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上的每一粒稻谷,都是按照既定的条理和秩序生长的。一旦被碾成米,就分不清哪颗是哪颗了,若如此行为,即称为~迷。
从迷字前的一些字,即可见各种入“迷”之路。譬如:着迷,入迷,沉迷。
最持久的,莫过于:痴迷。
从痴字前的一些字,即可见各种变“痴”门道,譬如:情痴,花痴,白痴。
最风雅莫过于:茶痴。
茶人第一阶:茶痴
茶痴有三必:逢人必茶,逢茶必品,逢品必论。
欲做茶痴,必先学茶。
最快的方式,莫过于联想。譬如:像蜂蜜一样的香,称为蜜香,像樟脑一样的香,称为樟香。
若能够更深入一点,就会很浪漫。譬如:东方美人的蜜香是因为小绿叶蝉在亲吻茶叶过后留下了痕迹。而普洱茶的樟香则来自于茶树的根和樟树的根在土层下的缠绵。
但这样的浪漫是有危险的,会被另一派的茶痴无情的披露出来,变成笑柄。所以仅限于在星巴克里使用一下,并不适合放到马连道或芳村。
要想做一名及格的茶痴,必须懂得鉴赏。
譬如:这道茶究竟是不是真的老班章?这是港仓的还是干仓?
所以,必需去喝很多茶,然后想办法记住这些茶的特点。
譬如:老班章的茶极苦,但一苦即逝,老曼娥的也很苦,但苦而不化,新班章的苦稍弱,但略带涩。冰岛的茶汤感很厚重,生津回甘来得慢但持久。易武正山汤柔水甜,倚邦小叶种群水路细致。港仓茶香多沉于叶底。干仓茶香气挥发性较高……
世界那么大,茶山那么多,即使跑断腿,累歪嘴,也得至少三年,方可练成一名基本及格的茶痴
茶痴的烦恼是:越来越不值钱。
驴子和马一杂交,就出现了很多骡子。
驴友和茶友一杂交,就出现了很多茶痴。
尤其是讨厌的互联网和机票……一直在降价。
要想出人头地,必须升级为“茶鬼”。
茶人第二阶:茶鬼
鬼活动于暗处,他能看到你,你却看不到他。
茶鬼还得加上第四必:逢论必胜。
茶痴懂的,茶鬼必需懂,但茶鬼懂的,茶痴未必懂。
茶鬼修炼秘籍,唯一字:拆
把一道茶里的感觉拆散,然后逐一辨识清楚,即可把茶痴灭掉。
譬如:当xx茶痴说,xx茶很厚重时,茶鬼就可以说:“其实,厚重这个词里,包含了非常多的内容“茶汤的重量感”“茶汤的密度感” “茶汤的粘稠度”“茶味的渗透力”“茶味的覆盖率”“茶味的包裹率”……
而这些东东,茶痴是搞不清的,因为茶痴浸淫在“相”中,不得其门而出。
茶鬼也有烦恼:茶鬼越来越多,而且门派也越来越多,有的论香,有的品味。有的讲茶气。
要想当上霸道总裁,走上人生巅峰,必需再度升级。
鬼再升级,就会变成魔。
茶人第三阶:茶魔
魔,就是鬼头,麾下有密密麻麻的鬼。
茶魔修炼秘籍,就俩字:再拆
一道茶里,至少有一百种以上的感觉,所谓“百感交集”。要想准确的区分全部的这些感觉,唯靠对比。
四个盖碗,一次可以泡四个茶,如果烧水器功率足够,且手口配合得当,除去吃饭时间,一日可以喝掉一百八十多道茶。
通过细致深入的剖析和比对,即使两道看起来几乎一模一样,而且香气大体一致的茶,仅香气一项,也能分出很多区别:饱满度,挥发度,融合度,持久度,渗透率,附杯率,热发点,冷凝点……
再用上一些可以描述梯级的副词,譬如:较尚稍略欠。即可将每一道茶里的感觉描述得很清楚。
十年磨一剑,茶魔一出,天下谁与争峰?
无人争疯,因为,欧阳锋是真疯了……
茶魔的烦恼和天一样大:天下无茶。
所有茶一入口,就会变成一堆名词……
解剖学家的眼里,是没有美女的。
更糟糕的是,没有茶足够耐泡,项目太多,以至于茶都喝成了水,有一些项目还来不及体验到。
人类的感官一次只能聚焦于一个某个项目里的某一种感觉的某一个刹那,而一旦聚焦,其它同步发生的感觉就会被忽略,俗称:一叶障目。
除非……变成仙。
茶人第四阶:茶仙
仙和魔相反,要想位列仙班,必先离魔道。
茶仙修炼秘籍,唯一字:戒。
饮茶时,必需做到,不迎不送不纠结。不思不想不缠绵。
入相容易离相难,资质驽钝如末学者,每日巳时申时定量饮茶两道,再辅以素食,站桩,打坐……历五年,经三千余道茶,才初步小有成效。
终于可以在喝一道茶时,不太怎么起心动念了。
于是发现,天地万物,都是在不断运转的,所有的感觉,既不会持续,也不会重复。
也就是说,所有的“懂”,都只不过是在刻舟求剑而已。
更加令宝宝们遗憾的是,世上根本无茶仙。
陆地上,怎么会有潜水艇呢?
即使有茶仙,也会烦恼:不知茶是用来干什么的?
就像潜水艇不会理解:轮子是用来干什么的?
不论灵魂多么高远,既然拥有肉体,还得返回地球,踏踏实实做个人。
茶人第五阶:茶人
放下自我,就能够跟着茶,学会做人,是名茶人。
唯有打开所有的“口”,才能够接收到完整的信息,而人所体验到的一切感受,都是自己的变化,物只是提供了参照,古人画了三个口,以及一个照镜子的人,来表述这种原理,即所谓“品鉴”。
品鉴茶的意思是:人是不可能喝懂茶的,但能够跟着茶,把自己喝懂。
以茶为鉴,可以清身,正情,和气,化欲,离妄,明心。
以物为鉴,必先尽物之性,方可不为物困,即所谓格物。
老子云: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通俗讲就是:有过执着,才能放下执着。
于茶人而言,品鉴,依旧是第一课。
品鉴有三要:离相,分品,対鉴。
古人把天下万物的秘密都藏在了字里。
五品四鉴,加一汇,共得二十一字:
清丰透敛雅致潜盈安变攸活柔沉滑沁和劲濡空洽。
若二十一况皆明,则不再为茶所困。
如此,茶可以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