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的异名
(一)槚
槚,又作槨!端滴慕庾帧罚骸皹枺币病!薄伴保饕病!卑凑铡端滴摹罚瑯柤撮奔磋鳌!钝拧罚骸伴 梧早晚,故楸谓之秋。楸,美木也。”则楸叶在早秋落叶,故音秋,是一种质地美好的树木。《通志》:“梓与楸相似。”《韵会》:“楸与梓本同末异。”陆玑《毛诗草木鸟兽鱼疏》:“楸之疏理白色而生子者为梓。”《埤雅》:“梓为百木长,故呼梓为木王。”综上所述,槚(槪┪薄㈣饕焕嗍髂荆议薄㈣魇敲滥尽⒛就酢
“槚,苦荼”(《尔雅》)。槚为楸、梓之类如何借指茶?《说文解字》:“槚,楸也,从木,贾声。”而贾有“假”、“古”两种读音,“古”与“荼”、“苦荼”音近,因茶为木本而非草本,遂用槚(音古)来借指茶。槚作楸、梓时则音“假”。
因《尔雅》最后成书于西汉,则槚借指茶不晚于西汉。但槚作茶不常见。
(二)茗
茗,古通萌。《说文解字》:“萌,草木芽也,从草明声。”“芽,萌也,从草牙声。”,茗、萌本义是指草木的嫩芽。茶树的嫩芽当然可称茗。后来茗、萌、芽分工,以茗专指茶(茶)嫩芽,所以,徐铉校定《说文解字》时补:“茗,茶芽也。从草名声。”
茗何时由草木之芽演变而专指茶芽?旧题汉东方朔著晋张华注《神异记》载:“余姚人虞洪入山采茗”,晋郭璞《尔雅》“槚,苦荼”注云:“早取为荼,晚取为茗,或一曰荈,蜀人名之苦荼。”唐前饮茶往往是生煮羹饮,因此,年初正、二月采的是上年生的老叶,三、四月采的才是当年的新芽,所以晚采的反而是“茗”。以茗专指茶芽,当在汉晋之时。茗由专指茶芽进一步又泛指茶,沿用至今。
(三)荈
《茶经》“五之煮”载:“其味甘,槚也;不甘而苦,荈也;啜苦咽甘,茶也。”陆德明《经典释文·尔雅音义》:“荈、荼、茗,其实一也。”《魏王花木志》:“茶,……其老叶谓之荈,嫩叶谓之茗。”南朝梁人顾野王《玉篇》:“荈,……茶叶老者。”综上所述,荈是指粗老茶叶,因而苦涩味较重,所以《茶经》称“不甘而苦,荈也。”
《茶经》“七之事”引司马相如《凡将篇》中有“荈诧”。司马相如是西汉著名文学家,其与哲学家、文学家杨雄及文学家王褒都是四川人,而四川是中国最早饮茶的地区,“武阳买茶”的武阳就是现今四川彭山。所以,《凡将篇》中的“荈”指茶是可能的。荈不像槚、荼等字是借指茶,只有茶一种含义。荈义为茶的可靠记载见于《三国志·吴书·韦曜传》:“曜饮酒不过二升,皓初礼异,密赐荼荈以代酒”,荼荈代酒,当是茶饮。
晋杜育作《荈赋》,五代宋初人陶谷《清异录》中有“荈茗部”。“荈”字除指茶外没有其他意义,可能是在“茶”字出现之前的茶的专有名字,但南北朝后就很少使用了。
(四)蔎
《说文解字》:“蔎,香草也,从草设声。”段玉裁注云:“香草当作草香。”蔎本义是指香草或草香。因茶具香味,故用蔎借指茶。西汉杨雄《方言注》:“蜀西南人谓茶曰蔎。”但以蔎指茶仅蜀西南这样用,应属方言用法,古籍仅此一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