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 > 普洱茶知识 > 普洱茶存储 >
什么茶叶存放都会氧化,为什么普洱茶的转化会被大家更认可?
什么茶叶存放都会氧化(包括物流和化学氧化),为什么普洱茶的氧化形成的转化会被大家更认可呢?
 
大家看待普洱茶,总是局限于一部分而谈所有。所以会忽略普洱茶制作的时候,普洱茶的工艺是融合了传统国内未发酵到后发酵茶整个体系的。
 
所以在谈到普洱茶的工艺或者晒青毛茶和普洱茶生茶特征的时候,往往会钻入牛角尖。比如大家熟悉的“绿茶化”普洱茶,但大家不知道还有“黄茶化”普洱茶,“红茶化”普洱茶。。。。。。
 
晒青毛茶,另名滇青茶,在云南茶类中本来就属于滇绿茶的一种。普洱茶生茶就比较有争议,但国际茶叶分类标准已经把它归到了绿茶中。再很早以前晒青毛茶有个熟成工艺(存放10年),不需要紧压就能称为普洱茶散生茶。
 
至今,普洱茶散生茶在群体标准(团体、地标、行标、国标)中并没有出现。
 
普洱茶散生茶的存在有两种情形:
 
1、晒青毛茶或者存储后的晒青毛茶,一直没紧压加工过。
 
2、普洱茶生茶(紧压茶)解散形成。
 
但我们如果是从结果来判断普洱茶转化(氧化)过程,或者说从当下去判断普洱茶未来的转化效果。这两句话的意义是不一样的。
 
我们知道当下的留存下来的一些老茶好喝,是因为现在好喝,所以我们从这个结果去判断推导普洱茶转化过程。但如果你不是从一开始新茶就接触这个茶,怎么证明得了当时不好喝,存下来就好喝。
 
如果从当下新茶去判断未来的转化效果,那么工艺绝对不是最核心的。
 
其实上面说到的“绿茶化”、“红茶化”、“黄茶化”等等现象并不是决定因素。不然怎么解释以前的下关沱茶的紧茶工艺,用料中就有烘青料。以前一些饼茶中同样也有部分烘青料。
 
用今大福的茶来比例,近些年的今大福的部分普洱茶生茶(晒青毛茶散茶)是明显带绿茶化特征豆香味的,而它宣称是延续传统工艺,如果从它品牌建立的2013年的茶品来品评判断陈化效果,至少存下来的品质是过关的。假如这传统工艺是从今大福创始人开始定制茶的时候就这样一直没变,那么是不是能证明绿茶化对于某些普洱茶的转化并不是主要影响因素?
 
另一个则是大益的晒青毛茶工艺印象中是从2013年还是什么时候开始使用“渥黄”工艺,熟茶则是hema黑马技术工艺。这么多年过去,大益在新茶拼配中也会使用年份晒青毛茶。
 
如果你这十年来每年都在喝大益新茶品的话,新品出来好不好喝,放到现在好不好喝,我想大家自己应该心中有数。毕竟要验证这个工艺的转化效果,只需销售市场中买来喝就能实现。
 
三款真过期茶开汤,记录茶生活
 
这三款茶中,一款10多年的绿茶,一款接近10年的绿茶,一款8年的野生红茶。茶叶的氧化是在继续,但转化的效果是让人不满意的。
 
晒青毛茶和普洱茶,同样会出现很多转化效果让人不满意的茶品,不然市场中的年份好茶怎么会那么少呢?很多只是能喝的普洱茶,有些变质的甚至不能喝。
 
所以,排除部分工艺、排除存储方法,能决定普洱茶转化效果好的因素有些人会想到原料,可是单一原料能决定吗?答案是否定的。
 
难道是持有那些茶的卖茶人吹嘘吗?是也不是,茶好不好,都在当下,品品既知,如果你不会品当我没说。毕竟,认知和能力不是一回事。
 
作者:小杨
日期:2024-07-31
栏目导航
中国普洱网、立足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微信:514269183 滇ICP备1400421号-1
进入
中国普洱网服务中心
中国普洱网、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