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南走出普洱县城,目光越过的坝子里的方方稻田,可以看到两个小山包,走拢去,每个小山包旁都能看到一小塘水。如果遇到上了年纪的老人,你就会听到一段神奇的故事:
大理洱海原由白、青两位龙王共同管理,后来两位龙王发生摩擦,导致翻脸成仇,终于动手决斗。结果,青龙王技输一筹,被白龙王赶出洱海。
失去容身之所的青龙王在无奈之下,只好飘游天下,欲寻一个立足之地。有一天,青龙王踏着祥云来到普洱上空,发现这里显现出无数灵气。于是,就想在箐门口筑起堤坝,水淹宁洱坝子(今普洱县城),修建龙宫。说巧也巧,吕洞宾也云游到这里,看到青龙王欲水淹宁洱坝子,不由得对居住在坝子里的人产生怜悯之心。乃劝阻青龙王,而青龙王哪肯放弃这块风水宝地。眼见阻止无望,吕洞宾只好与青龙王立下赌约:如果青龙王能在一夜间,从大理苍山挑两座山来筑坝,那么,他就撒手不管。
却说青龙王爽快地应承下赌约,返身隐回大理,刚在苍山之上拔起两座山峰,白龙王便出现了。一场恶斗直杀得乌云滚滚、雷鸣电闪,一时之间难以分出胜负,转眼已过子时,青龙王无心再战下去,乃虚晃一招,转身挑起山峰便落荒而逃。
天近拂晓,青龙王已来到宁洱坝子,眼看再走十多里就可以大功告成。站在玉屏山观察的吕洞宾不觉大急,慌忙抽出桃木剑,口中念念有词,将桃木剑化作一只白蚁,抛在青龙王挑山的扁担上。白蚁很快就将扁担咬断,两座山峰落在地上。就这么一耽搁,附近村庄中传出阵阵鸡啼。青龙王看看破晓的东方,禁不住流下两滴清泪,这两滴泪一直留在了他挑来的山峰旁,变成两个水塘。(经过很多年的变迁,现在只可看到一个了。)
因为暗中作弊,吕洞宾心生愧意,就建议青龙王到水汪寨安身,并立下三条制约:一、不许伤害人类。二、不许发狂涨水。三、不许现身骚扰地方安宁。青龙王看看“水汪寨”也是宝灵之地,点头答应后,便转身投入水里,再也没有现过身。从此以后,当地人就把这里叫做——龙潭,而把“水汪寨”当做宁洱坝子的总称了。
为了感谢吕洞宾保住宁洱坝子,人们就在吕洞宾作法的地方修建起一座寺庙,取名为“回龙寺”,并在不远处修建了一座“凌云塔”以示纪念。每年冬至节前后,夕阳从西碧山的两峰之间射出,形成光柱,照射在新建的“回龙寺”那红砖黄瓦上,美如仙宫胜景,成为当地一个奇妙景观——回龙夕照。后来,由于战乱,“回龙寺”和“凌云塔”都被毁。不敢忘恩的普洱人,又移地重建“回龙寺”。然而,“回龙夕照”的奇景也成了湮灭在历史长河中的一粒沉沙,只能在史书中寻找到一些零散的文字记录或从老人嘴里听到片言只语的讲述了。
普洱县志》还详细描述:普洱地处无量山余脉与西南部中山宽谷的过渡地带,山高谷深、谷宽成坝。坝子年平均气温为18.l"C,终年无雪,年平均降雨量1398毫米,日照充足,雨量充沛,气候温暖。“晴时早晚遍地雾,阴雨成天满山云。”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为"普洱茶"的生长创造了有利条件。在县城东北的白草地梁子,有万亩古茶群落,其中把边乡团结村中寨、新寨、丫口境内有8 183亩,凤阳乡宽宏村困麓山有1939亩,茶树高大古老,十分罕见。在勐先乡板山附近有茶山管头野生茶树林,树龄最老的约1700年。在野生茶树林附近处有板山万亩茶园 6万亩,为现代茶园,原始茶树林和现代茶园并存,构成了普洱茶的自然博物馆。过去的普洱茶,主要通过马帮沿茶马古道运往内地,远销海外。这运输普洱茶的茶马古道为石板路,至今在普洱城北10公里处,还保存有当年的“茶庵鸟道”,即茶庵塘茶马古道,另在城南同心乡那柯里村南边昆洛公路539公里碑左侧,今也还余存石阶铺就的昔日“那柯里茶马古道”遗迹。
传说当年神农在山野采药时,不幸尝到了一种有毒的草,顿时感到口干舌麻,头晕目眩。于是,他急忙找一棵大树背靠着坐下,闭目休息。一阵清风吹来,几片绿油油的叶子从树上飘落下来,其中一片落在了神农的胸上。说来也怪,那片树叶竟带着一股淡淡的清香,直奔神农的鼻孔。经不住香味的诱惑,神农随手拈起这片树叶放在嘴里咀嚼,没想到清香由淡转浓,且苦涩交加,随即又感觉一股清凉之气油然而生,顿时舌底生津,精神振奋,刚才的不舒服一扫而空。他感到好生奇怪,于是,便拾起几片叶子细细观察,发现这种树叶的叶形、叶脉、叶缘均与一般的树木不同,便采集了一些叶子和种子带回去细细研究。其夫人见他整天摆弄这些树叶和野果,感到很奇怪,就问他这是何物,神农随口说道:“此乃茶也!” 夫人进而细问字如何写,神农在地上写了个“荼”。经过多方研究,荼的许多药用价值被神农挖掘出来,进而被人们加工制作成日常饮品,为了区分药用的“荼”和饮用的“荼”,人们就把饮用的“荼”减少一横,命名为“茶”。
普洱茶属云南大叶子种茶,具有叶壮、质软、白毫毕露只特点。冲泡后,清香馥郁、醇厚回甘、色碧诱人,特别是以毛尖之清香如荷、碧绿回甜,更显特色。普洱茶不但可以消暑解渴,还可以醒酒强脾、消食下气、抑菌减肥、性中和而提神生津。普洱茶还具有可观赏性,当开水冲入杯中,茶叶大多数是浮在水面,稍隔片刻,叶片慢慢沉下杯底,而奇特的是:叶片是树立下沉,且叶尖向上,随着叶片的下沉,水色也慢慢变得碧绿可爱。
茶树,浑身是宝,经过人们的开发,茶由药用转为日常饮品,再转为食用调味品和保健饮品,现在以开发出许多另类食用方法。品尝过茶饼干、茶蛋糕等茶糕点的人,都对茶糕点所具有的奇特口味表示惊叹。据说在很早以前,就有人尝试过,在烤酒时加入茶叶,以求烤出带茶味的“茶酒”。“茶酒”之事已无从考究其真伪,但普洱一带曾流传过这样一段传奇故事:
普洱县城西郊有一座山崖——西碧山。山腰上,有一个可容百余人的岩洞。冬末春初,常有云雾从洞里袅袅飘出,并久久在洞前缭绕不已。此乃普洱的“普阳八景”之一“仙洞春云”。这个神奇的岩洞,被当地人称之为——仙人洞。
吕洞宾收服青龙王,并把他安顿在龙潭里后,仍然不放心,生怕哪天青龙王耐不住寂寞,现身作乱。于是,就在西碧山山腰,开辟了一个洞府,以便时常来小住一段时间。既可以平视朝日从锦袍山升起,也可以俯视龙潭查看青龙王的动静。
有一次,张果老非要跟吕洞宾来玩玩,吕洞宾经不住他的纠缠,只好点头同意。不料,张果老到此一看,竟舍不得离开了。于是,两仙朝观彩霞、午品绿茶、暮尝美酒,甚是逍遥。一天,张果老忽发奇想:“用酒泡茶,味道好不好?” 想到就做,张果老将茶壶里的水换成美酒,等酒烧开了,泡了杯茶一品,嘿——味道不错,只是酒味淡了许多。张果老奇想再发:“用茶烤酒!”
张果老一边实施烤酒计划,一边邀约吕洞宾加入,但吕洞宾实在不愿参与这儿戏般的活动,乃以腿瘸为由而拒之。
不料没过多久,张果老竟真的将茶酒酿出来了,而且茶味、酒味交织在一起,香气浓烈逼人。香气随风而散,惹得吕洞宾肚里的馋虫闹得肠翻胃动。于是,吕洞宾便忘了腿瘸,赶过去争着要先品尝。张果老辛辛苦苦才烤出茶酒来,当然不肯让吕洞宾占先拣便宜。两仙争得不可开交,各说各的理谁也不肯谦让。争执不下,吕洞宾便耍了个小心眼,提出下棋定输赢,赢者先品酒。处于激动状态中的张果老一时大意,忘了自己的棋艺不如吕洞宾,竟满口狂言地应允了。经过三天三夜苦战,张果老棋输一着,局势不妙,眼看胜负以定,张果老才醒悟中了圈套。认输吧,太没面子不说,自己辛辛苦苦酿制的茶酒让别人先尝,实在心痛;不认输吧,棋势已是不可挽回的局面。进退两难的张果老竟童心大发,耍起赖皮来了——死盯着棋盘,不管吕洞宾怎么催促,既不认输也不走棋,两仙再次斗起嘴来。自觉理亏的张果老越斗越没劲,可又放不下面子认输,气急败坏之下,转身便往山南跑去。吕洞宾得理不饶人,奋起直追。张果老看到吕洞宾追来,慌里慌张的乱跑一气,一个不小心,酒葫芦碰在石块上,结果,茶酒全撒泼在地上。
张果老撒酒的地方,竟化为一个小水池,人们都说这水是张果老的茶酒。虽然这个水池里的水没有酒味,但足够七、八个人喝,更神奇的是:水池里的水被喝完后,只要稍等片刻,便又恢复那么多,决不会浸出石坑半滴。人们把这个水池叫做——水有一勺之多。而吕洞宾的洞府自然也就被人们称做——仙人洞。有诗为证:“仙子何年去,闲云锁洞深。”
“茶酒”之说虽无文字记录可查,但这些流传于民间的动人传说,却从另一方面表现了普洱茶那悠久的历史、无穷的韵味。
(责任编辑:品茗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