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普洱茶历史缘起的说法众说纷纭,也是许多茶友都在关注的问题。
据东晋的《华阳国志·巴志》记载“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著于尚书……丹、漆、荼、蜜……皆纳贡之。”其中的“荼”字代表茶,也有苦菜的意,说明茶叶在武王伐纣时期就已经开始纳贡了。“巴蜀之师”是四川、贵州、云南的八个小民族组成的,其中就有历史上中国最早种茶的“濮人”,也就是现在布朗族的先人。
魏晋时期的吴普在其作品《吴普本草》中也提到过“荼”,证实了汉朝产茶。唐朝的樊绰在其所著的《蛮书》中说道“茶出银生城界诸山,散收无采造法。蒙舍蛮以椒姜桂和烹而饮之。”据考证,银生城就在现在云南省西南部景东,思茅和西双版纳一带地区。
过了文人雅士的宋朝,在元朝才开始将普洱茶命名为“普茶”,明末才改名叫“普洱茶”。明朝开始设立普洱府,在清朝时达到巅峰,开始每年向皇家进奉例贡,这也是为什么现在在故宫的博物院可以看到清朝进贡时期的金瓜贡茶、女儿贡茶。
1975年以前有普洱熟茶吗?
现在普洱茶界公认的熟普是1973年开始试制,到1975年试制成功。但坊间也有传闻,在上世纪50年代,也就是1950年国有茶厂也在试制熟茶,只不过当时试制熟茶的技术并没有成型,据说是采用了布袋蒸压之后,不拆袋,直接堆放,之后进行加速陈放。说明1975年以前已经有普洱熟茶了,只是与现在的熟茶制作工艺有所差别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