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80年,发明了“以茶代酒”的孙皓(242年-284年,孙权之孙),率吴国臣民向晋武帝司马炎投降。
长达半个多世纪的“三分天下”局面,终于结束,两晋时代拉开了篇章。
但是,天下战火依然纷飞,八个司马氏宗室四处征战,只为能将朝政大权据为己有,因此于黄河南北广大地区展开了历时十六年之久的殊死拼杀,史称“八王之乱”。
元康元年(291年),晋惠帝司马衷(259-307年,司马炎次子)继位。作为一名才智方面绝不比阿斗高多少的皇帝,在此次战乱中自始至终扮演着一个无足轻重的傀儡角色。
“八王”之一的汝南王司马亮(?-291年,字子翼,司马懿第四子),首先夺取了政权,成为晋惠帝背后的实际掌权者;
而后,大权又落到了凶狠狡诈的贾后(贾南风,257-300年,贾充的女儿,貌丑而性妒,“八王之乱”的始作俑者)手中;
永宁元年(301年),赵王司马伦(?—301年,司马懿第九子)起兵杀死了贾后,将晋惠帝赶下皇位,在皇帝的宝座上还没有捂热屁股,又被其他宗室起兵杀死,晋惠帝复位;
随后,齐王司马冏、长沙王 司马乂、成都王司马颖(279-306,字章度)相继争夺政权,并都在短时间内执掌了政权,而此期间,晋惠帝一直作为傀儡角色东奔西跑,处处被要挟;
太安二年(303年),东海王司马越(?-311年,字元超)率军挟惠帝进攻邺城的成都王司马颖,结果在荡阴(今河南汤阴)一战中,惠帝被司马颖俘获;
由于有着晋惠帝这个大“灯泡”,众王联合起来进攻成都王司马颖,背腹受敌的司马颖挟惠帝逃至洛阳,后又逃到长安;
光熙元年(306年),东海王司马越(?-311年,字元超)起兵奉迎惠帝,应者云集,一举消灭起兵诸王,并以太傅录尚书事,独揽朝政大权,惠帝才结束了动荡流亡的生活,回到了洛阳,继续自己傀儡帝王的生活。
据民间流传,晋惠帝是个傻子,不管发生任何事都不会感到“害怕”。但傻归傻,伤心总还是能体会到的。在被诸王要挟玩弄于股掌之间时,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每日以斥佐饭、以泪洗面,恐怕是史上最憋屈的皇帝了。在他做皇帝的那些年里,最让他感到高兴和难忘的,竟然是一碗茶。
在“八王之乱”结束之后,虽然说晋惠帝又坐上了皇帝的宝座上,但再也回不到曾经的生活了。大权在握的司马越,对于晋惠帝的一举一动都进行严密的监视,甚至连他的饮食起居、言谈举止都有着严格的安排和控制。
自由,离晋惠帝越来越远。
有一天晚上,一位侍奉晋惠帝多年的近臣,躲开了司马越的眼线,偷偷送给晋惠帝一碗粗茶。
盛茶的茶碗不是什么金银之器,只是一只粗制的瓦盂。而茶既不如武王伐纣时贡茶的声势浩大,又不如孙皓“以茶代酒”的雅趣,不过是孤臣无以贡奉、万般无奈之下,盛以瓦盂、进于夜幕的衷心之表。
但是艰难的日子里,这碗粗茶无疑像黑夜之中的一丝烛火,让深受压迫的皇帝品尝到了一生之中最美味的东西,感动到泪流满面。
美好的事物总是转瞬即逝,一碗“香茗”带来的享受也很快成为了冰冷的回忆。残暴冷血的司马越用一张毒饼,结束了晋惠帝愚蠢而可悲的一生。
不知道这位无能的皇帝,在到死之前,是否会想起曾经某个夜里的那碗茶,和自己最美好的回忆。
(责任编辑:茶小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