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前后,江南正是多雨的春日。最好的龙井茶,也产自这个时候。
杭州西湖的西边南边,被并不算高的小山包围。朦胧的水汽,滋养了丛生的树木和竹林,当然,也有低矮的茶树。
相传,在这里的谷地之间,有一处圆形的古井,井水清澈甘冽。曾经,井中泉水与大海相通,因海中有龙,故得名“龙井”。龙井旁曾有一座龙井寺,建于五代后汉乾佑二年(公元 949年),俗称老龙井。北宋时期,高僧辩才晚年来到龙井寺,在周边开辟茶园。由此,该地产茶得名“西湖龙井”。
清晨,妇人们就背着竹筐戴着斗笠,绕着弯弯曲曲的山道,来到雾气升腾的林里采茶,茶树枝顶嫩绿色的芽尖,酝酿了一整年才生发出来,在露水中泛着银光。一双巧手在芽尖与树叶中穿梭,一芽一叶和一芽两叶的为上品。再经过摊放、杀青、捻揉、干燥等传统工序,龙井绿茶即制成,其形如眉,扁平轻盈,色泽青翠,清香四溢。
最妙是春雨将至之时,远处天色渐黑,近处却留有些许和煦阳光。竹林层叠掩映,空气里的水雾终于和天上之水相融,与茶树亲密接触,也顺着采茶妇的斗笠和雨衣流淌。
几十年历史的大灶台上,支起一口铁锅,加热到一定温度后,熟练的双手抓起摊放数小时之后的绿叶,在锅里扬起、翻滚。火候、时间,全靠有经验的艺人根据茶香以及叶的形态灵活掌握。茶叶与手的接触,才让它更具生命力。
泡制茶叶的过程,也是茶叶重新寻回生命的过程。绿茶鲜嫩,故不可用沸水冲泡。将适量的茶叶放入透明玻璃杯中,七八十度的水,沿着杯壁缓缓倒下也有降温之效,避免烫伤这绿色的生命。饮者只需静待十余秒钟,就会有奇迹发生。
拿起杯子,凑近鼻尖,深呼吸,那清香里有山峦,有泉水,有雾气,还有春日的阳光。
作为绿茶品类的一种,龙井的特殊之处在于,只有杭州这一座城市才是正宗产地。除了独一无二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杭州自建城以来逐渐沉淀下来的文化基因,也是龙井生长的沃土。
距今五千余年前,杭州附近的良渚遗址已经被考古学家证明,是中国五千多年文明史最具规模和水平的地区之一。近千年前,宋朝南渡,在临安城也就是今天的杭州立都,那时候,杭州的茶叶就已经是专供皇帝享用的贡品。
即便是蒙元铁蹄踏破中原,兵临城下统治过杭州之后,这里依然茶肆林立,人人皆可做茶、饮茶,清馥隽永的味道一直飘荡在城市里。待到清乾隆下江南时,曾至龙井胡公庙。品茶后赞不绝口,遂封胡公庙前 18棵龙井茶树为御茶。龙井茶叶由此声名大振,盛誉久享。近现代,中国国家领导人更是将“西湖龙井”做为“国宾茶”、“外交茶”,将茶香传递到海外。
爱钻研美食的中国人,还把龙井茶叶与虾仁一起炒制,那一道清新香醇的“龙井虾仁”,虾仁在龙井茶香中的环绕中,食用再多也不觉得肥腻,留下自然的鲜美之味。
出了产茶的龙井山区,就是浩瀚的西湖。白堤、苏堤这两条著名长堤,分别是唐宋两朝诗人白居易和苏东坡在担任杭州地方长官时主持修筑的;断桥上,则有白娘子和许仙的动人爱情;堤岸边垂柳温柔,可闻莺鸟之音;还有歌妓苏小小、忠臣岳飞、义士武松、鉴湖女侠秋瑾等名人长眠于此……春夏秋冬四时变幻,风景亦有不同。明朝文学家张岱,甚至于冬月,独乘小舟,来西湖的湖心亭中赏雪。
桨声云影,戏楼亭台,一杯绿茶是最好的将息之物。歌女咿咿呀呀地唱起杭剧,船工慢悠悠地摇橹,波纹荡漾开去,木船摇晃着前行,茶香四溢,品评龙井,只有此地。
(责任编辑: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