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 > 普洱茶厂家 > 厂家品牌故事 >
李记谷庄——因为对茶形不满意诞生的一个百年老字号
普洱茶
假设你现在是清朝时一位普通的云南茶商,现在想要扩大生意规模。
问题来了,生意要做大,供应要跟上。而以当时的运输条件,只能依靠马帮和人力驮运。
怎么办?
多购置一些马匹或者多雇佣搬运工?高薪聘请最强壮的工人,看看现在的打包方式还能不能改进,让现有的马匹和人员还有余力的情况下,一次携带更多的茶?
茶饼是普洱茶最早的形态,虽然紧压的茶饼比散茶节约了运输空间,但是对于清朝时,运输工具只有马匹的云南茶商,携带和运输起来还是有不方便的地方。
两代人重复了
从省城到偏僻小镇的道路
李文相,年轻时到蛮荒边地卖过盐巴,跟着马帮到西藏、缅甸卖过茶叶,这些经历让他积累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1900年,他创造性地解决了马帮运输普洱的效率问题:改变茶形。他创办制茶作坊,用优质晒青老树茶作原料,土法蒸压月饼形团茶,又名谷茶、谷庄茶。这便是后来的沱茶的雏形。
谷茶用油纸包好,到了运输的时候外包稻草做成长条的草把。因为一个谷茶的分量比一块茶砖或茶饼要小得多,更容易购买和零售。
 
李文相的故乡景谷有着得天独厚的制茶气候和水土条件,有着大片的古茶树,有优秀的制茶高手。缺点是交通不便,从昆明到景谷只能骑马,还得走上一个星期。
为了生产出高质量的谷茶,李文相最终毅然放下了昆明的生意,回到了老家景谷,百年老字号——李记谷庄的历史从此开始。
后来的文献提到沱茶历史,必然提到李文相的谷茶:
“沱是由团转化而来。云南沱茶产、制历史悠久。沱茶原产于云南省景谷县,又称谷茶。谷庄沱茶多采用景谷县附近地区生产的滇青揉压。”
——《中国茶经》第249页
“沱茶为历史名茶,创制于1902年前后。沱茶由蒸压团茶演变而来,原名谷茶,因原产地在滇西南之景谷县而得名。”
——《中国名茶志》第856页
“团茶(谷茶、谷庄茶)奠定了沱茶的雏形,景谷成为云南沱茶的原产地”
——《景谷县志》第218页
历史何其相似,李记谷庄的四代传人李明(李其明)先生无意中重复了先祖从昆明到景谷的道路。茶叶统购统销时,私家茶庄一律废弛,李记谷庄制茶工艺只能作为家技传承。
到了2005年,国奖开始推行鼓励老字号企业的政策,李明先生痛下决心放弃了正红火的烟草、包装印刷等生意,筹资几千万元,从昆明回到了偏远的景谷,重新开始了李记谷庄这一百年之久的老字号事业。
传说改变一个习惯只要21天
可是他预期要50年
每年的3月15日,是景谷茶农的节日——开秤节。这一天,他们会带上自家最好的茶叶到李记谷庄去参与评比,最优者能获得丰厚的奖金,其他人也能根据自家茶叶的品质得到一定数额的红包。
 
最开始,景谷的茶农受条件限制,加工茶叶的环境非常简陋,一条口袋,装了饲料还要装茶叶,一个锅子,炒饭炒菜茶都要用上。这样随意的卫生习惯,茶叶的味道和品质很难不受到影响。
于是李明购置了60000条出售茶叶的专用口袋,又从浙江买了5000个炒茶专用锅,全部免费发放给茶农。凡是使用这些专用袋和专用锅盛装、制作出来的茶叶,统统加价收购。
在加价收购的“诱惑”下,使用专用茶叶袋、茶叶锅成了茶农的自发选择。
开秤节的重奖,对茶农定期培训,免费分发的定制口袋和炒茶锅……李记谷庄每年要花费二、三十万元去扶持当地茶农,并承诺这样的扶持50年不变。
五十年,这样算来至少要一百万元。这样烧钱去增加自己收购成本的企业,是不是傻?
用李明自己的话说,“在我看来,做普洱茶除了赚钱,还要为我的家乡负责,为家乡的老百姓做些事情。”“如果没有百姓的好茶,哪里会有好的普洱茶产品,帮助老百姓做事,赚钱回报家乡,有什么不好。”
弘扬先祖遗风,光大老字号辉煌
承载了百年名号的辉煌,继承了先人制茶之精髓,李记谷庄的复兴之路也是走得步步生辉:
2006年李记谷庄“侯爵号”普洱生熟饼在大连荣膺一等奖;
2006年李记谷庄被云南省发改委、新闻办、外宣办、香港文汇报指定为06年“中国-东盟媒体论坛”会议用茶;
2006年;李记谷庄被第一届中国国际中药原材料暨中医药品、保健品(香港)展览会指定为大会礼品;
2007年李记谷庄被云南省评为省级重点龙头企业;
2008年李记谷庄牌普洱茶通过国家有机食品认证;
2009年李记谷庄荣获云南省著名商标称号;
2012年李记谷庄荣获云南老字号称号。
有理由相信,李记谷庄的未来,会伴随着无量高山上的古树茶韵,历久弥香。
作者: 茶频道
日期:2023-10-21
栏目导航
中国普洱网、立足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微信:514269183 滇ICP备1400421号-1
进入
中国普洱网服务中心
中国普洱网、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