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普洱茶 > 茶界名人 > 茶人故事 >

同样是喝茶看看名人是怎么说的现代篇

时间:2023-11-25 11:13来源:观茶 作者:佚名浏览:
自古文人便将茶奉为雅事,于是有琴棋书画诗酒茶,而源源文化流域中,成就了众多伟人,也便有了许多爱茶伟人,我们看看他们是如何品茶的。 1.孙中山 孙中山知茶爱茶,认为茶是最合卫生最优美之人类饮料,称茶为国饮,他把茶提高到了民生的高度,对茶的影响重大而深远。 2
普洱茶
自古文人便将奉为雅事,于是有“琴棋书画诗酒”,而源源文化流域中,成就了众多伟人,也便有了许多爱伟人,我们看看他们是如何品茶的。
1.孙中山
孙中山知茶爱茶,认为“茶是最合卫生最优美之人类饮料”,称“茶为国饮”,他把茶提高到了民生的高度,对茶的影响重大而深远。
 
2.毛泽东
茶对于毛泽东而言,谈不上炙热的爱,但至少也是生活割舍不开的一部分,他曾对他的保健医生徐涛说过:“我的生活里有四味药:吃饭、睡觉、喝茶、大小便。能睡、能吃、能喝、大小便顺利,比什么别的药都好。”
毛泽东在其游历安化期间,与萧子升给茶馆老板撰写副对联是:
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喝杯茶去;
劳心苦,劳力苦,苦中作乐,拿酒来。
毛泽东一生的诗词创作中有一首写给柳亚子先生的开篇便提到茶:
饮茶粤海未能忘,索句渝州叶正黄
毛泽东嗜好茶叶和香烟,尤精于品茶,终身不离茶水。在毛泽东身边工作过的同志回忆说:毛泽东每天睡觉醒来,洗脸后就开始饮茶,一边喝一边看报,接待国内外客人总是吩咐警卫员沏茶相待。他喜欢喝杭州龙井茶饮茶习惯很特别,不仅饮茶水,还将杯中茶渣放进嘴里咀嚼吃下去,总是吃得津津有味。他的吃茶习惯,是青少年时期在家乡农村养成的。后期也影响了身边很多人。
在贵州都匀,当年做茶的乡长曾给毛泽东寄过当地名叫“鱼钩茶”的茶叶。毛泽东收到以后让中共中央办公厅做了回复:“茶农高级社,你们寄给毛主席的茶叶已收到,中央曾有规定,不准给主席寄东西,经主席批准,寄给你们16元钱,作为成本费。”毛泽东本人做了亲笔回复:“此茶很好,我已收到。今后高山多种茶,我看此茶命名为毛尖茶。”至此,都匀毛尖得毛泽东亲笔命名,成为中国名茶。
 
3.周恩来
周恩来总是沏龙井茶招待国内外宾客,一杯清茶在手,谈笑风生。他很关心杭州梅家坞的龙井茶生产,1965年起曾先后五次到梅家坞视察,鼓励发展生产。有一次周恩来陪外宾到梅家坞,品尝龙井绝品“明前茶”,当他知道炒1斤“特级龙井”,茶农要采4万多个嫩芽时,不忍将茶渣倒掉,便风趣地说:“龙井味道好,要把它全部消灭掉。”说罢便将杯中茶叶全部咀嚼光,留下“啜英咀华”佳话。
1972年中美建交。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时,毛泽东主席在书房里会见了尼克松总统,用自己喜爱的茉莉花茶接待尊贵的客人。毛泽东还送给尼克松四两(相当于200克)“大红袍”茶,尼克松觉得送得量少。周恩来闻之笑慰尼克松:“主席已经将半壁江山奉送了!”并将其中典故告诉他:“这种茶极为珍贵,每年所产不及500克,我们的主席已将他珍爱的一半家当奉送您了。”尼克松总统听了肃然起敬,并深感荣幸。这款令尼克松总统肃然起敬的茶叶就产自武夷山的“大红袍”母树。现在“大红袍”母树仅存三棵,以其数量稀少、采摘困难(自古就有猴摘茶之说)、滋味醇厚闻名于世。
1939年早春,周总理在新四军军部叶挺将军处第一次喝到六安瓜片时便赞不绝口。1971年,时任美国国务聊基辛格访华时,周总理将六安瓜片作为国品礼茶馈赠给他。
周恩来知道安徽六安茶,是因为在他的革命生涯中,曾经接触过一大批六安人。1924年初秋,从法国归国不久的周恩来出任黄埔军校政治教官,不久后升任政治部主任。在黄埔军校和中共两广区委中,有一大批六安人,仅黄埔一期就有许继慎、王逸常、杨溥泉、曹渊、孙一中、廖运泽、彭干臣等。周恩来那时和这些六安人朝夕相处,并多次派许继慎等人回乡建党。周恩来情系“六安瓜片”,并非仅仅是为品味香茗,而是为了重温一段重要的情感记忆。
 
4.朱德
朱德居家办公,常饮茶水。而且每次外出视察,凡遇茶园、茶场,必去参观。1959年,他在庐山植物园品尝庐山云雾茶,赞赏不已,赋诗一首:“庐山云雾茶,味浓性泼辣;若得长年饮,延年益寿法。”1961年,朱德到杭州西湖龙井茶地视察时,看到茶林遍地,茶农生产生活都有很大提高,欣然口占一首《看西湖茶区》:“狮峰龙井产名茶,生产小队一百家;开辟斜坡一百亩,年年收入有增加。
 
5.刘少奇
刘少奇同志的家乡是湖南宁乡县花明楼,这里的人民好饮一种烟熏茶。受此影响,刘少奇也特别喜欢喝烟熏茶。解放后家乡人给他捎上一包茶叶到北京,他如获至宝,工作疲倦时,只要喝上一口这种烟熏茶,他就会精神一振,倦意全消。
 
6.鲁迅
鲁迅爱茶,经常一边构思写作,一边悠然品茗。他当年客居广州,称赞道:“广州的茶清香可口,一杯在手,可以和朋友作半日谈。”因此,当年的广州陶陶居、陆园、北园等茶居,都留下他的足迹。他在《喝茶》对品茶有独到见解:“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首先就必须练功夫,其次是练出来的特别感觉。”
周作人既为“苦茶庵”老人,应该很讲究喝茶。他的散文随笔写茶不在少数,连书斋都取名“苦茶庵”。周作人从小喝家乡绍兴的“平水珠茶”,喝茶“以绿茶为正宗”,“不喜欢北京人所喝的香片”。他还喝过龙井、六安茶、太平猴魁,“都觉得好”,广西的横山细茶、桂平西山茶和白毛茶“味道温厚”,但碧螺春在北京“要碰运气可以在市上买到”。
周作人行楷自作诗二首
前世出家今在家,不将袍子换袈裟。
街头终日听谈鬼,窗下通年学画蛇。
老去无端玩骨董,闲来随分种胡麻。
旁人若问其中意,且到寒斋吃苦茶。
半是儒家半释家,光头更不着袈裟。
中年意趣窗前草,外道生涯洞里蛇。
徒羡低头咬大蒜,未妨拍桌拾芝麻。
谈狐说鬼寻常事,祗欠工夫吃讲茶。
 
7.老舍
当代文学家老舍是位饮茶迷,还研究茶文化,深得饮茶真趣。他多次说过一段精辟的话:“喝茶本身是一门艺术。本来中国人是喝茶的祖先,可现在在喝茶艺术方面,日本人却走在我们前面了。”为促进我国茶文化发展,他以清茶为伴,文思如泉,创作《茶馆》,通过对旧北京大裕茶馆的兴衰际遇,反映从戊戌变法到抗战胜利后50多年的社会变迁,成为饮茶文学的名作,轰动一时。
有一次,他到莫斯科开会,苏联人知道他的嗜好,特意为他准备了一个热水瓶。老舍颇为开心,赶紧泡好一杯茶,准备慢慢品茗。没想到,刚喝了几口,一个不注意,服务员居然端起杯子给倒掉了,气得老舍大发雷霆:“难道她不知道中国人喝茶是一天喝到晚的?”其实,这还真不怪那服务员,这是东西方茶文化的不同,人家以为老舍喝剩了,很体贴地倒掉呢。
后来,爱茶如命的老舍先生居然提出要戒茶,原因是物价高涨,“不管我愿不愿意,近来茶价的增高已教我常常起一身小鸡皮疙瘩。”粮食涨,茶也凑热闹,可见茶和粮食一样重要,难怪老舍只是叫嚷一阵,并不见他真正戒茶。
 
8.郭沫若
郭沫若从青年时代就喜爱饮茶,而且是品茶行家,对中国名茶的色、香、味、形及历史典故非常熟悉。1964年,他到湖南长沙,品饮高桥茶叶试验站新创制名茶高桥银峰时,大为赞赏,对高桥银峰的色、香、味、功效给予高度评价,写下《初饮高桥银峰》诗: “芙蓉国里产新茶,九嶷香风阜万家。 肯让湖州夸紫笋,愿同双井斗红纱。 脑如冰雪心如火,舌不怠来眼不花。 协力免教天下醉,三闾无用独醒嗟。”。郭沫若每到外地,总把品茶看作是生活一大乐趣。1964年7月,他曾到广州北国酒家饮茶,赋诗一首:“北国饮早茶,仿佛如在家,瞬息出国门,归来再饮茶。”他的诗篇中多与茶有关,如《陪外宾到武夷山与黄山欣赏名茶名胜》、《题文君井》等。
郭沫若11岁就曾写下“闲钓茶溪水,临风诵我诗”的句子,可见他对茶的喜爱是从小就培养的。日后,他成为品茶行家,对中国名茶的色、香、味、形及历史典故非常熟悉。他到全国各地考察工作,都少不了品茶的环节,遇到好茶,他一开心,忍不住就题首诗写个字什么的,结果,这诗一写就不得了,那茶从此就红遍全国了。
 
9.林语堂
现代著名文学家林语堂是闽南漳州人,受闽南功夫茶熏陶而善品茶,而且他喝茶不是一般的讲究,首先得有志同道合的人做伴,一个人喝太无味,然后还得有个好的环境,不然,再好的茶也大打折扣。同伴还不能多,一两个足够,不然太吵,环境也得清静幽雅才行。他最著名的就是“三泡”说:“茶在第二泡时最妙。第一泡譬如一个十二三岁的幼女,第二泡为年龄恰当的十六女郎,而第三泡则已是少妇了。”以佳人喻茶,新颖而富有情趣。明代许次纾也有“三泡”说法,他在《茶趣》中说:“一壶之茶,只堪再巡,初巡鲜美,再则甘醇,三巡意欲尽矣。”
 
10.秦牧
当代作家秦牧的故乡广东澄海县属潮汕地区,当地“功夫茶”习俗名播中外。他从小接触功夫茶,练就过硬的辨茶功夫。1967年夏至1970年秋,当时任羊城晚报副总编的秦牧与广州各报总编一起,被集中在广州一座干校接受审查,“老总们”都有饮茶习惯,大家突发奇想,要对各自所带茶叶评出高低,推举秦牧为评茶师。秦牧还写有《故乡茶事甲天下》等茶散文,怀着幽默心情描述潮汕近乎传奇的茶俗,广为传诵。
 
11.叶君健
当代著名作家叶君健从年轻时起就爱好饮茶,在重庆大学教书时,常与友人去茶馆喝茶聊天,特别喜欢品四川的沱茶。他说:“中国美好的东西太多,茶是其中突出的一种。它既高雅,又大众化。中国人的生活,除柴、米、油、盐、酱、醋以外,还必须有茶。”
 
12.胡适
胡适生于茶商之家,一度曾嗜饮茶,任驻美大使时,曾多次要妻子寄茶叶到美国,他在信中对夫人江冬秀说:“只要上等可吃的茶叶就好了,不必要顶贵的。”但胡适很忙,他大概没时间去品烹茶之水来自三峡哪一段。 
 
13.梁实秋
他在作品《喝茶》开篇就为自己定位:“我不善品茶,不通茶经,更不懂什么茶道,从无两腋之下习习生风的经验。” 
梁实秋《喝茶》记有亲历:“《潮嘉风月记》说工夫茶要细炭初沸连壶带碗泼浇,斟而细呷之,气味芳烈,较嚼梅花更为清绝。我没嚼过梅花,不过我旅居青岛时有一位潮州澄海朋友,每次聚饮酩酊,辄相偕走访一潮州帮巨商于其店肆。肆后有密室,烟具、茶具均极考究,小壶小盅有如玩具。更有娈童伺候煮茶、烧烟,因此经常饱吃工夫茶,诸如铁观音、大红袍,吃了之后还携带几匣回家。不知是否故弄虚,谓炉火与茶具相距以七步为度,沸水之温度方合标准。举小盅而饮之,若饮罢径自返盅于盘,则主人不悦,须举盅至鼻头猛嗅两下。”
梁实秋在《喝茶》中说,凡是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茶。
 
14.巴金
巴金喜欢喝茶,却没有太多讲究。 好友许四海是制壶大师,对喝茶很是讲究,实在看不下去巴金这样糟蹋茶叶。于是,他送了巴金一只自制的仿曼生壶,还专程从家里带了一套紫砂茶具,为巴金表演茶艺。还别说,制壶大师确实有一手,用特别的手法冲泡的茶,还未喝,香味已经在房间里弥漫,巴金喜不自禁,一边喝一边感叹:“没想到这茶还真听许大师的话,说香就香了!”一口气喝了好几杯。
(责任编辑:茶小仙)
------分隔线----------------------------
相关文章
相关热词:西湖龙井茶 庐山云雾茶 茉莉花茶 西湖龙井 六安瓜片 
热点排行
相关文章
晨起喝茶有利于软化血管
晨起喝茶有利于软化血管
学会喝茶老了也有事做
学会喝茶老了也有事做
吃瓜群众喝茶记
吃瓜群众喝茶记
爱玩手机的你是该喝喝茶了
爱玩手机的你是该喝喝茶了
古画上的人是怎么喝茶的
古画上的人是怎么喝茶的
你在喝茶时被“潜规则”过吗
你在喝茶时被“潜规则”过吗
如果你喜欢喝茶一定要去了解这
如果你喜欢喝茶一定要去了解这
闲时常常喝茶 忘机处处即禅
闲时常常喝茶 忘机处处即禅
身体越来越差您该喝茶了
身体越来越差您该喝茶了
如何选择正确的时间喝茶让茶最
如何选择正确的时间喝茶让茶最
喝茶渐入佳境——从最美村庄到
喝茶渐入佳境——从最美村庄到
喝茶为什么会让人尿频
喝茶为什么会让人尿频
支持单位:云南省茶叶研究院 - 云南省典藏老茶博物馆 - 云南普洱茶茶农联合社 联合主办
协助单位:昆明螺蛳湾国际茶文化城 - 《云南经济日报社》周三版 - 《中国茶叶市场》云南杂志社
葳盛茶叶 - 得荼茶业 - 顶尖普洱 - 活态普洱茶 - 大润大品茶业 - 老茶工普洱茶 - 国辉神农茶业前卫店
普洱茶官方网、立足茶山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本站法律顾问:云南中天律师事务所 夏举龙律师
联系QQ:514269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