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朵开在沉香上的茶花
时间:2015-08-23 14:56来源:未知 作者:玲儿浏览:
次
传承千年的古老香道,于谁的手里再绽芬芳。 目前,有一群人将沉香文化带到了南京锦元堂沉香博物馆也是南京首家沉香博物馆,藏在应天大街,没有任何牌匾,没有花篮簇拥,静待懂香之人前去赏鉴。 自古香道茶道不分家。这里陈列了著名雕刻大师郑尧锦的多部作品,其中一部分与茶相关。泡上茶,焚上香,看着蒸汽腾空,冉冉而上,茶香四溢,
传承千年的古老香道,于谁的手里再绽芬芳。
目前,有一群人将沉香文化带到了南京——锦元堂沉香博物馆也是南京首家沉香博物馆,藏在应天大街,没有任何牌匾,没有花篮簇拥,静待懂香之人前去赏鉴。
自古香道茶道不分家。这里陈列了著名雕刻大师郑尧锦的多部作品,其中一部分与茶相关。泡上茶,焚上香,看着蒸汽腾空,冉冉而上,茶香四溢,馨香幽淡。此情此景胜绝,亦奇绝。
如果不是锦元堂沉香博物馆馆长金海平的一步步指引,记者很难找到这里。没有牌匾,没有花篮簇拥,一扇玻璃门之隔,门外是车水马龙,门内却是南京首家沉香博物馆。这里不光陈列了各式沉香雕刻样本,还陈列了各国各产地沉香标本,件件价值不菲。置入其中,把盏闻香扑面袭来,淡雅,欢畅。
记者疑惑,为何沉香博物馆选址在此,人流量少,与周边环境也不符。金馆长解释,把博物馆开到南京正是看中了这里的文化底蕴,以及南京目前沉香文化氛围纯净。业内人士称,随着沉香价值的日益攀升,上海、北京、广东等地的投资市场也鱼龙混杂。“南京少有人涉及,利于推广沉香文化。”金馆长说。
博物馆内除了陈列各式沉香雕刻、沉香收藏,仿古瓷器、仿唐宋家具、竹木雕刻,还陈列了著名沉香雕刻大师郑尧锦多部作品,如湖石木供、清白流芳等。
自古香道茶道不分家
在古代,焚香、品茗、挂画、插花,是文人的“四般闲事”。闲事,即无所事事之事,以闲养心,通过雅致之趣颐养情志、修身养性。
其中的“香”与“茶”均作为自然界的产物,吸收了日月精华,深得自然的秉性。这恰恰与古人追求清净淡泊的心性相吻合,尤其在焚香啜茗的过程中更能体会这一韵味。因此香与茶的结合备受古人的推崇,无论在一丝不苟的茶道仪式中,或者在随心所欲的品茶时,都能见到“名香与香茗”相伴的身影。
著名沉香雕刻大师郑尧锦恰是这样的雅致之人。业内对郑尧锦作品的评价为,在传统沉香艺术雕刻门类里填充了一系列全新的形式与概念,创造了沉香雕刻艺术的新规则、新高度,也树立了今后沉香雕刻艺术的经典范例。
在雕刻作品时,郑尧锦老师素爱喝茶,尤以岩茶为甚。据郑老师说,17年前,他在初学雕刻时接触了很多台湾人,在他们的感染下第一次看到了茶席,并学会了品茶。“茶与香,可以归之为一个字:‘味’。而茶道与香道的异曲同工之处,则均属‘味道’。”郑老师坦言,茶以口入身,身心同受,香以鼻入身,达身体经络。两者相伴,相得益彰之余又显得妙趣横生。
沉香雕刻作品多与茶相关
沉香博物馆珍藏了郑尧锦老师的多件作品,其中一部分与茶相关。如竹笋茶则、莲蓬茶则、茶花暖手、竹叶茶荷等。
竹叶是中国视觉艺术中一个永恒的符号,只有中国人能理解。竹子,暗示了人的品格以及人在不同环境下,坚强生存的能力。无论在风霜雨露下,竹子坚挺依旧。因为在拟人化品格上的期待,形成了文人对其孜孜不倦的追求。两千年来的表现,一直延续到未来,仍然带给艺术家们丰沛饱满的热情,去创作这个题材。
《竹叶茶荷》,郑尧锦在心路上还是延续了古代文人对竹叶的钟爱。“在众多的沉香里,经过多少次的筛选,才找到这个机缘。这个机缘是难得的机缘,也是人的机缘和沉香材质的机缘。”郑老师说,每一件沉香作品都是创作的,没有轨迹可循的,而且每一个细节都是要屏住呼吸去感受的。
此器材选自越南富森红土沉香。竹叶造型质朴,气息古雅。两叶层叠互搭,保存了沉香原有的厚度。圆润劲秀,如有弹性。
茶花暖手取自越南富森红土沉香
茶花暖手,造形优雅可人。这是一件充满人文情调的作品。利用红土沉香天然油结的形态,及油腺丝纹的走势,将沉香自身红、黄暖色的对比运用,恰到好处地变现茶花各部分不同的质感,继承前人写生技法,对花、叶、蕊、萼、枝丫、花苞进行精细入微的掌握。
沉香刮磨光素浅约起伏的肌理,配合花瓣边缘的隐起勾勒,形成如绘画没骨法般突现了花瓣娇嫩清丽的姿态。叶筋及枝萼瘦挺硬朗,精细简洁,与花瓣的表现手法形成一种冷逸的感觉。花苞是另一个视觉焦点,秀雅细腻,逸趣蔼然。花蕊巧妙地利用沉香油结内坳而中心凸起的结构来表现,像似以淡墨烘托出全朵茶花,造成主次有序的对比深度。
其器材选自越南富森红土沉香天然珍贵的脱落结,刻成一件写意的茶花,巧妙赋形,张力十足,生机盎然。越南富森红土沉香是土沉香的极品,因其沉埋土中数百年甚至千年,木质纤维自然腐朽,仅存富含油脂、坚如化石的部分,若香气好,体积大,油脂高,形态特殊者,就非常珍贵了。
(责任编辑:润生)
|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