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认真来说,敬昌号是靠着做“酱油”得到第一桶金的。
1918年,照片中的老者马原武老先生在华宁县的盘溪开设了“源馨斋”号酱油铺。凭借着家族的果敢、信誉、聪明才智,他们逐步涉及到了各种商品的运输行业,当时,他们发现境外的泰国、香港对普洱茶的需求很大。
在当时,较好的七子饼茶牌子有宋元、宋聘、乾利贞等,稍次一点的有同庆、同兴等。敬昌号的作为一个新兴的企业显然并不占据什么优势,它的转机出现在抗战前期和胜利后。
1940-1941年,滇越铁路运输吃紧,各号积压大量茶叶,银根吃紧。母公司原信昌利用自己资金充裕的优势大量收购普洱茶,他们首先将自己的茶通过泰国抢运香港。日本人进入泰国、缅甸后,他们将收购的一两千担七子圆茶屯积下来,在抗战胜利后快速抢运,多年未见普洱茶的港人对这批茶表现出极大的热情,高价收购,令原信昌获利不少。
抗战胜利后,为了防止货币波动带来的损失,他们买地、买房,大量的资金投到黄金和不动产上面。在老家大回村,新盖了一所中西合璧的大院子,老太爷马原武原先居住的那一院里,更是雕饰精美,设计细致,透过半脱半存的金粉,依稀还可见昔日的辉煌与大气。
手捧一杯热茶,晒着午后和煦的阳光,我若讲故事,你会来听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