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普洱茶 > 普洱茶新闻 > 普洱茶资讯 >

大唐茶事

时间:2023-11-09 14:56来源:石金道 作者:石金道浏览:
琵琶女与茶商 说起唐朝的茶事,我们先从一首大家熟悉的诗开始,也就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很出名的一首诗。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琵琶行》 这首琵琶行就与唐代的茶有一定关系,《琵琶行》是白居易在元和十年(公元815年)到浔阳江头送朋友,一个偶然的机
普洱茶
琵琶女与茶商
说起唐朝的事,我们先从一首大家熟悉的诗开始,也就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很出名的一首诗。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琵琶行》
这首琵琶行就与唐代的茶有一定关系,《琵琶行》是白居易在元和十年(公元815年)到浔阳江头送朋友,一个偶然的机会结识了被丈夫“冷落”在家的琵琶女到船上弹唱的一件事,琵琶女对白居易悲悲切切的讲了他的遭遇,引起了白居易的感叹,在这种情况下写了这首诗。
琵琶女对白居易讲述:她原本是京城的一个歌女,无奈容颜易老,没那么年轻,后来嫁给一个商人,她有一句感叹:“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白居易听了之后有感而发:“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琵琶行》
诗中有说“商人重利轻别离”,古代商人的地位很低,居社会末流,连白居易也认为做商人的妻子是一个悲剧,因为商人们重利益而轻感情。
诗中说的“浮梁”就是今天的江西景德镇,唐代著名茶叶集散地;而诗中的“茶”就是指绿茶中的“婺[wù]源茗眉”。而诗中所说的“商人”就是茶商。
在古人的作品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商人们让年轻的妻子独守空房,自己则终年在外奔波营利,定力不够的还会去青楼寻欢。
 
但是您可能不知道一个事,唐代中期开始征收茶税。其中主要缘由是:茶叶成为唐人的饮食习惯以后,大大促进了茶叶生产的发展,茶叶成为商品也促进了经济的繁荣。此时,北方非产茶区已成为茶叶销售的大市场(前一节我们说到隋唐大运河的开通促进了南、北方的贸易)。从南方产茶区贩运茶叶便可以牟取厚利。安史之乱以后,唐皇朝政局不稳定,只能靠茶商开辟新税源,于是“税茶”制度便出现了。
但在我们今天的社会看来,从经济利益的角度考虑,当然商人就顾不得妻子的怨恨和离愁,只不过琵琶女考虑的和商人不同,她希望商人守在她身边听她弹奏琵琶,这才是好丈夫,但是商人商机不能耽误啊!这一点白居易也是没有考虑到的。当然这是后话,使我们茶余饭后的多了一份谈资。
 
白居易与琵琶女
为何唐朝茶文化兴起
上面我们说到唐朝作为唐皇朝一笔不小的税收收入,这原因也是因为茶文化在唐朝已经慢慢兴起了,说到茶文化我们无法略过的一位重要人物,就是陆羽。
唐朝人陆羽,用一生的时间写成了一本茶书《茶经》,这本书连同他的作者陆羽实在是举世闻名,对茶道和茶文化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关于陆羽的一生,可能鲜为人知。
 
茶圣陆羽
陆羽,不知何许人也
陆羽在他的自传开头写道:“陆羽,字鸿渐,不知何许人也。”陆羽为什么这么写呢?茶圣陆羽身世坎坷,相传,陆羽是个弃子,其出生地、生母自然不得而知了,生年亦不明。还长得其丑无比,说话口吃,谁也没料到这样的一个人竟然被世人尊称为“茶圣”、“茶神”。
 
智积禅师捡弃子
唐开元年间,龙盖寺住持智积禅师这天早起,上完了早课之后,禅师和小和尚从寺里出来,有个小和尚眼尖,指着湖边的芦苇丛中说:“师父,您看,那是什么?”,只见几个大雁在空中盘旋,时而飞起,时而落下,发出一种鸣叫的声音,像是在求救,怎么这么反常呢,再一听,似乎有小孩的哭声,怎么回事?赶紧派个小和尚过去看看,不一会儿和尚急匆匆回来了,说:“师父!师父!不知道谁家的孩子扔那了,有几只大雁正在护着,这孩子正在瑟瑟发抖呢!”“噢?雁护弃婴?看来这孩子非同一般,命不该绝,来来来,赶紧给为师报过来。”小和尚如飞一般跑过去,把孩子抱过来,智积禅师一看,这孩子太难看了,其丑无比!也许是因为这个,这父母才把孩子给扔了吧,天下竟然有这么狠心的爹娘!也罢,既然你与我佛有缘,我佛门大开,普度众生!随贫僧我回寺里去吧!老和尚就收养了这弃婴。
弃婴取名
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应该给孩子取个名字了,可是这孩子爹妈叫什么也不知道,也没留下一封书信,这可怎么办呢?老和尚干脆给这孩子占上一卦,仔细一看,这卦有云:“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意思是说:这个水鸟到了高平地,他的羽毛就可以编成文武的道具。老和尚一想,这孩子是我湖边芦苇发现的,捡来的时候又有大雁照顾,这可不错,就以卦给他定姓为“陆”,取名为“羽”,字鸿渐。打这起,这孩子就有了自己的名字,有了名字的陆羽真高兴,常常见人就说:“我姓陆,叫我陆羽”!在龙盖寺既有湖畔美丽风景陪伴,又有黄卷青灯下的念佛颂经.多少个暮鼓晨钟,日复一日,使得这个不知道父母是谁的少年倍感禁闭与无奈。
 
开始学子生涯
陆羽渐渐长大,也该读书了,于是智积禅师将他送到李公家读书。这应该就是私塾。在李公家,陆羽学会了煮茶,李公好茶,闲暇时给他讲了许多有关茶叶的分类、典故、传说、用途等等,使得小陆羽大开眼界,受到了很好的熏陶。而智积禅师也好茶,后来选择了陆羽作为他的茶童,也说明了陆羽的聪明好学,因为煮茶是个很讲究、极有分寸的过程,需要心灵高度的聪慧。这些都为陆羽撰写《茶经》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煮茶
无意空门
在陆羽九岁那年,李公调任,举家搬迁,走了,没办法,陆羽又回到了龙盖寺,智积禅师想让陆羽干脆皈依佛门,可是陆羽不乐意,他不愿意当和尚,更不愿意天天青灯古佛,有时候智积禅师就问他:皈依佛门不是挺好的吗?小陆羽把脑袋摇得跟拨浪鼓似的:“我不···不···不行。”打小时候开始,陆羽说话就结巴,智积禅师没在意,以为长大就会好了,但是等慢慢长大了,发现陆羽不仅长得难看,还讲话特别结巴! 不过陆羽真有能耐,您往后听,小陆羽说:“我不···当··和尚,儒家说得好: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出家人不能传宗接代,我不当和尚!”
小陆羽宁当戏子不肯为僧
宁当戏子不肯为僧
由于陆羽不肯削发为僧。智积禅师为使陆羽听话,给他一百二十蹄牛,让它出去放牛,磨磨他的性格!去!给我放牛去!回来之后陆羽还是不肯就范:“我不削发为僧!”智积禅师就用杂务来磨炼他,每天让他打扫寺院,扫厕所,干尽脏活苦活累活,陆羽虽然备受劳役,但就是不低头,就是不当和尚。到了十一二岁时,陆羽觉得寺庙的日子度日如年,他乘人不备,逃出了寺院,到一个戏班子里作了“优伶”。陆羽觉得唱戏有意思!抹得花花绿绿的,唱了个丑角,还别小看陆羽,那是干什么都行,一唱这个“丑角”,陆羽成了戏班子里的台柱子,陆羽虽然有些口吃,并且其貌不扬但是唱戏幽默机智,常常逗得观众哈哈大笑,他演的丑角非常受观众的欢迎。还真别说,陆羽在演出实践中还编写了笑话一类书籍。
 
丑角滑稽表演
人生转折点
俗话说:吉人自有天相,陆羽也不例外,在天宝年间,竟陵太守李齐物在一次聚会当中,正好陆羽在台上表演,李齐物对陆羽十分欣赏,觉得这孩子前途不可限量,要是唱戏就有点屈才了,应该饱读诗书,为国家尽力。于是写了一封推荐信,把他推荐到火门山当时著名的名士邹夫子那里学习,书说简短。到了天宝11年,崔国辅被贬为竟陵司马,这年,陆羽也辞别了邹夫子,陆羽和崔国辅二人一见如故。两人没事就一块出游,品茶鉴水,谈论诗书文章。
 
英雄论茶
陆羽鉴水
陆羽鉴水还有个小故事,据说湖州刺史李季卿来到江苏扬州,当时陆羽精通茶道大为有名,李季卿觉得在扬州能碰见陆羽真是太好啦!昔人谓‘扬子江心水,蒙山顶上茶’,现在有了扬子江南零之水,再遇上陆羽,真是千载难逢,到时候一定让陆羽好好跟我谈一谈这茶,于是命令军士到江中去取南零水。取水间隙把各种品茶器具一一放置停顿。不一会,水送到了。陆羽用杓在水面一扬说"这水倒是扬子江水,但不是南···南零···零段之水,貌似是临···临岸之水"。(陆羽口吃),李季卿一听,说:是吗?把兵士给我找来,士兵一听,吓坏了,说"我乘舟深入南零,有许多人看见,不敢虚报"。陆羽一言不发,端起水瓶,倒去一半水,又用水杓一看,说:"大··大人,这···这才是···是··是南零水"。军士大惊,急忙认罪说:"我自南零取水回来,到岸边时由于船身晃荡,把水晃出了一些,害怕不够用,便用岸边之水加满,没想到陆先生之鉴如此神明。小的知错了!"李季卿与来宾数十人都十分惊奇陆羽鉴水之技,大大称赞,陆羽鉴水真是太神奇了!知道哪里的水好,哪里的水不好,便向陆羽讨教各种水的优劣,并用笔一一记了下来。陆羽鉴水这件事一时间传为佳话,现在你到扬子江,你还会听到当地人给你讲当年陆羽鉴水的一些小故事。
 
茶圣陆羽
德不孤,必有邻
到了上元二年,陆羽来到了浙江湖州,拜访了名僧皎然,两个人也是一见如故,谈得十分投机,有一种相见恨晚之感,陆羽便打算在湖州定居下来,和皎然一起烹茶论诗,后来陆羽和皎然一起到了苏州,一起去看望刘长卿。为什么我们要介绍陆羽有那么多好朋友呢,而且哪一个都是出乎其类,拔乎其萃的呢,倒是应了孔子的一句话:德不孤,必有邻。全唐诗当中,涉及陆羽诗篇的人士就有五六十位,也就是说,有五六十个诗人给陆羽写诗,都认识陆羽,别看这陆羽不是当官的,当时的很多名士都想和陆羽做朋友,开篇的时候也说过,陆羽写的《茶经》闻名于天下,那这个茶经就是在大书法家颜真卿的家里写的。
 
茶圣陆羽的爱情故事
三十来岁的陆羽而立之年,可是还是孤身一人,为什么不找对象呢,不是说没人给他介绍,有!其实在他心中,有一个人的身影呼之不去,谁呢?就是李季兰,提起李季兰,大为有名,那是唐代三大才女之一,在《唐才子传》当中,关于李季兰也有介绍,说她是长得“美姿容,善弹琴,尤工格律”,人不但长得漂亮,有才学。李季兰十一岁被父亲送入道观中做了女道士,但大唐思想开放,道观中也并非清静之地,许多才貌出众的女冠,以修行为名,在道观中自由交际,李季兰所交往的朋友并不在少数,陆羽就是其中一个。
 
善弹琴
陆羽经常抽时间到李季兰处探望,两人对坐清谈,煮雪烹茶。先是作谈诗论文的朋友,慢慢地因两人处境相似,竟成为惺惺相惜、心意相通的至友;一次李季兰身染重病,陆羽闻讯后,急忙赶往她的病榻边殷勤相伴,日日为她煎药煮饭,护理得悉心周到。李季兰对此十分感激,这个故事还有诗文为证。陆羽暗自爱慕李季兰,但李季兰却被皎然出色的才华、闲定的气度吸引。皎然,何许人也?原来,皎然是我们前面说的陆羽的朋友,有段时间经常找不到陆羽,皎然的一再盘问,才知道陆羽是往玉真观探访李季兰去了。后经陆羽介绍,皎然也成了李季兰的诗友,三人常常围坐创作诗词互相赠送作为酬答,现在还可以找到很多他们当时互相赠送的诗词。
 
美姿容,善弹琴,尤工格律
面对李季兰的心意,皎然不为所动,他已修炼成性,心如止水,皎然的“禅心不动”让李季兰大加赞叹,愈加尊重,而面对陆羽的情意相系,但碍于特殊的身份,他们不可能男婚女嫁。但这些小波澜并不影响他们继续品茶论道、陆羽、李季兰、皎然三人依然是无话不谈的好朋友。没过多久,唐玄宗听说李季兰很有才学,召入宫中。陆羽到了五十九岁的时候,依然是光棍一个。贞元20年冬天,陆羽在湖州病死,享年70多岁。葬于妙喜寺旁,好友皎然墓侧。
 
中国茶道的开山鼻祖
皎然对陆羽一生的影响非常大,皎然是唐代有名的诗僧,对的佛门茶事影响深远,更是中国茶道的开山鼻祖,那时寺庙出现了“寺必有茶,僧必善茗”禅茶一味的现象,皎然功不可没,他受戒于杭州的灵隐寺,后来移居湖州的妙喜寺,当年陆羽在妙喜寺内居住多年,收集整理茶事资料,皎然为陆羽的茶事活动提供了许多帮助,也在他的帮助下,陆羽开始了《茶经》的写作。他比陆羽大十三岁,可以说是陆羽的长辈、导师、笃友兼兄弟,并结成“缁(zī)素忘年之交”,他们经常品茶论道、谈禅说经、诗文唱和、游山玩水,这样一位亦兄亦父、亦师亦友的人始终相伴,对于一个无家可归、寄人篱下的弃儿来说,是怎样的慰藉?
 
陆羽与皎然
陆羽一生当中可谓是一波三折,但自始至终,都从未有过一个完整的家,话说吉人自有天相,他的一生当中得到非常多贵人的相助,例如收养他的智积禅师,再到竟陵司马崔国辅、竟陵太守李齐物、大书法家颜真卿、名僧皎然等,在“安史之乱”难民遍野的时代,他还能在茶文化领域做出的巨大贡献,实属不易,《茶经》是一块里程碑,世界现存最早、最完整、最全面的茶学著作,多亏了当时的陆羽有这些贵人相助!没有《茶经》,就没有中国辉煌灿烂的茶文化。
 
《茶经》
唐代煮茶法
说完了陆羽的故事,我们来聊一聊唐代“煎茶法”。在唐代的时候呢,普遍流行“煎茶”这种饮茶方式,什么叫“煎茶法”?下面我们来详细给您介绍:
煎茶法:煎茶前,先把茶饼烤一烤,把茶饼烤出香味来,再用茶碾磨成碎末,过筛,弄成“细米状”;煎茶时,可用风炉,当水烧到微微有声音,冒出“鱼目”状气泡时候,加入盐调味,并除去浮在表面上的水膜;再过一会儿,水烧到边缘气泡“如涌泉连珠”时候,舀(yao)出一瓢水,把茶末放到这舀水中搅均匀;待水烧到到气泡如“腾波鼓浪”时候,加入舀出那瓢水,使沸腾暂时停止,过一会儿,按照一升茶分五碗的要求分茶,并且乘热连饮。
 
煎茶
你是否常常分不清“煮茶”和“煎茶”?
煎茶是从煮茶法演化过来的,区别在于:煎茶用的是茶末,水烧开之后投入茶叶,不加佐料,顶多只加点盐;煮茶用的是散茶一类,将茶叶与冷水一起煮,佐料加得比较多。由于煎茶法的兴起,煮茶法渐渐衰落。
在唐朝,就已经有了一整套制茶、煎茶、饮茶的专门工具和成熟技术,对茶叶的外形、色泽、茶水香味、滋味、煮水、茶具、柴火、饮茶环境和方式均有详细而严格的规定。他们追求的是茶叶要好,制茶要精,煮茶要术,饮茶要美,可见,唐代茶事是一门艺术。
皇帝唐太宗为了促进汉藏的统一,忍痛割爱将文成公主远嫁吐蕃,许配给远在西藏的藏王松赞干布,西藏高原,气候恶虐,条件极其艰苦,在进藏的路上,文成公主胸闷心慌,大脑缺氧,眼前一黑,晕倒在地。陪同侍卫们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这可怎么办呢,有人想起公主嫁妆里有一箱茶叶,赶紧叫人备水煮了一锅茶。立马给晕倒的文成公主喝下,果不其然,不足片刻文成公主就醒过来了,气色恢复至红润,接着赶路。 侍卫们止不住称赞:这世间居然有如此神奇的茶!后来,在这进藏赶路的几个月里,但凡有头晕气紧、胸闷心慌的,每人喝一杯茶,便神清气爽,精气神十足。
 
文成公主
藏民嗜茶由来
相传,藏区人民最爱喝的酥油茶也是文成公主创造的。当时,文成公主刚嫁到吐蕃,适应不了高原干冷的气候环境,对每餐肉多乳多的饮食业不习惯,常常感到油腻,消化不好。于是便想到把清爽的茶加进奶中饮用,果然好了很多,这便是奶茶的由来。
文成公主还尝试在煮茶时,加入酥油、盐、松子等,发现成了现在的酥油茶。文成公主还经常把茶赐予臣民,使得越来越多的藏民感受到茶水清幽的口感和清脑提神的功效,甚至成为朝圣者路上必不可少的饮食,藏族慢慢有了“宁可三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的饮茶习惯
 
藏民喝茶
茶马互市
自唐朝文成公主把所带茶叶传入西藏之后,汉藏民族解毒去病、解油腻、助消化的神奇效果,这对于缺少种植蔬菜环境的高原地区来说简直是天大的好事!慢慢的出现了以茶易马或以马换茶的贸易往来,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茶马互市”。在冷兵器时代,优良的战马是军事实力的保证,而中原地区的战马品质劣于少数民族地区,少数民族都是马背上的民族。由于自然环境的原因,少数民族对茶叶十分依赖,中原茶叶的供给,等于控制了少数民族人的生活。于是统治者便在边境开设市场,用茶叶来换取少数民族的马匹,也就是用我国的可再生资源来换取边疆的战略资源,壮大了中原军事实力,又为朝廷提供一笔巨额收入解决军费之需,所以,茶马互市是统治者治边决策。
 
茶马互市
茶禅一味
也是在唐代,在杭州的顾渚山上设立了历史上第一家贡茶院,与此同时,佛教在唐代大为盛行,僧人们坐禅修行过程中,必须排除杂念,而长时间打坐,使得他们十分需要一种提神醒脑的保健品,茶成为了僧人们的首选饮品。
僧人们潜心研究煮茶技术、茶叶品种、种植方法,极大的丰富了茶文化的内涵。那时候流传下来很多名茶,如杭州灵隐寺的西湖龙井,黄山云谷寺的黄山毛峰、长兴吉祥寺的顾山紫笋等等。
 
茶禅一味
唐代茶文化海外传播
由于杭州名刹古寺非常多,又处于东南沿海,又属于唐、宋的进出口岸,日本遣使和学问僧络绎不绝,来到浙江各个佛教圣地修行求学,回国时候不仅带去了茶的种植知识、煎煮技艺,还带去了中国传统的茶道精神,所以我们说中国茶以及茶文化传入日本,主要以浙江为通道。
茶道在日本发扬光大,形成了现在具有日本民族特色的艺术形式和精神内涵。。与此同时,中国茶道也传播到了朝鲜。新罗人(唐朝对朝鲜族人的称呼)与唐朝往来一百二十次以上,是来往最多的邻国之一。
 
日本茶道
礼仪之邦
茶文化在唐代各方面发展完善,并且进入兴盛时期,追溯茶文化历史我们会说“茶文化兴于唐而盛于宋”,正是因为有了陆羽的《茶经》问世,有了“茶马互市”的边疆政策,有儒释道三教对茶文化的推动,饮茶习俗走过了千年的曲折路程,由混沌向文明和理智转变,终于如“话剧”般在唐代上演,使大唐皇朝国力变得更强盛,并且能够影响到周边的国家,当之无愧成为了礼仪之邦的文明国度。茶,在往后千年开启了宏达规模。
(责任编辑:茶小仙)
------分隔线----------------------------
相关文章
相关热词:西湖龙井 饮茶方式 黄山毛峰 饮茶习惯 饮茶习俗 中国茶道 
热点排行
相关文章
茶企加盟客户管理:目标客户
茶企加盟客户管理:目标客户
茶企加盟客户管理:准客户
茶企加盟客户管理:准客户
茶企加盟客户管理:成交客户
茶企加盟客户管理:成交客户
茶企加盟客户管理:忠诚客户
茶企加盟客户管理:忠诚客户
润元昌台州渠道溢茶缘新装开业
润元昌台州渠道溢茶缘新装开业
茶企招商“三化”原则:明确化
茶企招商“三化”原则:明确化
呷一小口茶
呷一小口茶
凤庆县实现古茶树产值8000万元
凤庆县实现古茶树产值8000万元
茶企招商“三化”原则:技巧化
茶企招商“三化”原则:技巧化
茶企招商“三化”原则:冷静化
茶企招商“三化”原则:冷静化
差异化,让茶企营销走俏
差异化,让茶企营销走俏
普洱茶企业观察之国皓
普洱茶企业观察之国皓
支持单位:云南省茶叶研究院 - 云南省典藏老茶博物馆 - 云南普洱茶茶农联合社 联合主办
协助单位:昆明螺蛳湾国际茶文化城 - 《云南经济日报社》周三版 - 《中国茶叶市场》云南杂志社
葳盛茶叶 - 得荼茶业 - 顶尖普洱 - 活态普洱茶 - 大润大品茶业 - 老茶工普洱茶 - 国辉神农茶业前卫店
普洱茶官方网、立足茶山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本站法律顾问:云南中天律师事务所 夏举龙律师
联系QQ:514269183   滇ICP备14004217号-1

滇公网安备 530111020005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