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北方茶友发帖称,前些年,受身边朋友鼓动,入手了一大批品牌普洱茶。时至今日,原以为这些茶已经转化得“越陈越香”了,但一连试了多款存货,发现“茶汤香气几乎都不行,无苦,无涩,也无回甘,感觉无滋无味了……学费茶,大厂茶都试过了一些,普遍存在无香气,无回甘,无生津的情况。”
该茶友的存茶多为2010年-2014年生产,纸箱封装,存放环境为北方的楼房,气候条件干燥。有网友建议其延长“醒茶”时间,该茶友又试着醒茶二十多天,但对比冲泡感觉变化不大,自认为这批茶“应该是存废了,没有品饮价值了。”
在北方尤其西北地区,该茶友遇到的情况绝非个案。普洱茶之所以“越陈越香”,取决于后发酵过程是否得当、成功。正如发酵失败的酒会变酸,后发酵失败的普洱茶也会丧失应有的风味,出现种种败劣口感。
普洱茶后发酵是一个复杂的生化过程。一饼制程得当、仓储优良的普洱茶,本质上是一个有益菌群丰富的“活体”,这正是生茶的最大魅力所在。在适宜的温湿度条件下,茶叶自身的黑曲菌,根霉毛霉等有益真菌,以茶饼为营养基,大量进行无性、有性繁殖。在此过程中,酶促反应、氧化反应、水解等进程同步发生,茶叶中所含的茶多酚、儿茶素、茶氨酸、茶多糖、芳香类物质等成分转化、分解,从而奠定了年份茶风味的基础。这一过程通常以5-10年为限,后发酵得当的普洱茶呈现出汤感饱满、滋味醇厚、陈香浓郁等特色,品饮价值远非新茶可比。
普洱茶的后发酵主要由厌氧菌主导,存放环境维持在常年摄氏15度以上,空气湿度60%以上,有益真菌的活动最为活跃,也最有利于后发酵。在常年干燥的北方,冬天室内集中供暖,环境湿度甚至要低于10%,这种环境其实非常不利于普洱茶的后发酵。随着存放时间的延长,茶品并未正常发酵,而是逐渐氧化变质。在氧化作用之下,茶叶的香味物质大量变性、丧失,茶多酚、氨基酸等营养物质发生降解,尽管汤色会变深、变红,茶汤的滋味却寡淡异常。前述北方茶友存茶出现的问题,根本上就是氧化变质,而非发酵转化。
存茶无论北方或南方,首先要避免的就是氧化问题。有位深圳的朋友,多年前曾囤了数吨名山散料,编织袋封装,堆放在公司的仓库里。越数年,名山概念大热,打算把散料发回勐海压饼,试泡时发现汤色虽红艳,然茶香薄弱,水气漫漶,已经没有多少品饮价值了。
再强调一遍,普洱茶必须密封、避光保存。散料氧化变质尤其快,最好在三五年内喝掉。单饼、整筒的普洱茶要放入密封袋,不能直接暴露于空气中。北方存茶,如果没有恒温恒湿的环境,还是直接入手已转化到位的年份茶或适宜当下品饮的新茶为妥。有地暖或暖气的房间,冬季温度过高且过于干燥,存茶一定要避开这样的环境。
所谓“存新茶,喝老茶”的说辞,其实是针对高温高湿的南方而言,北方茶友还是要自己掂量清楚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