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将泡茶时的第一道茶汤倒掉。这个动作通常被叫做“洗茶”,也有叫“醒茶”或是“温润泡”。不论怎样叫,反正第一道茶绝不喝。倒掉第一冲所得茶水,接下来续泡的茶汤似乎才够洁净。我只想问一句:“茶,到底有多脏?”茶,到底有多脏?
所谓“洗茶”,很多人是想祛除农残。平常我们清洗蔬菜水果,大都要在水龙头用清水重复冲洗。必要时,还要先用一些果蔬清洗剂浸泡二非常钟。假如茶叶中真的含有农残,“洗茶”这个动作的力度可是远远不够。就凭着在盖碗中的简单冲洗,绝不能将农残祛除。所以,在购置时就选择零农残无污染的茶才是更重要的。靠“洗茶”祛除农残,只是掩耳盗铃而已。茶,到底有多脏?
茶圣陆羽在《茶经》中,并没有提到过洗茶的问题。倒是明代茶书中,找到了一条关于洗茶的记载。许次纾《茶疏》中说:
必先盥手令洁,次用半沸水,扇扬稍和,洗之。水不沸,则水气不尽,反能败茶,毋得过劳以损其力。沙土既去,急于手中挤令极干,另以深口瓷合贮之,抖散待用。洗必躬亲,非可摄代。
按记载来看,要用“半沸水”冲洗茶叶,然后再用手将茶中水分挤干。显而易见,这种洗茶绝不是在泡茶器中停止。细想想,倒真有点像今天的洗绿叶蔬菜了。至于许次纾为什么要洗茶,他的理由是:
岕茶摘自山麓,山多浮沙,随雨辄下,即着于叶中。烹时不洗去沙土,最能败茶。
在古代卫生条件不好,茶中难免带有泥沙。所以古人,有时才会有洗茶环节。往常,状况大不相同。正轨牢靠的茶厂,一定是现代化、标准化管理。像明代许次纾遇到的搅扰,往常曾经处理。茶,到底有多脏?
其实古人中,大多数状况下也并不洗茶。清代大美食家袁枚《随园食单》里,记载了他一次喝茶的场景:
然丙午秋,余游武夷到曼亭峰、天游寺诸处。僧道争以茶献。杯小如胡桃,壶小如香橼,每斟无一两。上口不忍遽咽,先嗅其香,再试其味,冉冉咀嚼而体恤之。果真清芬扑鼻,舌有余甘,一杯之后,再试一二杯,令人释躁平矜,怡情悦性。
显然,袁枚并没有洗茶,而是连饮三杯。后来他本人还说:“且能够瀹至三次,而其味犹未尽”。可见,这三道茶能够说杯杯精彩,而且还大有意犹未尽的架势。要是真将第一道茶当做“洗茶”之水倒掉,估量美食家袁枚也得心疼了。
很多人,将“龌龊”定为了茶叶的原罪。似乎只要经过“洗茶”,才干得以救赎。茶,自身并不是龌龊的东西。真正的茶树,大都生长在远离城市或工业区的山中,有些还是海拔相当高的地域。空气清爽,绝无雾霾。这种环境下种出来的茶是洁净的。像“杀青”这样的茶叶加工环节,需求极高的温度完成。而“枯燥”、“焙火”等工序,也需求进步温度。这在很大水平上,都起到了一定杀菌作用。至于包装时能否会有灰尘进入的问题,我想的确有些过于敏感了。我们每天周遭空气中的灰尘,可能远比茶上要多得多吧?茶,到底有多脏?
十分奇异,关于其他饮品我们仿佛倒都非常“宽容”。听说好的葡萄酒要用脚踩葡萄,而绝非机器压。可是普通观念以为,用脚处置入口的东西总是不太适宜的。依照“洗茶”的逻辑,红酒岂不是也要洗洗?可是却很少听到有人关于红酒“能否龌龊”的质疑。反而,脚踩葡萄办法制造的酒遭到热烈追捧。
再说咖啡豆,制法不论是“日晒”还是“水洗”,都是也要经过很多道制造工序。可是咖啡师要用的时分,都是抓一把咖啡豆停止研磨。磨好的咖啡粉直接拿去泡或是煮。也没见谁在研磨前,先要冲洗一遍咖啡豆。或是将第一杯冲出来的咖啡倒掉,从第二杯咖啡喝起。茶,到底有多脏?
日本茶道中,无论是煎茶还是抹茶,都不设“洗茶”环节。英国茶风俗中,红茶也是直接参加热水冲泡即可。本来“洗茶”,就是一件言行一致的事情。假如茶叶中真的含有农残,那它自身曾经失去了品饮的必要。“洗茶”,也只是一种徒劳的心理抚慰。假如茶叶平安卫生,我们又有什么必要去清洗呢?
尊重一杯好茶,请从不“洗茶“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