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同治年的《益阳县志》,《茶酒治百病》等著作记载和民间流传,马迹塘香炉山的由来是:
很久以前,这里没有地名,但人们已知喝茶,以茶治病,以茶延寿。三国时,刘备、关云长率兵南下时将士染病,部队只好驻扎于此,得一当地人献上的秘制茶叶——三生汤(香炉山黑茶的前身之一),治好了将士们的病。关羽的神马通人性,感激得在资水河边留下深深的足迹。后来人们为了纪念此事,当地百姓便开始饮用“三生汤”(现叫擂茶,当地民间至今还保留喝擂茶的习俗)。关羽死后,老百姓在其扎兵的山头建成关帝庙,烧香敬奉,终年香火不灭,关羽的神马死了也不肯离去,时常显灵此地。久而,此山就称作为“香炉山”(烧香敬奉关帝的山),此地就命名为“马迹塘”(关羽的马留有足迹的池塘)。
1044年,北宋与西夏议和,每年向西夏贡茶叶3万斤,朝廷派军队到资江中游收茶,再押运北上(注:马迹塘香炉山地处资江正中游)。
1391年,明洪武规定湖南贡茶140斤,在仙溪、大桥、龙溪、九渡水四保监督采制,称四保贡茶。马迹塘所属地龙溪,解放后,成立桃江县时,归为桃江(当地民间至今还保留有贡茶的习俗)。
1951年,桃江县设立,马迹塘香炉山归属桃江,成为安化县前乡和后乡联络的交通枢纽,随后安化县很多产业在马迹塘设立办事处。当时的“安化茶叶”领导人真知卓见。于1967年前后在马迹塘香炉山上的关帝庙的原址上兴建“安化茶叶”产业,长期专人在此收购、查验、调运马迹塘周围和安化境内的优质茶叶。马迹塘香炉山成为“安化黑茶”的核心。(当地至今还保留有安化茶叶的许多资产)。
1980年3月,安化县创办“安化县茶叶公司茶厂”,为国家民委定点边销生产企业之一。后增设的安化茶叶公司茶厂穆斯林分厂,是专门对口为穆斯林加工茶叶的,整合后并入到了香炉山,香炉山黑茶进一步采搏了众知名厂家之精华。
1982年,全国茶叶综合普查。安化县全国排名第二,桃江县全国排名第五,益阳县全国排名第八。普查证实,益阳地区为全国主要产茶基地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