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 > 普洱茶栽培 > 茶树知识 >
云南最大、交通便利、生态最好的茶园竟然是它?

景迈山,一个被国内外专家盛誉为“人类茶文化史上的奇迹”、“世界茶文化历史自然博物馆”的生态宝地,一个规模最大,生态最好,历史最悠久的茶山圣地。
今天这篇文章,茶社就来和茶友们聊聊景迈山的千年茶史。
 
景迈山的生态和历史
云南是世界茶源,从不缺风景秀美的茶山,但景迈茶却能从万千茶山中脱颖而出,凭借的就是其两大不可估量的价值——生态价值和历史价值。
景迈山为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平均海拔约1400米,整片大茶区都被南门河和南郎河这两条河流环绕,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形成了降水丰沛,弱酸性土壤等适宜茶树生长的环境。
景迈山的茶园,千年以来从未有过施肥和除草,实际上这里也基本不需要人为的干涉,这里的茶树大多生长在森林里,上有高大的榕树、樟树、高山栲等乔木遮挡,下有丰富的蕨类等植物,还有石斛、松萝、苔藓和叶状地衣等附生、寄生植物。
无需人为管理,也是已经形成成熟完整的小生态圈的体现,各种大型乔木林相互交杂,落叶沉积于地上,自然腐烂风化再回归于大地,其厚度深达15公分以上,与当地的自然植物群落融合为一体,相生相息。
很多江浙茶友在行走在景迈山时,往往都会感到极大的震撼,这里的茶园不同于江浙茶区整齐划一的灌木型茶园,高大的乔木型古茶树林高低错落于山野之中,让人仿佛置身于人烟稀少的国家森林公园,其实这里已经的人民已经与这些茶树世代居住了千年之久。
说到景迈山的人民,就不得不提这里的历史价值,据有关傣文史料记载,景迈山古茶林的驯化和栽培最早可追溯到公元180年,迄今已有近1840年的历史,这里生产的茶叶,自古以来就是上贡给孟连土司,乃至皇室宗亲的皇家贡茶。
建国之初,景迈布朗族末代头人苏里亚精选景迈古茶树制成“小雀嘴尖茶”,在赴京参加国庆观礼时敬献给了毛主席,2001年上海亚太经合组织会议期间,景迈山茶叶也以国礼赠送给各国首脑,成就了一段佳话。
辉煌的历史,当然离不开创造这一切的景迈人民,景迈山古茶园主要分布在芒景、景迈两个村民委员会,两个村委会下辖的14个自然村都坐落在万亩古茶园内,各村的茶鲜叶如今都可以“景迈山普洱茶”的名义对外销售。
在众多自然村中,位于景迈大寨的大平掌(大坪掌),是景迈山近些年最火的茶寨,也是景迈山规模最大的连片古茶园,这里的生态非常好,可以说是林中有茶,茶中有林,很多慕名而来的茶友,都会在附近的云雾缭绕的景迈大寨留宿一晚,喝喝茶,再欣赏下这里景色壮丽的“云海”。
在布朗族为主的芒景村中,还世代流传着茶祖帕艾冷种植茶树的神话,这位茶祖留下过一句寓意深刻告诫:留下金银财宝终有用完之时,留下牛马牲畜也终有死亡的时候,唯有留下茶种方可让子孙后代取之不竭,用之不尽。如今的芒景村依然留存有茶祖帕艾冷的庙宇,还有两棵相传是茶祖种下的大茶树。
更难得的是,景迈山不光有着千年种茶史和厚重的历史文化,也是一座对玩家游客都非常友好的旅游胜地,上过茶山的朋友们都知道,很多茶山不仅位置偏僻,道路非常难走,而且山上的基础设施也比较差,如果没有相识的茶农,连吃住都是一个问题。
而在景迈却完全不同,这里交通便利,走国道214线就可直达景迈,这里酒店设施完善,有着广受好评的景迈柏联酒店、安缦酒店等,也是众多康养行业的青睐之地。
曾经有位作家在行走过云南众茶山后,犀利地评价道:“老班章的茶叶虽好,但整个村子并不美观,仿制虽然盖的像宫殿,却毫无规划,失了少数民族的风格,让人除了茶以外很难有其他感受,而景迈的茶价虽不如大多数一线名寨,但胜在规划的井然有序,这里村民甚至自发排了值日表,有人每天打扫弹石路。”
历经干余年完好保存的万亩古茶林的独特价值、深藏于林海中的十余个自然村寨、待人友好的茶山人民,共同形成了一座人类茶种植、茶文化的活态博物馆,也让景迈成为了2022年我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推荐项目。
 
景迈茶的兰韵与甜香
当然,对于广大茶友们来说,最关心的可能还是这里的茶叶品质,诚然,景迈山的茶叶在名山头中属于价格偏低的,但这主要是从整体上说的,整座景迈山的产茶面积过万亩,每年产量非常巨大,这么多大茶品也没有经过分级,很多茶友喝到其中级别不高的普通茶后认为品质一般,影响了景迈茶的总体评价。
而景迈山的发展空间和潜力还非常大,比如说借鉴易武的小微产区热,大力宣传产区里品质较高的大平掌,哎冷山,蜂神树等小产区,进而形成先富带动后富的局面。
值得一提的是,中期茶市场上的品牌景迈茶有不少,但由于需要兼顾大产量和低成本,很多都是泛产区拼配料,口感虽好,但也少了一份古树纯料才有山野气韵,其实这个原因,也是如今很多小微产区都难觅大品牌踪影的原因。
景迈茶以兰韵和甜香闻名,这里的茶树大多混生于山野之中,山野之气强烈,杯底香强而持久,十多泡后仍可嗅到;很多山头的茶都是苦后回甘,而景迈茶的甜则更加直接,明显且持久,经常喝班章等茶企刚烈的老茶客,很多也难以抵挡景迈古树茶兰韵和香甜的诱惑。
 
作者:佚名
日期:2024-02-04
栏目导航
中国普洱网、立足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微信:514269183 滇ICP备1400421号-1
进入
中国普洱网服务中心
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