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业的快速发展与茶业信息业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与完善,信息业已引起了各级政府部门的重视,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在第九次全国人大会议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中,一些部被撤消,一些部被合并,但新成立了"信息产业部",肩负着振兴中国的住处制造业、通信产业和软件产业,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服务的信息化重任。这充分体现了国家对信息产业的高度重视,也表明了信息产业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重要地位。随着信息业的发展,信息概念已被广泛使用。有人曾做过调查,在1983年已经有40多门学科在不同程度上引进了信息概念,而今天,包括各个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等所有领域都采纳了信息概念,如社会科学信息、社会动态信息、科研成果信息、技术信息、新产品信息、市场信息、经济信息、人才信息等等,而且进一步向深层次的信息产业化发展。计算机的应用和通信技术的进步及普及,使网络技术有了迅速的发展,而且成为现代获取信息、传递信息的主要手段。特别是现在的因特网(Internet),其发展速度之快,用户之多,网上的信息源之丰富、信息量之大,是传统信息所难以比拟的。最近几年,我国信息产业的发展也相当快,单就网络来看,目前就有公用数字数据网(CHINADDN)、公用分组交换网(CHINAPAC)、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ChinaNET)、原电子部金桥网(ChinaGBN)、中国教育科研网(CERNET)、中国科技信息网(STINET)、中国信息(ChinaInfo)等。就网络用户来看,增长速度是惊人的,据有关统计,1997年10月底为62万,至今年9月底,已发展到117.5多万。随着计算机价格的下降,计算机的普及率越来越高,相应的网络用户将会越来越多。据所罗门兄弟公司预测,我国的因特网用户(不包括台湾、香港)1999年为185万,2000年为250万,2001年为400万,2002年将达到540万。人们对信息的需求会越来越殷切,这将有力地推动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据今年6月有长沙召开的"中国当前消费热点问题研讨会"上透露,九十年代以来,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年增长率达到27%左右,已成为消费新增点。有关统计表明,世界信息产业1990年的产值为1489亿美元,现已突破1万亿美元。1996年,美国投入信息产业的资本占资本总量的40%以上。1997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总值为3800亿人民币,居世界第七位。信息产业部预计,今年我国信息产业总产值达到4600亿元人民币,2000年达到1万亿元人民币,2010年达到6万亿元人民币,从而成为21世纪全球最大的电子信息市场。可以认为,信息产业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具有竞争力的产业,是智力密集、科技含量高、综合力强、效益好、增值快的集约化、规模型产业。
就行业而言,农业信息产业化建设比其他行业相对滞后,而且地区间、部门间的发展很不平衡。仅就农业系统来看,从纵向比较,近年的发展还是较好的,特别是农业高等院校走在了农业信息建设的前头,好中国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浙江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等都在广泛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而且正在发挥着愈来愈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如通过网络申请国际合作项目,寻求国际援助等等。全国农业科技信息网---中国农业科学院网络中心投入使用,部分省级农业情报机构如江苏农科院情报所、上海农科院信息所、四川农科院情报所等都建立了局域网,使信息服务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但是,从横向看,茶业信息业与之相比,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其主要问题是:
1.思想认识不够。在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的今天,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信息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但在茶业界,特别是某些管理部门、一些企业的决策者还未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或有所认识但重视不够,有意或无意地还在采用计划经济时期那种封闭式的经营方式。如一些地方主管茶叶的行政部门、技术部门及生产经营单位长期不订阅茶叶报刊,不购置茶叶科技书籍,对科技信息和市场信息不了解,把握不住市场动态,掌握不了新的科技知识,在工作中难免出现盲目性和被子动性。于是出现产销不对路、技术含量低、成本高、品质差、产品积压等问题。据我们调查,哪个地方重视信息,那个地方的茶业发展就较快,茶叶的经济效益就高。如浙江的新昌县、福建的安溪县都是茶乡,在当地政府和企业的重视下,特别是在茶叶协会的组织下,每年为会员、茶农订阅大量的茶叶杂志和报纸,大力推广新技术,信息灵通,促进了茶叶的产销。此外,茶叶企业、公司等单位利用各种媒体、各种渠道、各种形式来宣传产品,树立企业形象、树立品牌的意识不强。如在浩瀚的广告海洋中,难觅茶叶广告。因此,在广大消费者中,很难道出中国有名的茶叶企业是谁,有名的茶叶品牌是什么,有名的茶叶产品是什么。
2.没有一个专门从事信息收集、分析、加工、传播的机构。目前,我国从事茶叶研究的机构有20多个,设有茶叶系或专业的大专院校10余所,以及部分茶叶学会、茶叶公司、茶叶试验站等都分别设有从事茶叶图书、资料收集整理以及刊物编辑出版的部门,但几乎都未充分利用现有的信息资源开展信息的社会化服务工作。
3.信息质量不高。目前,我国还是利用传统和方法,通过报惠、会议等形式传播各种茶业信息。在这些信息中,实用性强、见效快、效益好的信息流通信息等在目前的运行机制下维以采集、难以传递,导致这类信息严重缺乏,满足不了社会的需求。由于信息的传播处于无序状态,传播的信息缺乏针对性,几乎处于有啥传啥的地步,没有发掘潜在作用,信息质量难以提高。目前茶业信息传递手段、方法落后,达不到现代信息传递的要求,所传递的信息往往缺乏时效性,使有用的信息往往失去其应有的价值。
4.信息人才奇缺,投入低。据估计,目前我;出有因国从事茶业信息工作的人数近100人,但几乎无人具有信息专业的学位,专业人才的奇缺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茶业信息的发展。大多数单位 对诈业的投入都较少,有的单位一年公三五千元人民币,除了订购少量的图书、刊物外,根本谈不上什么发展。另外,茶叶信息产品本身缺乏优势,用户少,价格低,产出少,不少单位常出现亏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