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能够越陈越浓越香,这个理论支撑着行业的发展,也成为了公认的普洱茶的核心价值。但并不是所有的普洱茶都能够越陈越香,优质的老茶要满足三个条件:优质原料、正确工艺、科学仓储。其中,最关键的环节,便是普洱茶的制作工艺。
茶叶的分类以其制作工艺的差别来进行区分,每种茶类因工艺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品质特征。普洱茶是一种后发酵茶,茶叶制成后,在纯氧化、酶催化、微生物、湿热的四重共同作用下,茶叶内质产生变化,从而形成自身独特的品质特征。普洱茶后发酵的本质,是普洱茶不断发生物理变化和化学反应,由此带来的内含物质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变化的一系列过程。
那么,什么是前发酵?前发酵和后发酵以什么为“分割点”?
普洱茶的前发酵,简单总结就是:在普洱毛茶干燥制成之前,发生了内源性酶促反应,从而导致茶叶内质发生变化的现象。而导致普洱茶前发酵的原因,则是工艺,如萎凋、渥黄、低温长炒、干燥方式错误等。
鲜叶采摘后的摊放是一个物理失水的过程,一般摊晾至鲜叶含水量70%左右,这时如果继续失水,则会导致普洱茶内质发生化学变化,这就是萎凋,内质一旦开始变化,前发酵就发生了。
普洱茶的杀青是为了钝化酶的活性,酶钝化的临界温度点为85℃,杀青时要在1到2分钟之内迅速把叶温提到85℃以上,最长不能超过4分钟,但若未能达到85℃,且长时间炒的话,茶叶也会发生前发酵。
前发酵,通俗理解就是用来在存储过程中作用,能使茶叶越陈越香的物质,在还没有开始存的时候就“嗨”了,等到存的时候就快没了,这样的茶,存不存呢?您看着办吧。当然,喝起来是没有大问题的,只要能保证卫生,甚至适口性要比没有做过前发酵的茶还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