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加强优质茶叶基地建设。同规划、布局,将勐海、“古六大茶山”、景洪勐龙勐宋、大渡岗四大茶区作为重点区域支持发展,以优质有机茶叶基地建设为突破口,以有机茶标准化生产为目标,采取政策扶持、企业运作、茶农所有、集中连片、分户经营“的形式,构建”企业+基地+农户“的模式,,加快有机生态茶园建设,提高茶叶种植管理和产业集约化、规模化水平。2011年,全周无公害茶园59.25万亩、绿色食品认证茶园4.55万亩、有机茶园认证2.29万亩。”
(二)建立健全茶叶产业科研、科技服务体系。依托驻地的生茶叶科研所、普洱茶研究院,和各级农业科技服务网站,加强同科研、高等院校等部门的合作,抓好茶产业的重大项目、应用科技研究,新品种选育、精深加工技术、新产品开发等项目的科技攻关;建立西双版纳茶叶专家库,充分发挥现有专家、学者的作用;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等方式加强专业人才培养,为茶产业发展提供支撑;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抓好对茶农科技的培训,提高整体种植水平。
(三)建设完善茶叶质量标准、检验体系。依据国家、省有关普洱茶标准,以实施茶叶市场准入制和企业食品安全(QS)认证工作为契机,强化茶叶质量评定和管理,推进企业技术改造、升级,建立和完善精制茶厂的茶叶质量检测设施、管理制度,茶叶初制所和作坊实施茶叶市场准入制度,大理推行标准化生产,确保茶叶品质,维护普洱茶品牌形象。
(四)扶优扶强,助大帮小,提升产业水平。集中力量扶持年产1000吨至5000吨以上规模以及有潜力、有品牌、上档次、市场竞争力强的茶叶龙头企业,尽快做大做强,增强产业带动作用。扶持帮助“老字号”茶庄、传统品牌小企业改造提高,达标合规,安全卫生,健康发展。要充分发挥我州茶叶的品质优势,应用高科技手段,强化茶叶新产品开发和精深加工,开发袋泡茶、速溶茶、茶饮料、茶食品、茶多酚、茶药品等综合利用研究,延伸产业链。
(五)全力打造普洱茶品牌。建立奖励机制,对产品研发成果和国际国内各类名优普洱茶评比中取得优异成绩的企业,给予表彰奖励;采取积极措施,依法保护我州茶叶的著名品牌、“老字号”品牌,保护注册商标,维护企业和消费者的权益。
(六)搭建平台,扩大宣传。在景洪城区建设西双版纳普洱茶文化博览园;定期举办西双版纳古六大茶山斗茶大会、勐海茶王节,加强与国内外茶叶研究会、协会等团体组织联系、合作,争取将有关普洱茶方面的国内、国际学术活动更多的在西双版纳举办;鼓励、支持企业“走出去”开展产品推介会、宣传周、品茶会,参见省内外、国内外贸易和茶事活动,扩大知名度。
(七)做好茶文化旅游文章。充分利用我州茶叶资源优势,把茶文化和旅游业有机结合起,开发普洱茶资源与旅游茶叶结合的景区、景点,建成以省茶科为依托的4A级西双版纳茶文化科技园;以茶马古镇文化为主题的易武历史文化名镇建设项目;以古茶园观光风情为主的南糯山古茶园观光旅游线。
(八)整合资源,做好包装宣传。建立政府引导、协会牵头、企业参加、媒体参与的联合机制,精心策划、包装。全方位、多形式的宣传西双版纳茶文化、普洱茶品牌,扩大影响力和认知度。改造提高“中国普洱茶网“,将茶产业贸易与新兴电子商务相结合,打造展示企业及产品的网络平台,服务、带动行业发展。组织挖掘整理底蕴深层的茶文化;开展对普洱茶传统手工制茶工艺、古六大茶山,及茶马古道、古镇、等历史文化申报物质和非物质遗产保护工作;支持开展”茶祖会“等茶事、民族传统茶文化活动。
(九)加大茶叶产业扶持力度。从2006年开始,州级政府每年安排2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产业发展、品牌打造等。各县、市每年安排一定的专项资金用于茶叶产业发展。各有关部门努力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促使我州茶叶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进一步加强对茶叶协会、茶业商会等群众团体的领导、指导,帮组茶叶协会完善组织机构,调整、充实力量,保证协会正常运转和健康发展;支持协会开展行业自律活动,在茶叶产业提升、品牌打造和扩大宣传营销等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