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 > 普洱茶生产 > 普洱茶发酵 >
喝到真的是古树头春熟茶吗?春夏秋茶发酵出来的熟茶有什么不同?
从景洪往勐海的公路两侧,你很容易就看到醒目的广告牌,内容是“古树头春发酵的熟茶”。真的有古树发酵的熟茶吗?头春茶发酵的熟茶真的就好喝吗?带着这个问题,进去这期的环节。
 
我们知道,一个能发的好的熟茶堆子的量要八到十几吨,我们按三年前,最便宜的古树800一公斤算,一个堆子最少需要640万的成本。他们会说,我用离地发酵,最少也要500公斤左右才能发,加上百分之三十的损耗,成本是多少?明白人一看就知道了。
 
我一直在说“生茶看山头,熟茶讲工艺”,普洱熟茶的每一次发酵真的是三分看人,七分看天。虽然现在熟茶发酵的技术很成熟,基本是公式化运作,相对应的走水、堆温、翻堆时间、翻堆次数还都会有变化,这是个需要经验积累的技术活,稍不注意,整个堆子就作废了,能这么任性的金主,估计很难找出一二。
 
回到上面说的数据,我算的还是最便宜的价格,我看到很多标榜的是老班章古树熟茶、麻黑古树熟茶、冰岛古树熟茶,很多茶一旦渥堆出熟茶,不是很内行的人是喝不出那个山头的。安溪每天有几车皮的茶叶发往广东制成广东普洱,再流通到全国各地,试问有几人喝出来了,大多数的消费者都看包装纸上写哪个山头,就自认自己喝到的就是那个山头的茶!某宝上才有那么多9.9元包邮的老班章,99元一筒七饼的古树熟茶。
 
有人会说了,好吧,我买的是头春熟茶总可以吧?
 
涉茶十六余年,我手上的茶资料及标本不计其数,若说早期的熟茶中有古树茶的成分,我不否认,但是数量一定不会多,那时中茶公司采用的是统购统销的制度,古树乔木和台地茶的价格是一样的,他们的收购标准就按“嫩茶”和“二索”来区分,那时划归到古树茶的农户,要么家庭成分不好,要么和大队长关系不咋地,所以才有很多丢荒的古树茶,2009年以后“古树茶热”起来了才渐渐被人认识。2010年3月,我带着自己做的易武古树纯料饼茶到厦门海峡茶都与店家交流,茶饼都还被人扔出来,说因为没有“普味”(闽南话,即霉味的意思),不是普洱茶。接着拜访下一家,人家问有多少量?
 
“古树春茶可能就十五件到二十件(一件42饼,一饼357克)”
 
“才十五件,怎么做生意?”
 
那时,很多人还是不知道古树茶的稀缺性。
 
试想,春茶的量就这么一点,压成生茶饼都不够卖,何苦冒风险去做熟茶?
 
我们来看看普洱春茶、夏茶(即雨水茶)、
 
秋茶之间发酵出来的熟茶有什么不同?
 
春茶
由于茶季不同,采制加工的茶叶,其外形和内质有很明显的差异。对普洱生茶而言,由于春季温度适中,雨量适度,加上茶树经头年秋冬季的休养生息,使得春梢芽叶肥壮,色泽翠绿,叶质柔软,幼嫩芽叶毫多,与品质相关的一些有效物质,特别是氨基酸及相应的全氮量和多种维生素富集,不但使滋味鲜醇爽口,香气醇厚,而且有茶叶内含物的含量和比例也很协调,春茶还分为明前茶(早春茶)和晚春茶,如果是制成普洱生茶,早期春茶往往是一年中品质最好的。
 
如果用春茶发酵熟茶,就有一定的难度。考虑到春茶嫩度高、芽头多的特点,为了安全起见,大多厂家就会采用轻发酵来做熟茶,这样就很容易出现酸的问题(关于普洱熟茶的“酸”从何而来,后期将继续做解答)。春茶发酵的熟茶香气高扬,水路细,厚重感强,缺点就是:厚度不足。
 
夏茶
夏季由于气温高,茶树新稍芽叶生长迅速,使得能溶解于茶汤的水浸出物含量相对减少,特别是氨基酸及全氮量的减少,使得茶汤滋味不及春茶鲜爽,香气不如春茶浓烈。同时,由于温度高,具苦涩味的花青素、咖啡碱、茶多酚的含量比春茶高,不但使紫色芽叶增加,成茶色泽不一,而且茶汤滋味较为苦涩。但是夏茶多酚类化合物的含量较多,在加工过程中,它经酶活性的作用产生的茶黄素、茶红素和茶褐素物质也较多,这对形成更多的熟茶色素有利,而且夏茶的酚氨比也增加,因此,由夏茶采制而成的熟茶,干茶和茶汤色泽显得更为红润,厚重感强,耐泡度高,滋味也比较强烈,只是香气不足。
 
秋茶
云南的季节分为雨季和旱季,秋季气温、 光照与春季都较为相似,因此虽然相比于春茶,秋茶缺乏足够的营养物质供给,内含物质不如春茶丰富。但因为气候因素,此时普洱秋茶内一部分芳香物质和膳食纤维含量并不低,这也使得秋茶香气较佳,还具有一些相对于春茶更为杰出的功效。
 
秋茶内含物质不如春茶丰富,汤质自然也不如春茶来的丰厚,但也正是如此秋茶苦涩度低,反而显得茶汤甜度更高,整体滋味风格较为平和,再加之秋茶香气柔和,使得秋茶另有一番不同于春茶的独特滋味。
 
相比于春茶,秋茶内膳食纤维素含量更高,而膳食纤维素又被称为人体第七大营养素,能够抗腹泻、治疗便秘有效的预防痔疮,降低结肠癌、直肠癌等肠道癌症的患病率。
 
故而,秋茶发酵的熟茶性状介于春茶和夏茶之间。
 
还是回到那句话“生茶看山头,熟茶讲工艺”,熟茶的原料也很重要,这也是我们坚持用勐海茶区的原料发熟茶的原因,不是说其他茶区的茶不好,十指有长短,存在就是道理。无论是用春茶发酵熟茶也好,用夏茶也罢,用秋茶也行,最后还是逃不过“工艺”——熟茶的拼配工艺。
 
作者:佚名
日期:2020-01-09
栏目导航
中国普洱网、立足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微信:514269183 滇ICP备1400421号-1
进入
中国普洱网服务中心
中国普洱网、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