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树是雌雄同株异花授粉的被子植物。木兰是被子植物的原始代表,古木兰是被子植物之源,是山茶目、山茶科茶属及茶种的始祖。思茅有茶树始祖化石——第三纪景谷宽叶木兰(新种)、中华木兰化石及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古老野生茶树和最大规模的原生野茶自然群落。是唯一具备茶树原产地要有茶树的原始型生理特征、有古木兰和茶树的垂直演化系统、为第三纪木兰植物群地理分布区系的三要素地区。
1978年,以宽叶木兰(新种)为主体的景谷植物群化石被中科院北京植物研究所和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发现公布。木兰植物群化石,主要分布在北纬22°5'-25°之间,几乎为北回归线所平分;野生茶树分布多集中在北纬21°08'-25°58',而沿着北回归线南北方向逐渐减少,并自西向东延伸。野生茶树与木兰植物群化石分布多集中于北回归线两侧,均为常绿阔叶乔木型,都是南亚热带、热带雨林共生产物,生态习性上,都具有喜温、喜湿、喜酸、耐荫怕碱等习性,这是茶树在长期的系统发育过程中所形成的生态习性接受了木兰遗传基因的结果。在地质古生物学上被称为“第三纪景谷植物群分布区系”,是我国少见的渐新世植物群,也是唯一没有受到第四纪冰川波击的区系。景谷盆地芒线的景谷宽叶木兰(新种)化石,距今约3540万年。
我国已发现的木兰化石只有两种,一是宽叶木兰,仅见于景谷;二是中华木兰,见于思茅市的景谷、景东、澜沧,临沧地区的沧源、临沧,保山市的腾冲,德宏州的梁河等7县;思茅市发现中华木兰化石的地点在景谷煤厂、景东田心、澜沧勐滨等处。中华木兰较宽叶木兰晚,时代为晚第三纪中新世。从叶片的形态、叶脉构造、侧脉对数及夹角大小、侧脉不达缘、并向上弯曲与上方侧脉相连、叶尖形态等特征对比,茶树与宽叶木兰、中华木兰植物化石有较多的相似之处,在遗传上有亲缘关系。由此推断,在第三纪木兰植物群地理分布区系特定的气候环境条件下,茶树由宽叶木兰经中华木兰演化而来,在未受到第四纪多期毁灭性冰川活动袭击的条件下,茶树在思茅得以生存和发展,并传播开来。
上坝、小吊水头两株古茶树的发现和存在,展现了从景谷宽叶木兰、中华木兰到现今广布的茶树所经历的垂直系统演化的过程。千家寨野生古茶树群落的地理位置,与景谷宽叶木兰化石的产地景谷盆地及中华木兰化石产地景谷煤厂、景东田心紧紧毗连。茶树由宽叶木兰经中华木兰演化而来,从景谷木兰植物群化石与千家寨野生古茶树群落如此临近,以及从第三纪木兰和现代茶树时空分布系统的密切联系,从景谷宽叶木兰化石的出土,到千家寨大面积原始野生古茶树群落这一茶树活化石的发现,证明了茶树起源在中国的云南,思茅是茶树重要的发源地、原产地。
从地质变迁、茶树自然分布和进化类型来看,某种物种变异最多的地方就是该物种起源的中心地带,许多属的起源中心在某一地区集中就是这一植物区系的发源中心,原始茶树集中并具有原始茶树的形态特征和生化特征的地区是茶树原产地的中心地带。思茅及周边地区是茶树变异最多、品种资源最丰富和山茶科、山茶属植物最集中的地方,是原始茶树最集中并具有原始茶树形态特征和生化特征的地区,是茶树的起源中心和茶树原产地的中心地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