QQ:514269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