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归的茶,我观望了很多年,有太多的理由不去做这个茶,数量,价格,炒作,工艺,历史。让我不想做昔归茶的最大理由并非是因为天价,更主要是因为工艺。这个很少有人会谈到这一点,在做普洱茶的人中,许多人都很忌讳谈这一点,即:昔归茶,之前出名是因为做的烘青茶。
烘青茶,对于普洱茶来说,就是不可接受的,非正常工艺。但事实是,无论如何,昔归茶的出名,是从做绿茶开始的,而且,更早的历史里,没有昔归茶,叫做忙麓茶。
昔归茶,忙麓茶,一个简单的茶,现在被搞得很复杂大滇,只想简单用数字来说明。
第一,树龄最老的,250年就一棵,正常的,通常的,200年,清末民初《缅宁县志》记载:“种茶人户全县约六、七千户,邦东乡则蛮鹿、锡规尤特著,蛮鹿茶色味之佳,超过其他产茶区”。这里说的蛮鹿,现称为忙麓,锡规现称为昔归。这个是仅仅见于史料最早关于昔归茶的描述。
第二,根本特性这个是大滇飞扬自己的总结,也是昔归茶特点的来源,没有修剪,只采春秋两季,大滇飞扬见过许多许多古树,口感不如意的原因,往往是两条:第一,修剪,第二,过渡采摘,根本原因是为了提高产量,方便采摘。
易武的茶树,就其历史而言,显然比昔归早几百年,但是,稍一长高,超过2米,即把主干砍断,只许向四周发芽生长,不许往高处长。在茶区周游的过程中,大滇发现,即便某些地区的茶树,树龄不够易武老,但往往有出色表现,其中一个原因是:没有修剪。易武高山寨的茶,我认为比麻黑出色,就在于,年份虽短了几百年,但是,没有修剪,滋味更饱满。
忙麓山的茶还有一个特点,是自然生长的。有的树高三、四米,有的五、六米,有几棵茶树主干只剩下一截枯树桩,但又从底部重新长出了锄把粗的新树叉。大茶树基围在80~90厘米左右,茶园属传统采摘自然生长,树枝盘曲向上,经百年的人工无意造作,形成的造型嶙峋古怪,似卧龙、似飞禽展翅,既易攀援采摘又有观赏性,是典型的人工栽培古茶园。
一般经过修剪的茶树,叶型会比这个大而圆,许多人会因为昔归茶的条索,感觉是细而长,甚至说,不是古树茶,关于这些,我听过很多形而上学的人说过太多了,叶底不厚的不是古树茶,叶面不长毛的不是古树茶,叶子细长的不是古树,叶底墨绿的才是古树茶,而发黄的不是古树茶……
下面是我对昔归茶的评价:
一,关于霸气,15秒内,充斥苦涩,然后回甘(这个评价仅仅限于春茶);
二,水非常关键,忙麓山里的泉水,对比临沧市区桶装水,夸张点说,有30%的加分值;
三,所谓菌子香,是关于昔归茶的传说,这种香型的描述,并不确切,但是大家可以试着体会;
四,昔归春茶和秋茶,有70%的落差(形容差距),但我依然认为,忙麓茶,即便是秋茶,仍然很强大;
五,纯度与浓强度,相当于2003年的老班章,如果让我出价,那么忙麓山春茶,是我愿意用目前老班章三倍价格购买的茶;
六,昔归茶的后半段,与茶王树的后半段,有相似之处。
有人说有所谓冰糖香,这个,主观因素较多,大家自己体会。总之,我觉得是一个前半段象03年之前的老班章,后半段象茶王树这样级别的茶。喝过更早老班章的人都认为,现在的老班章,仅仅只有一点点韵,忙麓是昔归里最好的,应该这么认为,因为现在忙麓山归属于昔归了,在1970年前,忙麓不属于昔归,而昔归,又是邦东村委会的一个自然村。昔归属于邦东乡邦东村委会昔归自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