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糯山,系傣语地名,“南”即水,“糯”即竹笋,是哈尼族聚居地,位于格朗和乡东面,隔流沙河与勐宋古茶山相望。南糯山海拔1400米,山高谷深,植被茂密,常年云雾笼罩,是个神秘的雾区。全年降雨量在1500~1750毫米之间,年平均气温在16~18℃之间,相对湿度在80%以上,年雾日为120多天.属典型的南亚热带气候。土壤以砖红壤和赤红壤为主,且土层深厚、土质肥沃。
南糯山具有适宜大叶种茶树生长的最佳生态环境,由于雾日多,茶山常笼罩于云雾之中,故所产茶叶品质极佳,具有“香气高,苦味淡,甜味重”的特点,全国名茶“南糯白毫”原料就生产于此,是众多古老茶山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据传,南糯山先民植茶始于三国时期,种茶技术为诸葛孔明所授,距今已1700多年。古茶树面积1.2万亩,主要分布在半坡老寨,大都树龄200~500年,是西双版纳州乃至云南省面积最大的古茶区,也是云南省机械制茶的发祥地。1938年4月,受云南省财政厅委派,白耀明(字孟愚)到南糯山创办云南省思普区茶业试验场第二分场,采取梯台栽种。次年,建立南糯山制茶厂,从印度引进制茶机,机制出第一批红茶、绿茶,产品远销香港、缅甸、印度。古茶区内,生长着的栽培型古茶树,见证了南糯山先民悠久的植茶、制茶、用茶历史。
南糯山古树茶主要分布在:半坡老寨, 石头老寨、拔玛、石头新寨,多依寨,姑娘寨,丫口老寨,向阳寨,水和寨巴拉寨等哈尼族山寨。目前保留着一千多公顷混生的古老茶园,应是一千多年以前布朗族所摘种、荒废遗留的茶园。
自古以来就是澜沧江下游西岸最著名的古茶山,优质普洱茶的重要原料产地。南糯山最早什么时候开始种茶已不可考,但可以肯定的是,直到南昭时期,布朗族的先民还在此种茶;后来布朗族迁离南糯山,遗留的茶山被爱伲人继承;根据当地爱伲人的父子连名制可推算出他们已经在南糯山生活了57至58代,大约已经历1100多年的时间。
南糯山又称“孔明山”,当地爱伲人始终坚信,南糯山的茶树,本为诸葛孔明所栽 南糯山世代居住着哈尼族支系的爱尼人,茶树是他们非常重要的生产资料。南糯山被当地人称作云南古茶第一寨,此地因海拔高,气候较好,茶叶发的比较早,其茶叶特点是:南糯山的茶稍涩,回甘较快且持久,耐泡程度也是很优秀。
拔玛寨的古树茶在南糯山是最好的茶,“拔玛”是爱尼族语,是“古乔木”之意。南糯山古乔木被公认为世界上最古老的古栽培型茶树!拔玛茶有“普洱茶之王”的美誉,茶区在海拔1600米处。这款茶的原料来自南糯山古乔木大叶种100%晒青原料,传统制茶工艺制成。
南糯山的古树树干看上去要比景迈山粗大得多,当然两者树龄都差不多。南糯山的古树资源还是很丰富。特别是半坡老寨,外界的干扰少,很多高大的树林立于茶园山坡。
南糯山茶的基本特征是:条索较长较紧结;一年的茶汤色金黄,明亮;汤质较饱满;苦弱回甘较快,涩味持续时间比苦长,有生津;香气不显;山野气韵较好。
(责任编辑:润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