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普洱茶 > 普洱茶新闻 > 普洱茶资讯 >

村田珠光之瞌睡与茶

时间:2016-03-16来源:互联网 作者:茶妹妹浏览:
说起日本茶道,有一个不能不提的人物,就是村田珠光。原因很简单,因为人家是老大日本茶道的始祖,日本人称其为开祖珠光。 在日本,他第一个把茶和修心养性相结合,开创了草庵茶,赋予茶以道的内涵。后世的千利休,就是承袭了他的衣钵,成为日本茶圣。日本茶道的精髓有谓四规七则,其中的四规就是由珠光提出的谨敬清寂四字,后来千利休
<u><a href='http://www.puer10000.com/puerzhishi/32854.html' target='_blank'>普洱<u><a href='http://www.puer10000.com/puerzhishi/100997.html' target='_blank'>茶</a></u></a></u>

说起日本茶道,有一个不能不提的人物,就是村田珠光。原因很简单,因为人家是老大——日本茶道的始祖,日本人称其为“开祖珠光”。
 
在日本,他第一个把茶和修心养性相结合,开创了“草庵茶”,“赋予”茶以“道”的内涵。后世的千利休,就是承袭了他的衣钵,成为日本“茶圣”。日本茶道的精髓有谓“四规七则”,其中的“四规”就是由珠光提出的“谨敬清寂”四字,后来千利休改掉一个字,变成“和敬清寂”。
 
村田珠光(1422~1502),生于日本的室町时代,生卒年在中国明朝永乐二十年到弘治十五年。或许跟爱喝茶有关系吧,他足足活了八十岁,这在“人生五十年”的古代日本,是罕见的长寿。
 
茶道的发展史上有一个颇为有趣的现象,就是和佛教特别是禅宗有着深厚的渊源。“自古名寺出名茶”,自从佛教传入中国,茶便像是“已然等候多时”了似的,很快就与之结缘,成为寺院僧人日常的饮料。
 
《晋书·艺术传》中就有记载,僧人单道开因为每天喝茶,所以“不畏寒暑,昼夜不卧”,像个超人一样,能“诵经四十余万言,一日能行七百里”。这大概是最早记录茶在佛门里出现的文字,而寺庙普及饮茶的记录,则在《封氏闻见录》中出现,说是唐朝的时候,“泰山灵岩寺有降魔禅师大兴禅教,学禅者务于不寐,又不夕食,皆许其饮茶,人自怀挟,到处煮饮。从此转相仿效,遂成风俗。”
 
茶,大概因为有养身和醒脑的天然功效,并且其滋味甘苦相间,容易触动人心,引人思考,因而受到禅僧们的欢迎和推崇。
 
写下《茶经》的陆羽也是个从小在佛教寺院长大的孤儿,并且由恩师智积禅师传授茶艺。另一个中国茶道的大师级人物,陆羽的“缁素忘年之交”皎然,也是一个道地的高僧。
 
茶叶东传日本,亦是源于念念不忘要把唐朝文化在彼国“复制粘贴”的日本禅师们的努力。最早的是唐朝时的僧人永忠把茶树种子带回了日本,然后是同一时期的空海和尚。而影响最为广大的则是宋朝时的荣西和尚,他两度来中国学禅,带回大量的茶树种子,并在日本广为种植。荣西还用汉字撰写了两卷《吃茶养生记》,大力提倡饮茶,使得种茶、饮茶在日本日益普及,荣西也被誉为日本的陆羽。
 
从荣西再到村田珠光,历史已走过两百多个春秋。有趣的是,这位日本茶道的始祖先生,也是一个和尚,而且还是一个很好玩的和尚。
 
珠光11岁便在奈良的净土宗寺院出家,可他却天性洒脱,有点放荡不羁,并不喜欢念经礼佛,也不遵守清规戒律,整日里只知与武士们斗茶为乐。彼时日本斗茶之风盛行,但名为斗茶,却一点不风雅,而只是一种大吃大喝的聚会和赌博。于是寺方终于忍无可忍,在珠光20岁那年干脆把他赶出寺门了事。被驱逐后的珠光开始落魄地在日本各地流浪。但说是流浪,于珠光自己,内心却未必有多凄楚,他25岁时来到京都,便自己结庐为居,建了一座草庵,称为“南星庵”,虽然不能再纵情于斗茶之乐了,但日子却也过得清闲有趣。
 
到了30岁那年,珠光来到了日本著名的禅寺,京都大德寺。他成了住持一休禅师的弟子。这个一休,就是我们小时候唱的“咯地咯地咯地咯地,咯地~咯地,我们爱你……”的那个“可爱的一休”,那时已是八十多岁的老人了,果然因缘难料,晚年收了珠光这个和自己秉性颇为相似的弟子。从此,村田珠光便在一休的指导下开始了禅宗的修行,命运也发生了急剧的转变。
 
佛教宗门中禅宗的特征是顿悟,其核心思想是“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由于禅门最讲究的是根器和智慧,所以历来便不乏具有传奇色彩的宗师巨匠。珠光自幼出家,可算是与佛有缘,但以他跳跃洒脱的个性,似乎并不适合肃穆严谨的净土宗而与活泼自由的禅宗教义更容易相契。而恰巧他的师父自身就是个以调皮捣蛋而著称的“脑后长着反骨”的“疯僧”,珠光也算是得遇知己,得遇奇人。两人相见时可能会有这样的对话:
 
  ——你当过净土宗的和尚?
 
  ——是的。
 
  ——那很不适合你。
 
  ——我也深有同感。
 
但是,据说一休教珠光修行却是非常严格,每天让他长时间地连续打坐,并且经常对其竹打棒喝。可是珠光却是个瞌睡虫,每次打坐都会不知不觉地就进入梦乡,鼾声大作,一休怎么训斥都没有用。大概珠光自己也为此觉得难堪吧,于是他就想了一个办法,就是在禅室里面点上香,插上鲜花,并放置茶具煮茶。每当打坐困意要袭来时,他就急饮一大碗茶,振作精神,继续打坐。可惜我国战国时茶还不流行,否则孙敬、苏秦也不用悬梁刺股,喝茶就行了,村田珠光就用喝茶过了坐禅打瞌睡这一关。
 
此后的几年时间里,村田珠光便一心精进于禅和茶的世界。随着禅修悟境越来越高,对于茶的理解和领悟也日益深入,终于契入到“佛法本在茶汤之中(珠光语)”的境界。作为对珠光参禅了悟的印证,一休把珍藏的宋代中国禅宗大师圆悟克勤手书的《印可状》授予了他。
 
在41岁那年,珠光已是声名远播,作为茶师被第八代幕府将军(日本的实际最高统治者)足利义政请入皇室。
 
在珠光之前,日本还没有所谓的茶道喝茶基本上只是在皇室贵族和富翁武士中间流行,而他们喜欢的方式是许多人聚集在宽敞的院子里斗茶,心思并没有放在茶上面而是意在娱乐交际和炫耀攀比名贵茶器,茶会显得豪华喧闹而没有品位。茶也没有在现场表演,而是在别的地方由下人制好后端来供他们“享用”。茶被当做酒来使用,所谓茶会,就像现在的开Party一样。珠光自己年少时就是因为沉迷于这种斗茶而被赶出寺门。
 
现在已是“珠光禅师”的他,在足利义政的支持下,开始改造这种茶事活动。日本传统对于房间的面积是用榻榻米的张数来计算的,珠光建了一座只有四张榻榻米大的茶室,称为草庵,把喝茶由院子移到了那里,并且就在现场亲自煮水点茶。在这样狭小的空间里,摆上茶具,对坐三两人,就差不多了,除了专注于喝茶谈心,大概也做不了别的什么事了,就像在厨房里只能专心于做菜一样。这样一来就把茶本身摆到了重要的位置,也使得喝茶脱离了物质的排场而着重挖掘饮茶人的内心。
 
而对于茶器,珠光提出了“和汉无境”的主张。所谓“和汉无境”,境,是差别的意思,通俗地说就是“中国的和日本的没有差别”,反对一味追攀由中国传来的名贵茶器,倡导用日本本土的竹木茶器饮茶。因为彼时的日本还汲汲于追慕中华文明,我国茶器在岛国独领风骚,特别是福建建窑出产的曜变天目、兔毫天目茶器,俨然茶器中之劳斯莱斯、法拉利,已是日本贵族身份等级的象征。珠光觉得这种作风过于浮华,并且也有违茶的品性。他有一句名言,叫“名马本栓在草屋之侧”,的确如此,名马是好,但毕竟还是马,只爱吃草住马棚,硬让它吃山珍海味睡床铺,那并不是对它好,而只是人的自私。
 
喝茶就好好喝,汲汲以求于茶器的名贵精致,到底是要喝茶还是要喝杯子?到底爱的是茶还是人们自己呢?真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村田珠光所创造的茶事活动,被称为“草庵茶”。这就是日本茶道的发端。
 
曾经因为耽溺于斗茶而被寺院逐出寺门的村田珠光,在跟一休禅师学禅以后又因为得茶的助力解除瞌睡而渐进禅门秘境。在悟境得到印可后,又以禅宗的朴素思想解读茶的品性,让茶得以从世俗奢华中渐渐解脱出来,回归其本然天真。
 
从村田珠光开始,日本的茶道便有了浓浓的禅味。
 
(责任编辑:admin)
------分隔线----------------------------
相关文章
相关热词: 中国茶道  普洱茶  中国茶  喝茶  普洱  茶树  功效  茶叶  饮茶 
热点排行
相关文章
茶叶冲泡之温润泡
茶叶冲泡之温润泡
一泡茶的时间
一泡茶的时间
喝茶要心静
喝茶要心静
特殊人群喝茶有讲究
特殊人群喝茶有讲究
茶也许更懂你
茶也许更懂你
人生如茶香气经久不散
人生如茶香气经久不散
茶叶保质期与茶叶品种有关吗?
茶叶保质期与茶叶品种有关吗?
古树普洱茶升值空间大
古树普洱茶升值空间大
不发酵茶之绿茶篇
不发酵茶之绿茶篇
微发酵茶之白茶篇
微发酵茶之白茶篇
半发酵茶之乌龙茶篇
半发酵茶之乌龙茶篇
全发酵茶之红茶篇
全发酵茶之红茶篇
栏目导航
支持单位:云南省茶叶研究院 - 云南省典藏老茶博物馆 - 云南普洱茶茶农联合社 联合主办
协助单位:昆明螺蛳湾国际茶文化城 - 《云南经济日报社》周三版 - 《中国茶叶市场》云南杂志社
葳盛茶叶 - 得荼茶业 - 顶尖普洱 - 活态普洱茶 - 大润大品茶业 - 老茶工普洱茶 - 国辉神农茶业前卫店
普洱茶官方网、立足茶山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本站法律顾问:云南中天律师事务所 夏举龙律师
联系QQ:514269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