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普洱茶 > 普洱茶新闻 > 普洱茶资讯 >

鸦片战前林则徐奇谋以茶制夷

时间:2019-12-31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浏览:
林则徐在广州主持禁烟工作,一开始采用武力手段收缴,收效甚微。之后,他不得不采用了一种怀柔手段给通晓汉语的外商红绸二匹、黄酒两坛,让他回去劝说大家缴纳鸦片。之后又给被封闭的外商馆送去吃的喝的。茶叶换鸦片一项,确切地说,就是每当鸦片商人缴纳一定数量的鸦片
<u><a href='http://www.puer10000.com/puerzhishi/32854.html' target='_blank'>普洱<u><a href='http://www.puer10000.com/puerzhishi/100997.html' target='_blank'>茶</a></u></a></u>
 
   林则徐在广州主持禁烟工作,一开始采用武力手段收缴,收效甚微。之后,他不得不采用了一种怀柔手段——给通晓汉语的外商红绸二匹、黄酒两坛,让他回去劝说大家缴纳鸦片。之后又给被封闭的外商馆送去吃的喝的。茶叶换鸦片一项,确切地说,就是每当鸦片商人缴纳一定数量的鸦片,清政府作为补偿,就配给一定数量的茶叶。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外商的抗拒心理,让他们不至于血本无归。
 
   1839年4月1日,林则徐、邓廷桢、关天培等人到虎门布置收烟工作,带了许多标兵去壮声势,但效果不佳,仅仅收到了5箱鸦片。可是到了第二天,林则徐提出茶叶换鸦片的补偿政策后,收到了烟土1150箱(袋)。之后收缴鸦片工作顺利展开,这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茶叶的奇效。
 
   梁廷枏在《夷氛闻记》里的记载有很大差异,说缴纳一箱鸦片给50斤茶叶,这大约是坊间传闻误导所致。民间野史轶闻记载更加离奇:“向闻林文忠公烧西商鸦片烟土而不给价,故致启衅。近闻人言,彼时实以茶一箱,易烟一箱。而茶为胥吏所办,中多杂以砂石。既至欧洲,又以不能售,寄回。商人耗本无算,遂致激成衅端。”(《清代之竹头木屑》)
 
   茶叶质量姑且不论,但茶叶数量节节攀高,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茶叶补偿政策的误传率增大了外商的期待,那些缴纳鸦片的外商得到的线报肯定是多渠道,有林则徐通过洋商透露的,也有其他小道消息。
 
   林则徐这份奏折写出来送出去,等了一个月才得到道光的批复同意。但这种提前的私下承诺,具有风险性,后来琦善接替林则徐出任钦差大臣后,做虎门销烟善后工作时,最先面对的就是英国商人索偿鸦片价值问题。
 
   用茶叶换鸦片的政策,最终让林则徐收缴21306箱(袋)鸦片,展开了轰轰烈烈的虎门销烟运动,这一阶段,可谓大获全胜。后来,义律拒签永不来华售鸦片的保证书和拒收清廷赏给的茶叶,为鸦片战争埋下了伏笔。
 
   给英国女王的信函,由林则徐、邓廷桢等人起草,里面谈到,英国都禁止鸦片贸易,说明深知其害,为什么要把这种害人的东西拿来流毒中国?中国与英国两百年的贸易,为英国贡献的都是有用有利之物,“茶叶大黄, 外国所不可一日无也,中国若靳其利而不恤其害,则夷人何以为生?”中国之丝绸,为英国人赚了大把银子,糖料姜桂、绸缎瓷器都是英国所需之物,而英国输入中国的,却都是一些可有可无乃至有害之物,天良何在?林则徐请人翻译成英文,但最终并没有送到英王手上。此信后来在《澳门月报》发出,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林则徐的这种质问口吻,到了民间则变得粗暴而直接。1841年,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中发出的《尽忠报国全粤义民谕唯夷橄》,有着林则徐致女王书的影子:“汝虽有大呢羽毛,非我湖丝焉能织就?虽有花边鬼头,非我纹银白铅不能铸成。其余各物,皆学我天朝法度。我天朝茶叶、大黄各样药品,皆汝狗邦养命之物,我天朝若不发给,尔等性命何在?”(广东省文史馆,《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史料》,中华书局,1978年)
 
   以茶制夷的共识,是建立在很广泛的基础上,不仅朝中权臣如此看,知识界和民间也认为如此。研究中国对外关系的美国人马士在《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里把这种流行思想再次描述了一遍:“在中国人心目中一直存在着这样一种看法,认为,茶和大黄对于西方都是必需的东西,而只有中国可以供给茶和大部分的大黄。”接着他转引了一篇发表于1851年3月15日《北华捷报》上文章,上面说:
 
   来自西方的外国人都天然爱好牛奶和奶油,耽于这种奢侈嗜好的结果造成了结便的毛病,这毛病只有靠大黄和茶才可洗他们的肠胃,恢复他们的精神;一旦把这些东西予以剥夺,他们便会马上病倒……如果我们停止了与夷人通商,他们的国家里边便会发生骚扰和混乱;这就是他们为什么必须要我们的货物的第一个理由。
 
   英国人好红茶的传统,起源于福建武夷山。福州虽然是五口通商中开埠最晚的(1844年开埠),到1853年才有茶叶输出,但其后呈井喷之势。尤其受到太平天国影响,上海一带茶叶贸易大部分都转到福州和厦门。
 
   1854年,福建茶出口量650万公斤(13万担),次年即增至1350万公斤(26万担);根据1871-1873年的外贸统计,中国平均每年出口值为11,000万元,其中茶叶出口值为5,797万元,占52.7%。而福州口岸输出的茶叶价值又占全国茶叶的35%至44%,福州港仅茶叶出口一项,就占全国出口总值的20%左右,成为中国港口的执牛耳者。
 
   咸丰五年(1855),闽浙总督王懿德等人看到茶市旺盛,大把的银子让朝廷眼红,于是他奏请在福建设关收茶税。咸丰在位期间,福建茶饷几乎是一个专有名词,时常补国库之需,但也为茶商带来无尽的苦楚,有些茶叶要收60多次税才能卖出。
 
   李东沅在《论教传》里很有远见地说:“福州通商,意在武夷山茶……洋人所必需者中国之茶叶,而崇安所产尤该洋人所醉心,既得福州则可以渐达崇安。”(葛士浚,《皇朝经世文编续》卷一一二)也因此,福州茶区成为英国派发植物猎人掠夺的重镇,茶叶盗贼福特·琼斯多次深入武夷山盗取茶树,并成功带走八位精通红茶的福建茶工,前往印度,茶叶故事也从这里有了惊天转折。
 
   1841年1月,得知英国要求开放宁波口岸时,浙江巡抚刘韵珂上书说此举万万不可,浙江乃东南赋税之区,又是茶丝主产区,“蚕丝素为夷人所重,至茶叶则夷人更以之为命,是中华之所以能制外夷在此,而外夷之受制于中华亦在此。故粤东与夷人交易,茶叶为先”。如果英国在此通商,一切物资就可就近而取,这会让许多人少了谋生手段,朝廷也少了税收。
 
   道光对刘韵珂的朱批耐人寻味,他说:“此说何来,或浙省有鼓簧惑人者。”这个时候,道光或许对“以茶制夷”的主张产生了动摇。
 
   五口通商后,林则徐等人提出的通过提高茶价格来富国的思路依旧有市场。1842年,江南司郎中汤鹏建议茶叶、大黄、茯苓、蚕丝逐年加价,两三年一番,这样一来,不到10年,英国人穷了,中国却走向富强之道。
 
   五口通商把中国拉进世界贸易体系,上海也取代广州成为新的贸易大港。晚清思想家冯桂芬、洋务派干将丁日昌,都认为中国富强之路,取决于茶、丝的发展。
 
   茶叶确实可以富国,清初全国的茶叶产量为235万担,到光绪年间增至450万担,其中有三分之一是用于出口。嘉庆年间(1796-1820),政府茶叶财政收入仅为57万两白银。
 
   从1867到1894年,即便英国人大量输入鸦片,中国茶叶的出口额也能与之相平衡。1880到1894年,茶叶关税收入达到了5338.9万两,年均449万两,茶叶确实为大清财政带来很好的收入。庄土国估计,从1700到1823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共输53,875,032两白银到中国,从1700到1840年间,从欧洲和美国运往中国的白银约17000万两。
 
   1847年3月,英国议会设立了对华商业关系特别委员会,他们找了许多对华贸易的人作证言,以期寻找到出口中国的商品。但调查结果并不好,从1845到1846,英国输往中国的工业产品,与中国运往英国的茶相比,损失高达35%到40%,有些制造业者已经放弃了对华贸易。中国不需要英国的产品,但英国需要中国茶,并依靠它获利。
 
   其中的最大特点是茶叶价格完全由中国来决定,茶叶在充当等价物的时候,也是以茶叶基价为准。利物浦东印度公司中国协会议长威廉·尼可尔的证言说,英国的棉轻纱到了中国,是现货交易,即中国用茶来换轻纱,而不是先卖出再换现金购茶。仁记洋行的吉布证言,他遇到的中国人,会用茶叶换棉织品。他们能决定料子的价格,决定不了茶叶价格,一切都以茶叶价格为基础。
 
   从茶叶可以制夷到茶叶可以富国,可以看到晚清对待贸易思路的转变,从控制到贸易,从制裁到合作,从要死要活到大家都好过,已经折射出清廷的乏力,但这都建立在茶叶可控的基础之上。
 
   就在英国人大张旗鼓地在印度进行茶园种植实验之时,茶叶就不再是天朝独有之物,这份长期被寄予厚望的柔软物质,一旦走出国境,无形的茶叶长城也便顷刻间轰然倒塌。
 
(责任编辑:admin)
------分隔线----------------------------
相关文章
相关热词: 中国茶叶  普洱茶  中国茶  普洱  茶树  茶叶  茶园  价格  茶商 
热点排行
相关文章
品味着茶香,感念岁月的冷暖
品味着茶香,感念岁月的冷暖
普洱茶究竟存放多久最好喝?从
普洱茶究竟存放多久最好喝?从
我们对古树茶知识究竟有多少误
我们对古树茶知识究竟有多少误
解读普洱熟茶发展史!走进7581
解读普洱熟茶发展史!走进7581
普洱老茶价格为何节节高升?这
普洱老茶价格为何节节高升?这
中生代普洱茶如何挑选?掌握这
中生代普洱茶如何挑选?掌握这
班章成王、白菜封神、孔雀飞天
班章成王、白菜封神、孔雀飞天
普洱茶如何收藏、冲泡、品饮?
普洱茶如何收藏、冲泡、品饮?
普洱茶新茶要怎样去判断才具收
普洱茶新茶要怎样去判断才具收
什么是茶汤的协调性?
什么是茶汤的协调性?
从茶具的变化解读茶文化的演进
从茶具的变化解读茶文化的演进
收藏普洱茶就一定会升值吗?
收藏普洱茶就一定会升值吗?
栏目导航
支持单位:云南省茶叶研究院 - 云南省典藏老茶博物馆 - 云南普洱茶茶农联合社 联合主办
协助单位:昆明螺蛳湾国际茶文化城 - 《云南经济日报社》周三版 - 《中国茶叶市场》云南杂志社
葳盛茶叶 - 得荼茶业 - 顶尖普洱 - 活态普洱茶 - 大润大品茶业 - 老茶工普洱茶 - 国辉神农茶业前卫店
普洱茶官方网、立足茶山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本站法律顾问:云南中天律师事务所 夏举龙律师
联系QQ:514269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