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 > 普洱茶山介绍 > 普洱茶山头 >
下磨烈为什么能在后山头时代异军突起成为一线名山?
如果从2009年开始算山头茶时代的兴起,那第一个山头茶古茶的时代应该在2009~2014年。
 
这个阶段有几大现象:
 
1. 消费者对于山头古树茶的认知不高,但热情很高,山头古树茶的概念,以“天神降临”之姿,掀起“山头热”,从身边的茶商口中得知,在这个时间段内,山头古树的生意非常好做;
 
2.短短数年之内,每个茶区都出现了标杆型的名山,整个行业对山头古树的态度,从看不起、不愿意采摘、大肆破坏,逐渐演变成了视如珍宝、区别对待;名山古树仿佛一夜之间身价百倍,让普通茶友望尘莫及;
 
3.因为名山古树的出现,带动了周边山头古树的价格翻了几番,山头古树茶的格局也基本定型:一线、二线、三线,等级分明;
 
4.这几年,关于名山古树的讨论也是最激烈的;
 
5.2014年后,消费者已经逐渐接受了山头茶消费分级的事实,且已经极少出现新的一线名山;
 
所以,2015年开始的山头茶,我更愿意将之称为后山头时代。而勐库的下磨烈,就是后山头时代兴起的标志性名山!
 
2019年,下磨烈最好的头春古树价格已经涨到2万元一公斤。近年来,喜欢下磨烈的朋友喜欢将之称为“绿水塘”。而绿水塘也一跃成既勐库冰岛之后,最出名的勐库山头茶!
 
是的,错过了最佳资本炒作时期的下磨烈,为什么能在后山头时代异军突起,成为一泡难求的一线名山呢?
 
下磨烈远景
 
一、从慕烈到绿水塘,深度解析磨烈茶的前世今生
磨烈原名“慕烈”,是勐库西半山懂过村委会下辖的自然村。懂过村委会下辖:懂过外寨、懂过以寨、坝气山和慕烈等几个自然村,慕烈的地理位置就是在经过坝气山村后的山路上,因为一条山路将慕烈隔成了上下两半。所以茶友们习惯称公路上边的慕烈为“上慕烈”,上慕烈靠近大雪山支脉,茶园的平均海拔在1700~1800之间;公路下边的慕烈为“下慕烈”;下慕烈靠近冰岛湖,茶园的平均海拔在1600~1500之间。
 
相对而言,下磨烈的生态环境更好,茶树的生长状态更原始(起码在没有出名之前是的),加之又靠近冰岛湖,直观感受,茶树的生长条件是要更优越的。
 
上下磨烈的产量都不大,下磨烈一个春茶,古树(含大树)的产量顶天在1吨左右。
 
好的,基本信息介绍完毕,我们来介绍磨烈茶的前世今生。我想分为三个阶段来为大家介绍:2012~2014年,发现期;2015~2018年,成长期;2019~现在,爆发期。
 
2012~2014,发现期:
勐库茶真正走进大众视野,是在2012年左右,而在2014年之前,勐库的山头茶,除了冰岛老寨、小户赛等少数几个山头之外,几乎所有的山头都只有大地名,比如就算收到磨烈的茶,那也只说是懂过,就算是收到南迫、坝歪、地界、糯伍的茶,也只说是“冰岛”。
 
而在2013年前后,就开始出现“懂过磨烈”的字样和包装了,据我身边专做磨烈茶的老料头介绍,他们最开始进入磨烈茶园,是因为在连续几年的某几件懂过毛料里喝到了特殊的兰花香。而这种香气是有别于懂过其他原料的,于是又追根溯源到茶园,才知道这片地叫“慕烈”,可能是因为当地人口音的关系,或是为了方便推广,大家都不约而同的在包装上使用“磨烈”字样;
 
而最开始懂过的名气是要打过磨烈的,所以只在包装上打“懂过磨烈”,磨烈也是因此发现的;
 
下磨烈古树
2015~2018,成长期:
 
这个时间段已经有许多主做临沧茶的企业也发现了磨烈的品质要远远高于懂过,许多山头茶写手已经开始在大量推广磨烈的相关文案,无独有偶,鄙人就是其中一员。再者,许多省外来的茶商,也开始注意到了这个小产区;
 
磨烈茶的价格也开始逐年上涨,从2014年左右的不到1000元/公斤,到2016、2017时,已经逐渐上涨到3500左右一公斤(特殊树价格不同);而到2018年春茶时,下磨烈似乎有开始要爆发的迹象了,当时大家已经开始在山头上抢鲜叶了;
 
2019~现在,爆发期:
老实说,我第一次听到“绿水塘”这个名字是在2020年春,当时我还在易武,有客户来寻绿水塘的价格,我还蒙圈这是什么山头,后面打听之下才知道所指就是“下磨烈”,当然也有人说是下磨烈靠近冰岛湖那一片茶园。
 
而绿水塘的价格当时已经到2万左右一公斤,听闻连黄片也是被一群老板以8000元的高价收走的……
 
时至今日,下磨烈(绿水塘)已经成长为可与冰岛老寨分庭抗礼的一线名山。
 
有人问,为什么下磨烈要更名“绿水塘”,个人有做过思考:
 
1. 避免与上磨烈产生混淆;
 
2.下磨烈靠近冰岛湖,而从懂过的公路上远远看去,冰岛湖如同一汪碧绿的塘子,就此命名绿水塘;
 
3.单独区分小微产区更能体现该山头的独特性,也更适合推广;
 
二、下磨烈的单独区分,对于勐库茶的意义是什么?
 
1. 据我所知,下磨烈是临沧产区为数不多的没有大的资本介入和炒作,几乎全靠业内人和茶友一步一步推广成长起来的山头,与易武的诸多名微茶园及其类似,这为勐库的名微山头茶园树立了良好的标杆;
 
2. 在谈论易武茶时,我们已经讲过,极致的山头细分,代表着极致的品饮体验。
 
个人认为这是山头茶朝着有深度的方向发展,也标志着人们对于极致品饮体验的追求,近几年,勐库茶已经出现了类似下磨烈、小户赛红土地、大中山等的小微产区,我认为这是一个好现象;
 
3.下磨烈成为一线名山,几与冰岛分庭抗礼,除了让热爱勐库茶的茶友认知到更多的勐库茶的更多可能性,对于工艺的提升也是有重要意义的。
 
一直以来,勐库茶的工艺为热爱收藏的茶友诟病,勐库茶似乎不耐后期储存,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a.勐库茶的工艺越来越趋向于新茶好喝;b.勐库茶的工艺越来越趋向于制作出冰岛风格的产品。尤其是后者,而下磨烈产品风格的出现,也警示了勐库的制茶人应该朝着怎样的工艺方向发展;
 
4.毫无疑问,下磨烈的成功,能带动周边山头茶叶价格上涨,对于懂过片区的茶农而言,不失为一个好消息;
 
当然也要一碗水端平,说了正向的意义,我们也说些负面影响:
 
1. 在诸多勐库山头里,下磨烈的茶确实独具风格,而茶叶能涨到超过2万一公斤,确实是在意料之外,在个人的品饮体系里,这价格确实有些过了;
 
2.下磨烈的崛起,导致了下磨烈片区的生态破坏及其严重,毁林种茶的现象层出不穷,与数年前相比,下磨烈周边的大片森林俨然变成了大片小树茶,尤其是下磨烈的车路修通以后,对于下磨烈生态的影响又愈发严重了,因逐利破坏环境,往往会得不偿失,这是名山茶之殇;
 
3.因为下磨烈价格的飞速上涨,下磨烈的赝品也开始多起来,听懂过茶农谈起,即便是自己去收磨烈茶,也很容易收到懂过的;
 
下磨烈茶农一家
 
三、下磨烈为什么能在后山头时代异军突起成为一线名山?
 
从一个茶商的角度出发,下磨烈、大中山、小户赛红土地,是差不多一个级别的产品,综合来看,品饮体验差不多,细节上有差异。
 
这也是我为什么觉得下磨烈近年来价格过高的缘故。
 
比如香气,那必然是下磨烈的最扬,也最突出;论茶汤质感,我个人推崇大中山,既团且厚,还带一些清凉感;论韵味在嘴巴里的存留度,那可能小户赛要略胜一筹。
 
三者也有许多相似的地方,比如风格都偏雄强,古树的入喉感都不错,尾水都会有一丝丝涩感。
 
那问题来了,为什么唯独下磨烈的茶能成为一线名山呢?我觉得有几点原因:
 
1. 下磨烈的茶风格更直接,滋味、香气更具表现力,比如大中山、小户赛这些山头,对于新手茶友或者品饮体系不完善的茶友,喝一次两次,可能也会觉得好喝,但大概率不存在很深的记忆点,一下打动人、抓住人的特点,但下磨烈不同,喝一次就能记住这茶很香、苦的纯粹,甜的过瘾,名山茶之所以称之为名山茶,就是共性中存在个性,下磨烈的个性是非常鲜明的。
 
2.下磨烈的成名绝技是“兰花香”,香气相较于韵感而言,更容易被茶友捕捉和感受,所以能脱颖而出,并非没有道理
 
3.再者,香的茶很多,但能将茶香确切的描述成“兰花香”的茶很少,而且“兰花香”正如冰岛的“冰糖甜”一般,对于商家推广产品而言,非常具备优势,减少推广成本;
 
4.当然下磨烈产量少、推广多、资本进入的早也是客观事实,但此处就不做过深的讨论了;
 
四、从下磨烈的崛起,分析名山与非名山的分界线到底是什么?
 
刚接触山头茶的朋友可能会不理解,同样都是山头茶,为什么有些山头价格大几万,有些山头的古树单株才几百块。
 
而那些普通山头古树同样有滋味、香气、回甘生津甚至有气感和体感,到底名山茶与非名山茶的分界线是什么?
 
就以个人入行十余载,深度研习了临沧和易武两大产区后得到的答案,名山与非名山,单论品饮体验而言,有两点分界线:
 
1. 茶汤质感不同;2.某一项或某几项特点尤其鲜明。就这个论点,其实可以单独拿出来写一篇文章,此处我们只说精华部分。
 
也就是说,一款茶能成为名山茶,一定是茶汤的质感(简称“汤质”)更好,外加特点鲜明才能成就的,汤质放在首位,特点放在末位。意思是汤质好,特点不鲜明也能成为准一线或二线山头;但汤质不好,特点鲜明,绝对是二线之下。
 
1. 茶汤的质感。质就是质地,感就是感觉。质感包含:粗细、厚薄、劲道等三大方面;
 
为什么易武的许多茶园本身的特点也不是很鲜明,却依旧备受资深茶友的拥趸,就是因为易武茶的汤质无敌的好;
 
2.某一项或某几项特点尤其鲜明。
 
就比如下磨烈的兰花香,冰岛老寨的冰糖甜等等。
 
再举几个山头茶的例子,
 
比如临沧的邦东茶,就是典型的香气高、回甘绵长的山头,可是汤质就很差劲,水路粗、汤薄而绵软,没有劲道,所以邦东方向的茶顶天就只能算三线山头,卖不上高价的;
 
还有下磨烈旁边的懂过,也是典型的香气高、回甘生津非常好,汤虽然厚实,但涩感太明显,水路过粗,所以懂过也只能算是准二线山头;
 
再比如易武方向麻黑片区的曼秀、落水洞等等的古树茶,汤质细腻、厚度好,茶汤劲道足,但是特点不算鲜明,也只能算易武的二线山头;
作者:佚名
日期:2024-05-16
栏目导航
中国普洱网、立足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微信:514269183 滇ICP备1400421号-1
进入
中国普洱网服务中心
中国普洱网、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