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玉出身读书仕宦之家,通文墨,黛玉都称其为“诗仙”,模样好,气质美如兰,因自小多病出家当了尼姑,听见长安都中有观音遗迹并贝叶遗文,便进了大观园的栊翠庵,结识了宝黛一行人。茶非常受佛门之人推崇,最能修心静虑,妙玉每日苦守青灯,能与她为伴的也只有茶了。
对于品茶她有自己的想法,“一杯为品,二杯即是解渴的蠢物,三杯便是饮牛饮骡”,茶汤要一点点啜咽,细细地品,这样才能齿颊生香,不能一饮而尽,才是真正的“品”。知道贾母不吃六安茶,她准备了老君眉,既然叫作“老君眉”,那这茶肯定白毫满披,如老太太的眉毛,又有刘姥姥说这茶太清淡,我想这老君眉应当是一种白茶,白茶在那个年代比较稀有,正好体现了贾府家业强大。
水为茶之母。妙玉选雨水和雪水泡茶,使得茶汤品质更佳,当然,那个年代的雨水雪水是非常干净的。她为贾母等人泡茶用的是“旧年蠲的雨水”,给宝钗他们泡“梯己茶”却用五年前在玄墓蟠香寺收的梅花上的雪水,隔年蠲的雨水都没有这样轻浮,可见她不趋于权势,前面为贾母泡茶就是客套,为朋友泡茶才用了这样讲究的水。
这雪水五年都埋在地下,总舍不得吃,一个不得已遁迹空门父母又俱亡的女孩子,整天孤零零地伴着青灯叩着古馨,五年如一日,让人不得不为之感慨。虽以“槛外人”自称的她,却也有自己的芳心,奈何呆宝玉心里只有林妹妹,最后娶了宝姐姐,而妙玉的结局无论从高鹗的续写还是判词里可以看出是非常悲惨的,“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之中”。
之后,妙玉拉宝钗黛玉去吃“梯己茶”,宝玉也跟去。这时她用王恺珍玩的杯子给宝钗斟茶,晋代王恺乃皇亲国戚,曾拿珊瑚树与人“斗富”,珊瑚树后来被打碎了,跟宝钗后来失败的政治婚姻一样;斟与黛玉的是一个“点犀(乔皿)”,有人说妙玉是黛玉的影子,这两人同为厌烦世俗之人,这“点犀”就有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意思;斟与宝玉的却是前番自己常日吃茶的绿玉斗,可见她对宝玉有欢喜之意,不料宝玉说绿玉斗俗,妙玉有些赌气道:“只怕你家里未必找的出这么一个俗器来呢。”便给他一只九曲十环一百二十节蟠虬整雕竹根的一个大台皿,真的俗器。用来存储雪水的器皿都是鬼脸青的窑变釉花瓷,多么罕见的物件。
王恺珍玩的杯子
第七十六回“凹晶馆联诗悲寂寞”中,恰逢中秋夜,黛玉和湘云在凹晶馆赏月联诗,妙玉看到后带他们到栊翠庵吃茶,她也写了一首,诗是好诗,令黛玉湘云赞赏不已,也是悲诗,里面处处都写到自己的孤寂,“芳情只自遣,雅趣向谁言。”然而笔风一转,“彻旦休云倦,烹茶更细论”,茶才是最长情的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