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普洱茶 > 普洱茶新闻 > 普洱茶资讯 >

宜兴阳羡茶唐代的贡茶

时间:2018-06-21来源:网络 作者:玲儿浏览:
宜兴古称阳羡,汉代就植茶饮茶,是我国享有盛名的古茶区之一。 阳羡茶在唐朝达到了空前的鼎盛。唐朝中期,李栖筠任常州太守时,有山僧进阳羡茶,陆羽品为芳香冠世,推为上品,可供上方。经过陆羽等人的举荐,阳羡茶以其优良的品质被朝廷定为贡茶。据《宜兴县志》记载,
 
 
    宜兴古称阳羡,汉代就植饮茶,是我国享有盛名的古茶区之一。
    阳羡茶在唐朝达到了空前的鼎盛。唐朝中期,李栖筠任常州太守时,有山僧进阳羡茶,陆羽品为“芳香冠世,推为上品”,“可供上方”。经过陆羽等人的举荐,阳羡茶以其优良的品质被朝廷定为贡茶。据《宜兴县志》记载,当时出产贡茶的唐贡山,“在县东南三十五里,临罨画溪,以唐时产茶入贡故名,金沙寺即在其下”,这也就是今天的宜兴唐贡山、唐贡村的由来。
    在唐朝的茶政制度中,设贡茶院生产贡茶。宜兴贡茶院有“房屋三十余间,役工三万人”,“工匠千余人”,“岁贡阳羡茶万两”。唐朝采制贡茶是一件大事。贡茶开采时太守要亲临开园,征调万人突击采茶,贡茶制成后要张宴赋诗,蔚为盛事。由于唐贡山生产的贡茶是皇室偏爱的珍品,产量不多,极为名贵,故须通过驿道快马加鞭、日夜兼程急送长安,称为“急程茶”。唐代诗人卢仝在《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诗中称:“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充分说明了阳羡茶在当时的至尊地位。曾在宜兴居住的著名诗人杜牧在《题茶山》诗中,也写下了“山实东南秀,茶称瑞草魁”,“泉嫩黄金涌,芽香紫壁裁”的名句。宜兴西南一山因此而得名“茗岭”。由于宫廷讲究茶事,地方十分重视,茶树由山岭野生成为作物栽种,并进而扩展到民间,饮茶之风由此逐渐推开。
    据考证,唐人用茶与今人不同。唐人吃的是饼团茶,用茶时,先把饼团茶碾成茶粉,入开水锅烹煮,汤中加盐,调成咸味。皇宫贵族在烹茶时还要加点胡椒粉等调料,增加香味。煮成后舀入碗内,连汤带茶粉一同吃下,谓之“吃茶”。
    与唐朝相比,宋代每年进贡的阳羡茶数量基本没有减少。阳羡茶不仅深受皇亲国戚的偏爱,而且得到文人雅士的喜欢。多次到宜兴并打算“买田阳羡,种橘养老”的大文豪苏轼,留下了“雪芽我为求阳羡”的咏茶名句。
    元朝战事较多,但阳羡茶却因战争而推广到边疆少数民族,当时的需求量更大。
    到了明代,阳羡茶依旧是贡品。明代的制茶工艺饮茶习惯有了较大改变,叶茶(片茶)逐渐取代了末茶,绿茶制作工艺基本成熟,在沿用煮茶法的同时出现了沏泡茶的方法,并且开始用紫砂泡茶。到崇祯年间,开始设立茶馆饮茶得到进一步普及,深入到宜兴百姓的日常生活,成为“柴米油盐酱醋茶”开门七件事之一。
    建国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宜兴的茶叶生产得到了较快的发展,茶园面积从建国初期的1万多亩发展到现阶段的7.5万亩,茶园面积、茶叶产量均居江苏省之首。先后创制的“阳羡雪芽”、“荆溪云片”、“善卷春月”、“竹海金茗”、“盛道寿眉”等一系列名茶。
 
(责任编辑:admin)
------分隔线----------------------------
相关文章
相关热词: 用紫砂壶泡茶  泡茶的方法  饮茶习惯  阳羡雪芽  紫砂壶  煮茶法 
热点排行
相关文章
曼松贡茶 低调的王者
曼松贡茶 低调的王者
60年代金瓜贡茶
60年代金瓜贡茶
曼松贡茶的历史传说
曼松贡茶的历史传说
清宫普洱茶贡茶的述论
清宫普洱茶贡茶的述论
作为赏赐品的普洱茶贡茶
作为赏赐品的普洱茶贡茶
紫霞贡茶
紫霞贡茶
打造紫阳焕古贡茶古镇
打造紫阳焕古贡茶古镇
清雍正年间普洱茶为贡茶
清雍正年间普洱茶为贡茶
南漳磨坪贡茶成为农业部农产品
南漳磨坪贡茶成为农业部农产品
合江镇拟打造10万亩“贡茶之乡
合江镇拟打造10万亩“贡茶之乡
抗贡茶的传说
抗贡茶的传说
宜兴阳羡茶唐代的贡茶
宜兴阳羡茶唐代的贡茶
栏目导航
支持单位:云南省茶叶研究院 - 云南省典藏老茶博物馆 - 云南普洱茶茶农联合社 联合主办
协助单位:昆明螺蛳湾国际茶文化城 - 《云南经济日报社》周三版 - 《中国茶叶市场》云南杂志社
葳盛茶叶 - 得荼茶业 - 顶尖普洱 - 活态普洱茶 - 大润大品茶业 - 老茶工普洱茶 - 国辉神农茶业前卫店
普洱茶官方网、立足茶山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本站法律顾问:云南中天律师事务所 夏举龙律师
联系QQ:514269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