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但凡有寺观的地方便有好茶。“清茶淡饭”一词便是典自明代冯梦龙的《警世通言》第24卷:“你今到寒家,清茶淡饭,暂住几日。”但现实中让人感受更深的应该是出家人的常用语。之所以说“清茶淡饭”,一来是因为寺观之地久居深山乃贫寒之所,二来亦是修身养性的修行之道。因此,出家人好茶亦懂茶的大有人在。
登顶郭岩山后,张中泰问起郭岩山老枞的名号,青云观道长江三荣称《史志》载,东汉灵帝时(约公元168年),道士岐公,名丰,原隐武夷山修炼, 一日登玉女峰, 南望郭岩山有紫气抬升, 遂不恋玉女风姿,前来郭岩山修炼。岐公在郭岩山麓遍尝百草后,对既有药用神效又能泡饮养生的野生茶十分推崇,其弟子多次来郭岩山恳请岐公回武夷主持, 岐公终不肯离去, 只将郭岩茶苗相赠。如今郭岩山老枞,便以此典故命名“岐公”。
张中泰听毕连连称妙,表示现代人认为茶与佛有密切关系,遂衍生出“禅茶”概念,其实茶与道自古就有不解之缘。从武夷山道士岐公痴迷郭岩山老枞终不返,便可知郭岩老枞茶源头在道。
中华始祖之一的神农是世界上发现和利用茶之第一人。中国茶叶博物馆展厅的前言中,起始便是这样一段话:茶,自神农最初发现和利用以来,在中国历史上已吟咏了几千年之久。据《神农本草经》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从神农尝百草到老子定茶道,从尹吉甫的《诗经》到陆羽的《茶经》,从昭君带茶出塞到诸葛传茶边陲,从皇室贡品到民间野饮,若隐若现的缕缕茶香,正是一部中华民族灿烂的文明史。
茶道源于老子。老子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将茶作为道家待礼之物,并纳入道的范畴、礼之规范的人。《道经·天皇至道太清玉册》记载:“老子出函谷关,令尹喜迎之于家首献茗,此茶之始”。老子曰:“食是茶者,皆汝之道徒也”。
品茶论道,感悟自然。道教源于道家,道家钟爱道茶。道家与道教一脉相承,道教与道茶相生相伴。郭岩山老枞茶生长在云雾缭绕的郭岩山之巅,聚天地之灵气,凝日月之精华,特有的生态环境,成就了郭岩道茶特有的品质。正所谓郭岩道茶,茶中有道。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