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饮茶的习惯已风靡全球,东西方各族裔对茶文化都不再陌生。然而中国古人喝茶更注重的是精神上的感受。唐代刘贞亮在《饮茶十德》中明确提出:“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当时寺院僧众念经坐禅时,皆以茶为饮,清心养神。
南宋绍熙二年(公元1191年)日本僧人荣西首次将茶种从中国带到日本,从此日本才开始遍种茶叶。到明朝时,千利休把日本茶道精神概括为“和、敬、清、寂”,又名日本“茶道四规”。他要求人们通过饮茶进行自我反省,彼此沟通,于清寂之中去掉自己内心的尘垢和彼此的芥蒂,以达到修行的目的。
在韩国,由于受儒家思想影响很大,朝鲜茶道引入了儒家“中正”的思想,提出了“清、敬、和、乐”或“和、敬、俭、真”这样的韩国茶礼。
然而由于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特别是中国古人把茶道和修行融合在一起,很难用几个具体的字来概括中国茶道精神。现代有人提出中国的茶德应是“廉、美、和、敬”,也有人主张“理、敬、清、融”或“和、俭、静、洁”或“美、健、性、伦”。
现在大陆人品茶,除了感官上的品味刺激外,很少有人能感受到佛教圆通空灵、道教之幽玄旷达、儒家文雅含蓄的意境之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