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来回顾下历史,云南“六大古茶山”最早指澜沧江北岸的攸乐、革登、倚邦、莽枝、蛮砖、曼撒(易武)江北六大古茶山。
这个就是所谓的江北古六大茶山,在贡茶时期,非常火爆。而清朝后期,出现了江南六大古茶山,清朝后期,南糯山、勐宋、巴达、布朗山、南峤和景迈,这个时间段,走的是大众茶。
现在我们简单来了解下布朗山乡,位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海县,全乡总面积1016平方公里,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16人,是勐海县最为地广人稀的一个边境民族乡,全乡有53个村寨,总人口1.6万人,其中布朗族1.1万人,其余为哈尼族、拉祜族和汉族。
布朗山乡有古茶资源近万亩,主要分布在新班章、老班章、老曼娥、帕点、曼糯、曼新龙、曼别、曼囡老寨和吉良村民小组等地。因为面积较广,所以茶的特点也会有所不同。土壤肥沃,雨量充沛,气候温和,生态环境保存较好,茶质好,茶气足,气韵强。
布朗山,地属布朗山乡班章村委会,辖老班章、新班章、老曼娥三个村寨,距离勐海县城有80千米,茶区面积1016平方千米。一年可收新叶300多吨,大约可以制成晒青毛茶100多吨!
布朗山茶的特征是:条索肥壮,显毫、茸毛多,滋味醇厚,苦涩很重,回甘很快,叶底黄绿。
布朗山生茶总的特点,香气比较充实,茶汁滑度高,汤色明亮,缺点是苦底重,有的化的较慢,有涩味留存,但这些可以通过泡茶手法,如投茶量,泡茶器皿选择,出汤时间等来控制。陈化后的布朗茶保留了茶汤浓厚的特点,香气有所损失,涩味较轻。对比新旧布朗山茶,可能很多新人较爱新茶,但老茶客却忽略香气,只爱布朗茶的浓酽。
说到这,那我们就必须要来说说如何正确认识布朗茶的苦。
正确认识布朗山茶叶的纯正苦涩味,而非化肥农药或制程问题,其苦能化得开,其涩能转化,即所谓大家常讲的苦回甘,涩生津。许多茶友往往与一些普通茶品经验与其对比,感觉布朗山茶相对化得慢,这种认识是有误区的,苦轻当然比苦重的化得快!苦重当然比苦轻回甘强烈。
一般人品饮布朗山茶时,很难承受前几泡的苦涩浓烈的刺激,5-7泡后该茶的真正甘醇才能显现,只有承受住了前些泡的苦涩考验,才可以感悟到后些泡的苦尽甘来。
建议初茗此茶品的茶友置茶量略少,出汤时间略短为宜,慢慢适应再行调整,先苦后甜,茶味人生,也是一种收获。
布朗山大树茶的香气有两种,一种为鼻闻感受——明香(杯底茶气或茶汤),另一种香气:暗香,这种香气很内敛,茶汤与其香气的融合程度高,完全融为一体,茶汤与香气不分散游离,从下向上回味,这种高度的有机融合也是茶品的可贵之处。
收藏新茶如果茶性较为温和,后期感受变化就不太明显。茶品当初苦涩浓酽,后期转变为甘甜醇和并且变化相当大,口味感受度相当明显,苦涩浓烈对味蕾刺激性很强,但须感受其回甘生津持久绵长的才是好茶品,收藏乐趣容易得到明显感受,才能体现茶品岁月品茗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