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欣赏和回忆他的最后一次茶会之前,有必要对千利休生平作一个了解:
千利休档案
【姓名】千利休(幼名与四郎,法名千宗易,利休之名1585年天皇所赐)
【尊称】日本茶道的"鼻祖",人称日本茶圣
【职业】茶人
【出生年代】1522年生于日本堺市,日本战国时代安土桃山时代,侍奉丰臣秀吉的10年
【获得荣誉】:
织田信长时代,利休已经成为当时首屈一指的茶人,天正十一年(公元1583不)1月利休接受丰臣秀吉的邀请赴山崎参加茶会,5月为秀吉的茶头,从此以后得到秀吉的宠爱,成为当代一大红人。1587年起他独自举办北野大茶会等,成为天下第一的茶匠。
【历史地位】
千利休对茶道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和完善,将茶道融入饮食、园艺、建筑、花木、书画、雕刻、 陶器、漆器、竹器、礼仪、缝纫等诸方面,成为综合文化体系。利休的影响远远超出了茶的本身,扩大到了日本文化的各个方面,人们把对利休的崇拜、喜爱、和对他的审美观的认同完完全全融入日常生活之中,很多东西甚至以他的名字来命名,如:"利休栅栏"、"利休色"、"利休豆馅"、"利休馒头"、"利休牡丹"、"利休豆腐"、"利休头巾"、"利休木屐"、"利休扇子"、"利休缎子"等等。
【利休之死】被秀吉猜忌,切腹自尽。
最后的茶会
人们常说,技能臻于极致就是“道”,达于“道”者,一举一动无不是技艺之巅,利休就达到了这样的境界。但高处不胜寒,这样的巅峰之境不是人人可以达到,于是他孤独,这也许是日本茶道精髓:和、敬、清、寂中寂寞的寂的另一层含义吧。这个独孤求败的境界是如此的难以超越,利休却迎难而上,于是,唯有用自己的生命完成了日本茶史上最悲情和凄美的一次超越。
利休之死的另一个主因是他和权倾一时的丰臣秀吉在茶艺茶道上的理解和分歧。秀吉本人也爱茶,但更是个喜欢大场面,喜欢铺张的人,可能这样才能使他忘记自己的下贱出身,感觉到身为“天下人”的尊严,他对名贵茶道具近乎贪婪的追求,对地位、财富、人生享受无止境的欲望,这与利休追求简单、随意、质朴到近乎凄凉的茶道相悖。利休越到晚年越趋于古拙稚朴,内心对秀吉从无视到鄙视。以秀吉之聪明,不可能感受不到。而利休的茶名日盛一日,声望达于天下,隐然有压倒秀吉之势,也让秀吉越来越生忌念。如果秀吉和利休一样是个没权没势的文化人,那么两人分歧的最后,无非是分道扬镳,不相往来。然而,不幸的是,秀吉是个统治者, 是个可以一言决断他人生死的大家伙,于是,利休危矣。
对“利休的最后一次茶会”的描述,也只有日本茶道美学大师冈仓天心在世人公认的“茶道门手册”—《茶之书》中的文字,才显真切、凄美而震撼:
“如此,利休预定自尽之日终于来临,他邀来自己最重要的弟子们,参加他此生最后一场茶会,弟子们无不伤心地,依照预定的时间在门廊前聚集。当他们向庭内望去,庭径两旁的树木似乎也难过得在颤抖着。在沙沙作响的树叶声中,可以听到无处可依的幽魂们在窃窃私语。至于灰色的石灯笼,就像伫立于冥府大门前的威武卫兵。
此时,房中飘出一股高贵稀有的熏香,那是主人在召唤着宾客入内了,弟子们于是顺序进入就座。床之间的挂画,乃是出自一位古代僧人,以尘世万物转眼即逝为主题的真迹。火炉上,沸腾的清水鼓动水壶唱起哀歌,有如那用鸣声向将逝的夏日,倾吐心中悲伤的禅。
须臾,主人进入茶室,逐一向宾客奉上茶汤,众人也依序默默地饮尽,主人则最后才喝完。接着根据当时是仪节,身居首位的客人于此时提出检视茶具的要求。利休便将它们,以及那幅挂物全部置于桌上,并在所有宾客都表达了对这些珍藏的赞美之后,将其一一分予众人,作为纪念,唯独茶碗由他自己留下,因为”受我这不幸之人所玷污之晚,不应再供世人所用”。他一边如此说着,一边将其摔个粉碎。
茶会终于结束,所有的宾客强忍泪水,在向主人诀别后蔼然离去。只剩下一位最亲近的弟子,受利休之托留下,担任他最后结局的见证。此时利休褪下茶会装束,将其小心翼翼地拆好后,放置于坐垫之上,露出里头纯白无垢的素袍。他温和地凝视手上那把闪耀的致命剑身,口颂优美的辞世之句:
永恒之间,吾之嘉宾,刺佛杀祖,开汝之路。
脸上兀自带着微笑,利休就这样踏上了未知之路。”
“唯有以美丽而生之人,能以美丽而死。伟大茶人的末日,如同他们此生其它 的时间,尽是高雅动人。”
冈仓天心所著的《茶之书》,也是以千利休的最后茶会收尾作结,把美感推向决绝悲壮的制高点。“利休最后茶会”,永远占据着悲剧之美的最高点,永远无法超越。
(责任编辑:茶小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