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普洱茶 > 茶界名人 > 茶人故事 >

历史上的品茶名人

时间:2015-11-07 16:53来源:未知 作者:玲儿浏览:
历史上的品茶名人 唐代陆羽 陆羽,复州竟陵人(今湖北天门市人)。 善于煮茶、品茶,耗一生之功著成《茶经》,流传千古,后世尊为茶圣。 陆羽取水极为讲究,煮茶必佳泉。他将煮水分为三个阶段:一沸、二沸、三沸。认为一沸、三沸之水不可取,二沸之水最佳,即是当锅边缘水像珠玉在泉池中跳动时取用。 司马冯可宾 明代湖州司马冯可宾一生
普洱茶
 
    历史上的品茶名人
 
    唐代陆羽
    陆羽,复州竟陵人(今湖北天门市人)。
  善于煮茶、品,耗一生之功著成《茶经》,流传千古,后世尊为"茶圣"。
  陆羽取水极为讲究,煮茶必佳泉。他将煮水分为三个阶段:一沸、二沸、三沸。认为一沸、三沸之水不可取,二沸之水最佳,即是当锅边缘水像珠玉在泉池中跳动时取用。
 
    司马冯可宾
  明代湖州司马冯可宾一生茶壶不离手。
  他喜欢自斟自饮,以为只有这样才能品味出其中乐趣。即使是客人来了,他也是每人发一把小,任他们自饮。
 
    鲁迅妙论茶
  鲁迅爱品茶,经常一边构思写作,一边悠然品茗
  他客居广州时,曾经赞道:"广州的茶清香可口,一杯在手,可以和朋友作半日谈"。因此,当年广州陶陶居、陆园、北园等茶居,都留下他的足迹。
  他对品茶有独到见解,曾有一段著名妙论:"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首先就必须练功夫,其次是练出来的特别感觉。"
 
    郭沫若题咏名茶
  郭沫若从青年时代就喜爱饮茶,而且是品茶行家,对中国名茶的色、香、味、形及历史典故很熟悉。
  1964年,他到湖南长沙品饮高桥茶叶试验站新创制的名茶---高桥银峰,大为赞赏,写下《初饮高桥银峰》诗: "芙蓉国里产新茶,九嶷香风阜万家。 肯让湖州夸紫笋,愿同双井斗红纱。 脑如冰雪心如火,舌不怠来眼不花。 协力免教天下醉,三闾无用独醒嗟。"
 
    老舍品茗著《茶馆
  当代著名文学家老舍是位饮茶迷,还研究茶文化,深得饮茶真趣。他多次说过这样精辟的话:"喝茶本身是一门艺术。本来中国人是喝茶的祖先,可现在在喝茶艺术方面,日本人却走在我们前面了"。
  他以清茶为伴,文思如泉,创作《茶馆》,通过对旧北京裕泰茶馆的兴衰际遇,反映从戊戌变法到抗战胜利后50多年的社会变迁,成为饮茶文学的名作,轰动一时。
 
    品茶行家秦牧
  当代作家秦牧的故乡广东澄海县属潮汕地区,当地"功夫茶"习俗名播中外。他从小接触功夫茶,练就过硬的辨茶功夫。
  1967年夏至1970年秋,当时任羊城晚报副总编的秦牧与广州各报总编一起,被集中在广州一座干校接受审查,"老总们"都有饮茶习惯,大家突发奇想,要对各自所带茶叶评出高低,推举秦牧为评茶师。秦牧还写有《故乡茶事甲天下》等茶散文,怀着幽默心情描述潮汕近乎传奇的茶俗,广为传诵。
 
    叶君健独钟茶饮
  当代著名作家叶君健从年轻时起就爱好饮茶,在重庆大学教书时,常与友人去茶馆喝茶聊天,特别喜欢品四川的沱茶
他说:"中国美好的东西太多,茶是其中突出的一种。它既高雅,又大众化。中国人的生活,除柴、米、油、盐、酱、醋以外,还必须有茶。"
 
(责任编辑:一凡)
------分隔线----------------------------
相关文章
相关热词:饮茶习惯 茶文化 功夫茶 普洱茶 喝茶 普洱 好茶 茶叶 
热点排行
相关文章
品茶人间 总会有许多意想不到
品茶人间 总会有许多意想不到
品茶时的专业术语
品茶时的专业术语
品茶要想品出最好的味道
品茶要想品出最好的味道
品茶只需质朴茶具
品茶只需质朴茶具
细品茶水的另种用途
细品茶水的另种用途
品茶如何观茶汤辨茶质呢?
品茶如何观茶汤辨茶质呢?
品茶品的是自己和人生
品茶品的是自己和人生
愿得美人一顾首 品茶相对到白
愿得美人一顾首 品茶相对到白
汉唐宋元明清 看古人如何品茶
汉唐宋元明清 看古人如何品茶
品茶与喝茶相比两者的区别表现
品茶与喝茶相比两者的区别表现
品茶讲究的是程序
品茶讲究的是程序
品茶有三乐
品茶有三乐
支持单位:云南省茶叶研究院 - 云南省典藏老茶博物馆 - 云南普洱茶茶农联合社 联合主办
协助单位:昆明螺蛳湾国际茶文化城 - 《云南经济日报社》周三版 - 《中国茶叶市场》云南杂志社
葳盛茶叶 - 得荼茶业 - 顶尖普洱 - 活态普洱茶 - 大润大品茶业 - 老茶工普洱茶 - 国辉神农茶业前卫店
普洱茶官方网、立足茶山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本站法律顾问:云南中天律师事务所 夏举龙律师
联系QQ:514269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