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普洱茶 > 茶界名人 > 茶人故事 >

每一位茶人都应该知道“当代茶圣”——吴觉农

时间:2023-12-15 17:19来源:观茶 作者:观茶浏览:
吴觉农被誉为“当代茶圣”,其所著《茶经述评》是当今研究陆羽《茶经》最权威的著作。创建了中国第一个高等院校的茶业专业和全国性茶叶总公司,创建中国第一个茶叶研究所,为发展中国茶叶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
吴觉农
吴觉农被誉为“当代圣”,其所著《茶经述评》是当今研究陆羽《茶经》最权威的著作。创建了中国第一个高等院校的茶业专业和全国性茶叶总公司,创建中国第一个茶叶研究所,为发展中国茶叶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
吴觉农(1897—1989),生于浙江上虞丰惠,原名荣堂,是中国知名的爱国民主人士和社会活动家,著名农学家、农业经济学家,现代茶叶事业复兴和发展的奠基人。自幼家境贫寒,从小就体会到农民的疾苦。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中国形势风云突变,有志之士正探索一条追求民主与科学、追求真理的救国之路。少年时代的吴觉农已清醒地认识到中国的农民问题,遂改名“觉农”表示自己振兴农业的决心。
1918年,吴觉农青年时代就读于浙江中等农业技术学校(浙江农业大学前身),1919年留学日本,在静冈茶叶试验场学习期间,他撰写了中国是茶的故乡《茶树原产地考》和《中国茶业改革方准》两篇长文,在当时引起了轰动,被各方面所重视。
 
1922年,他写的《中国的农民问题》编入《中国农民问题研究》,为毛泽东同志主办的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采用为培训教材。由于他的建议,1926年农学会年会在国共合作的革命中心广州召开,并得到广州政府的支持,当时毛泽东曾到会讲话。
1927年,他担任了当时农学界的学术组织“中华农学会”的司库和总干事并与中国农学界的前辈建立了更广泛深入的联系。
1931年,就任上海商品检验局茶叶监理处处长后,首创茶叶出口口岸和产地检验制度;在浙江、安徽、江西等产茶省成立茶叶试验场和茶叶改良场。其目的不仅要禁止劣质茶叶出口,而且要全面提高茶叶质量,采取科学办法从栽培、采摘、制造、贮藏等方面入手,改变因循守旧的手工生产方式。
1934年,由于当时旧中国茶叶生产相对落后,栽培、制造粗放,为进一步了解产茶国和销茶国的生产和出口进口情况,他先后到日本、印度、锡兰、印度尼西亚、英国、法国和苏联考察,对有关国家的茶叶生产和销售情况,以及茶叶的国际市场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回国后写出了《华茶在国际商战中的出路》、《华茶对外贸易之瞻望》、《中国茶业复兴计划》、《印度锡兰之茶业》、《荷印之茶业》等多项报告和建议,对我国茶业复兴和开发起了很大影响。
 
抗战期间,他负责当时政府贸易委员会的茶叶产销工作,在中国最大的茶叶出口市场上海沦陷后,他努力开拓茶叶对外贸易,特别是对苏易货贸易,代表贸易委员会和苏联商务代表签订了易货协定,随后在香港设立贸易机构富华公司,在内地颁布《管理全国出口茶叶办法大纲》,实行全国茶叶的统购统销。他亲自到各省联系,先后在各产茶省成立茶叶管理处(局),组织茶叶生产、收购、加工、运输等工作,借此消除了过去洋行买办、洋庄茶栈的垄断和地主豪绅、商业高利贷者对农民的剥削,恢复已萎缩的茶区生产,把分散在各省农村的成百万担零星茶叶,加工为成品箱茶,汇集香港履行对苏易货和海外销售。1938—1939两年,取得较大成绩,华茶外销跃居出口商品第一位,不仅超额履行了对苏易货合约,还向西方国家换回一定数额的外汇,支援了抗日战争时期的经济。
1940年,为了适应形势,培养茶叶生产和贸易的专业人才,在吴觉农的提议下,得到复旦大学的领导孙寒冰的支持,在重庆复旦创立了中国第一所高等院校的茶叶系,吴觉农自任系主任兼教授。授课的还有经济学家毕相辉,农业化学家王泽农等,培养出一大批茶叶专业技术人才,从此茶叶高等教育不断发展。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茶叶外销的通路被阻断,为了茶叶事业的长远发展。10月吴觉农到福建成立了我国第一个茶叶研究所,他担任所长,邀请了许多专家、学者,等展开茶树栽培、机械制造、茶叶化学分析及茶叶贸易史等项研究。为了防止因外贸中断,茶叶无人采摘,以至茶树老化,于是发动茶树更新运动,由政府向农民发放更新贷款。
 
1945年,抗战胜利后,吴觉农夫妇在上海和冯和法经营之江机械制茶公司,翻译出版了《茶叶全书》。
1949年,吴觉农参加了第一届全国政协会议和开国大典。建国后他任农业部副部长兼中国茶叶公司总经理。在农业部任职期间,他经常深入基层,做了大量的调查工作。并与贸易部副部长姚依林商定成立中国茶叶进出口公司。这是建国后国家设立的第一个进出口公司,他兼任总经理,商订了生产和国内外销售的通盘规划,并建立了各省的分支机构,逐步实施。他还积极推动茶叶生产、制茶合作化;大力开辟新式茶园,改造老茶园;实行机械化制茶;创办国营精制茶厂;提倡在西南茶区大规模发展优质红茶,为国家创汇。
1950年,抗美援朝开始,美国对中国实行封锁禁运,他采取了绿茶改制红茶等应变措施。随后他召开了全国茶叶会议,制定了第一个茶叶发展计划,为新中国的茶叶事业勾划了宏伟细致的蓝图。
1983年,他亲自到杭州参加“茶叶与健康、文化研讨会”,他在讲话中说:这次会“是一个创举”,“茶与医药、文化相结合前景非常广阔”。事实证明,中国茶文化活动从此蓬勃发展。
1987年,在他九十寿辰时,由中国茶叶学会、中国农学会牵头,集中了老一代的茶叶专家,编选了以茶叶论文为主体的《吴觉农选集》。并有来自各地茶界团体、茶人前来向他祝寿。
 
吴觉农晚年不遗余力弘扬中国茶文化,他倡议筹建中国茶叶博物馆,并为中国茶叶博物馆题词。他一生中最后参加的大型茶文化活动是1989年9月在北京举行的“茶与中国文化展示周”。
1989年10月28日,吴觉农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2岁。人民日报发布了吴觉农逝世的消息。中央电视台播放了追悼会实况。党和国家领导人都送去了花圈。
1990年吴觉农墓碑落成仪式在浙江上虞举行。在他生长、工作过的地方,茶人为了纪念他雕刻了他的塑像。如中国茶叶博物馆、三界茶厂、他的家乡上虞、上海宋园等。
2001年5月,由中国茶学界、茶文化界以及有关企业单位发起组织了学术性民间团体“吴觉农茶学思想研究会”,宗旨是团结茶界专家学者和广大的茶人、爱茶人共同探讨茶业的研究与发展。
他生前著译甚丰,内容广泛。七十年来有关茶叶的论著,丰富了祖国茶叶历史文库。晚年依旧注重教育与科研,他著书、立说,与他的学生们一起经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和严谨的治学学风,终于在生前完成了《茶经述评》,为后代茶人留下了一份宝贵财富。他的传记已列入浙江省“文化名人传记丛书”。根据他对中国茶叶事业建立的功绩,以及对茶学的渊博知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理论著述,当年陆定一同志称誉他为“当代茶圣”,立即得到茶界以及各方面人士的普遍认同和热烈响应。
(责任编辑:茶小仙)
------分隔线----------------------------
相关文章
相关热词:茶叶历史 中国茶叶 茶文化 中国茶 茶树 茶叶 茶园 茶经 
热点排行
相关文章
台湾茶人厦门演绎茶之美
台湾茶人厦门演绎茶之美
喝茶人的“茶癖”
喝茶人的“茶癖”
200余位爱茶人士相约茶乡千岛
200余位爱茶人士相约茶乡千岛
两岸茶人福建安溪共议“传统之
两岸茶人福建安溪共议“传统之
不同血型的茶人适合饮用什么茶
不同血型的茶人适合饮用什么茶
茶人的几大“怪癖”
茶人的几大“怪癖”
爱茶人一定要认识的茶具
爱茶人一定要认识的茶具
茶席是泡茶人的独白
茶席是泡茶人的独白
茶席的创造性激荡着茶人血肉的
茶席的创造性激荡着茶人血肉的
不同血型的茶人适合饮用什么茶
不同血型的茶人适合饮用什么茶
泡茶人的不同类型
泡茶人的不同类型
最早的茶人到底是谁呢?
最早的茶人到底是谁呢?
支持单位:云南省茶叶研究院 - 云南省典藏老茶博物馆 - 云南普洱茶茶农联合社 联合主办
协助单位:昆明螺蛳湾国际茶文化城 - 《云南经济日报社》周三版 - 《中国茶叶市场》云南杂志社
葳盛茶叶 - 得荼茶业 - 顶尖普洱 - 活态普洱茶 - 大润大品茶业 - 老茶工普洱茶 - 国辉神农茶业前卫店
普洱茶官方网、立足茶山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本站法律顾问:云南中天律师事务所 夏举龙律师
联系QQ:514269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