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普洱茶 > 茶界名人 > 茶人故事 >

专访南山流煎茶道宗主马守仁

时间:2023-11-15 15:12来源: 茶悦世界 作者:怜幽雪浏览:
马守仁,终南山高隐 号南山如济、别署冷香斋主人 如济居士、煎茶翁 南山流煎茶道宗主 天下修道,终南为冠。自汉唐以来,终南山一直有着隐居修道的传统,近二十几年来,国家实行的退耕还林政策,山林重得宁静。一拨拨隐士进入终南山,与山林为邻,与鸟兽为伍,在大自然的
普洱茶
马守仁,终南山高隐
号南山如济、别署冷香斋主人
如济居士、煎
“南山流”煎茶道宗主
“天下修道,终南为冠。”自汉唐以来,终南山一直有着隐居修道的传统,近二十几年来,国家实行的退耕还林政策,山林重得宁静。一拨拨隐士进入终南山,与山林为邻,与鸟兽为伍,在大自然的怀抱中休养生息、长养智慧。马守仁便是从着终南山中出来的一位隐士。
见到马老师之前,我想象中的他应该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隐士模样。
黎明即起,生火,煮粥,出坡。早斋罢,他坐在那里,冲泡一杯野生紫笋茶,读石屋诗偈,安居度夏。千竹庵是马守仁曾经在住的地方,耕作之余,饮茶、读书,生活很惬意。在山林间修习茶道的方法,称作山居茶道,以区别于俗世间那些形形色色的茶叶烹饮方式。
回想起采访马老师的那天,我们和几个同事在活动现场等他,马老师走了过来,只见他一身素朴长衫,干净而儒雅,温和地跟我们打招呼。聊着聊着,马老师箭步如风,一不小心,我们几个年轻人被他落下了好远。心里猜想,难道是终南山山灵水秀,地灵人杰,马老师常年得身心颐养,才有了如此轻快的步伐?
茶道最早的兴盛是在唐朝,陆羽的茶经是唐代煎茶道的一个完整的技术。在唐代中国茶道已经确立了。采访开始,马老师就给我念了一首诗:
 
饮茶歌诮崔石使君
一饮涤昏寐,情思朗爽满天地。
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
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
此物清高世莫知,世人饮酒多自欺。
愁看毕卓瓮间夜,笑向陶潜篱下时。
崔侯啜之意不已,狂歌一曲惊人耳。
孰知茶道全尔真,唯有丹丘得如。
“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马老师说,这句诗讲述了因吃茶而得道的这个过程:饮用了三盏茶就得道了。
吃茶得道,就名茶道。
说到这里,马老师拿着折扇摇了摇,温和地笑了笑,开始讲起了茶道的历史,这时的他多了一种亲切感,多了几分烟火气。
听马老师讲着茶道的发展历史,才知道从唐代的煎茶道,到宋代的点茶道,再到明代的烹茶道,茶道经历了史诗般的发展,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由唐到宋的茶道演变如同一副绚丽多姿的中华茶文化画卷,但可惜的是,它并没有因为它的丰富而全部传承下来。
 
马老师是茶道传承的宗师级人物,作为南山流煎茶道的宗主,他致力于茶道的传承和发展,故而创立了南山流派。他说,茶道并非一个简单的艺术,对茶作坊,对器具的了解,都反应着人对茶的态度。南山涛涛,茶道不止,他坚信,茶道只有通过流派才能传承下去。他所创立的南山流煎茶道共修班,也是传承茶道文化的一种途径。
关于茶与禅,用马老师的话说,那是注定的一段夙世姻缘。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茶与禅似乎一对夙世的眷侣,在文化的长卷上,它们永远交织在一起,碰撞出神奇的火花。
茶与禅的邂逅
马老师说道,中国古代的茶道是从初唐时期的神秀禅师开始的,他有一位得意弟子叫降魔藏禅师,他是第一位把茶的烹饮方式带到茶的禅宗的禅僧修习法门的第一人。也就是,中国茶道的确立是从一位禅僧开始的。后面才有了百丈禅师,皎然禅师。皎然禅师是第一个提出了中国茶道两个字的人,第一次以清规的方式,把禅森饮茶煎茶记载在禅门的清规里,这是最早的茶与禅的结合。
茶与禅的夙世姻缘
不可思议的是,到了宋代,宋代的点茶法也是从一个僧人开始的,到了明代,明代的烹茶道也是从一位禅僧开始的。也就是说,唐代的煎茶道,宋代的点茶道,明代的烹茶道,都是因禅僧的喜好引入到禅僧的修行生活里面。禅修与茶道再次发生了碰撞。仿佛冥冥之中注定,茶与禅的夙世姻缘。有茶的地方就有禅,有禅的地方就有茶。
僧人饮茶,禅师种茶,植茶,用茶来供佛,用茶来招待,用茶来自饮。这是茶与禅的最深厚的连接。
 
茶禅一世,闲云野鹤。终南山上,他烹茶修心,宛如一片天外闲云,聚散随风,恬淡潇洒。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他说:中国人身上其实都有一种隐逸情怀,一种归隐山林的文化情结。马老师说,以前他是在终南山上长居,现在居住的地方已经移到了城市。           
他独隐山林,是为了潜心钻研茶道,只为了将中华的传统茶文化传承下去。
出尘,他清修于终南山上,不食人间烟火,以茶养心;
入世,他奔走于茶道传承,路漫漫其修远兮。
对于中华茶道的传承与发展,马老师说,很多人听到茶道都想起日本的茶道,其实,日本的茶道源头在中国,传播到日本的茶道只是中国茶道文化的冰山一角,唐代的煎茶道,宋代的点茶道,上至宫廷的,文人雅士间,下到世井间的,平明百姓间,都没有传播到日本去。文化的源头在我们的心里,在我们中华儿女的血液里面,大家都知道唐诗宋词,却很少有人知道唐煎宋点,要记住在人类的文化史上有两座并列的高峰,一个是唐诗宋词,一个是唐煎宋点。我们对自己的文化应该充满自信,文化的自信才能让中华传统文化真正的发扬出去,才能真正复兴中华的传统文化。
马守仁,这位来自于终南山的隐士,出尘入世,用自己的方式,传承着茶道文化,延续着茶与禅,这段夙世姻缘。
采访已然接近尾声,感觉与马老师的聊天还意犹未尽,回想起他,原本在我心中如同一位远离尘世的世外高人,高冷遥远而又神秘,如今看来,集大雅与和气于一身的马老师,奔走参加各种活动,创立茶道流派,只是因为眼见中华茶道传统文化流失,才背负起传承茶道文化的重任。这样的马老师,是温暖而又充满民族责任感的。
 
【人物简介
马守仁,字守仁,号南山如济,别署冷香斋主人、如济居士、煎茶翁等。现任中华茶道文化研究会会长,中华茶道——南山流 宗主。着有《岭上多白云》、《冷香斋煎茶日记》、《无风荷动--静参中国茶道之韵》等茶文化著作。并有“中国茶道美学初探”、“茶道与琴道”、“茶道与诗式”、“宋代《禅苑清规》中的茶汤煎点礼仪初探”、“唐代煎茶法略说” 、“茶艺漫谈”等部论文发表。
 
 
(责任编辑:茶小仙)
------分隔线----------------------------
相关文章
相关热词:茶道文化 中国茶道 茶文化 普洱茶 中国茶 普洱 简介 茶叶 
热点排行
相关文章
茶道三要点
茶道三要点
茶道讲究五境之美
茶道讲究五境之美
重温茶道精神
重温茶道精神
日本茶道美学文化
日本茶道美学文化
中欧文化沙龙在三和茶道馆举行
中欧文化沙龙在三和茶道馆举行
茶人修茶道
茶人修茶道
品茶讲究因而有“茶道”
品茶讲究因而有“茶道”
中国茶艺师在静冈学习日本茶道
中国茶艺师在静冈学习日本茶道
木村宗慎茶道
木村宗慎茶道
以茶道为圆心 茶艺为半径
以茶道为圆心 茶艺为半径
茶道六君子与茶道配件
茶道六君子与茶道配件
生活犹如戏剧 茶道深入人心
生活犹如戏剧 茶道深入人心
支持单位:云南省茶叶研究院 - 云南省典藏老茶博物馆 - 云南普洱茶茶农联合社 联合主办
协助单位:昆明螺蛳湾国际茶文化城 - 《云南经济日报社》周三版 - 《中国茶叶市场》云南杂志社
葳盛茶叶 - 得荼茶业 - 顶尖普洱 - 活态普洱茶 - 大润大品茶业 - 老茶工普洱茶 - 国辉神农茶业前卫店
普洱茶官方网、立足茶山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本站法律顾问:云南中天律师事务所 夏举龙律师
联系QQ:514269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