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391年9月,明太祖朱元璋下诏,罢贡北苑龙凤团茶,改贡散茶。从此,在宋代被奉为“茶中至尊”的北苑龙凤团茶退下了它自南唐末期到明初长达四百余年的贡茶宝座。曾有千年茶都之誉的建州北苑,渐从版图上消失。
可幸史不绝书,后人仍能在文献记载中屡遇“北苑”之名,不断看到备极称羡的诗痕墨迹。但自北苑贡茶一夜间被废黜后,有人即对她的身世提出疑议。如沈括便认为:北苑不是地名,北苑茶指的是江苏金陵的茶……如此等等。直到20世纪90年代,围绕着北苑茶的仍是一团历史疑谜。虽说二十余种古代茶书均提及建州有“北苑”,,但北苑是不是实有其地,地点是否就在建瓯,这皇家茶园的具体规模如何,北苑人是如何制作那备极工巧的龙团凤饼,一切都有待实物证明。
发现一:“龙井”为志书所记“御泉”所在
为揭示北苑真实面貌,1995年1月和11月,福建省博物馆考古队在建瓯凤凰山麓已经被后人辟为农田和鱼塘的遗址作了两期考古发掘。第一期定在黄厝林东北山脚下的“龙井”地点,第二期定在龙井东北80米外的石门挡。
为揭示北苑真实面貌,1995年1月和11月,福建省博物馆考古队在建瓯凤凰山麓已经被后人辟为农田和鱼塘的遗址作了两期考古发掘。第一期定在黄厝林东北山脚下的“龙井”地点,第二期定在龙井东北80米外的石门挡。
两期发掘共发现50多个遗迹单位,其中包括水井一口,当地农民俗称“龙井”,井口平面略呈五边形,口径约2.5米,深1.5米,井边有台基,井正位于台基中央。几种不同年代的台基叠压,最上方的是六角形,说明此井曾被六角亭类的房屋覆盖。井畔遗址中发现有精工细雕的筒瓦、瓦当、滴水、脊兽等建筑构件,显示出井亭的规格非同寻常。种种迹象表明,这里正是志书所记“御泉”所在。
发现二:此处曾为官府,规格与皇室齐肩
此外,两期发掘在遗址0.5米至2米深的文化层中还发现不同时期的八组建筑台基、天井、有种树遗迹的院落、纹路规整美丽的方砖地面、水池、河卵石等结构的道路、可通往小溪的砖石砌水沟、灶与灰坑等。
从地层堆积与遗迹叠压关系来看,这是一处具有相当规模与级别,延续时间较长的官署遗址。遗址地面散落数枚北宋“元丰通宝”、“天禧通宝”铜钱;发现的建筑构件雕饰讲究,材料形制与曾在北宋首府开封所发现的极为神似,说明这里不但是官府,且规格与皇室齐肩。
发现三:此处为国内最早的官办茶叶衙署遗址
按史籍记载,北苑团茶的制作包括分拣去杂,蒸、榨、研、模、焙、封等道工艺,考古发现龙井旁专为洗茶排水而设的砖砌小方坑以及为研茶“分团酌水”而用陶研钵、不计其数的钵体残片、黑釉建盏、青瓷划花碗等大量制茶、饮茶器具。综合各种迹象表明,这里可能即为北宋时监管制茶的漕司行衙,是一个有着一整套管理机构,并与制茶坊相距不远的龙焙监遗址。因此,这也成为目前为止国内发现的最早的官办茶叶衙署遗址。
发现四:发现志书所载的红云岛遗址
史书文献中的记载随发掘的深入而汇聚在建瓯东溪水流经的膏腴之地。东溪北岸,距遗址现场不远的凤凰山如飞凤下舞;在东溪南岸,遍地都是柑桔林和稻田,曳黄吐翠,风景迷人。
在溪南的遗址现场附近,还发现了志书所载的红云岛遗址。这也就是昔年监造北苑贡茶的宰相丁谓所说的凤凰池中的那一个小岛,据说岛周遍植海棠,海棠蕊叶皆红,太阳甫出,灿若红云,故名“红云岛”。当年北苑御焙连绵几个山头,风景殊美,红云岛算是其中一点秀色罢了。
发现五:柯适北苑茶事石碣印证四条信息
随着传闻与记载中北苑遗址地点的逐一查实,北苑作为宋御焙中心的历史面目也渐渐清晰。若再有载以文字的实物,便等于得到最有力的证据。此时,林垅山上的摩崖石刻就显得极其重要。
从焙前村至林垅山有3里地。林垅山是丘陵中连着龙山的一座小山丘,山谷两旁茶树、果林郁郁葱葱,溪水潺潺,山路边上的草丛中俯首可拾宋人遗下的(茶)碗片、擂钵。据当地人介绍,石刻原先已被山上的乱土掩埋,后来才从土中剥离,成为一块孤立的碣石。此石高约4米,宽约3米,当地人称之为“凿字岩”。。考古队扛两部梯子上山,除清涤垢,整整清洗了三四天,揣摩了三四天,才将这块高3米,总共80个字的摩崖石刻看了个清楚。碑全文为:建州东凤凰山,厥植宜茶惟北苑。大平兴国初始为御焙,岁贡龙凤上,东东宫、西幽湖、南新会、北溪属三十二焙,有署暨亭榭,中曰,御茶堂,后坎泉甘,宇之曰御泉,前引二泉,曰龙凤池。庆历戊子仲春朔柯适记。以上碑文阴刻楷体,80字分8行,每行10字,字径24*24厘米,揭示了如下重要的历史信息:
1、宋人众多历史文献中所记建州北苑曾制龙凤团茶上贡、名冠天下等,确有其事,凤凰山在建州东,北苑地望就在凤山之下,其地确宜植茶。
2、北苑首创御焙制茶的时间当在北宋太平兴国初(公元1042年左右)。此说印证了宋人祝穆《方舆胜览》中所记:“北苑焙在城东二十五里凤凰山……焙造龙凤茶”及南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关于“建安北苑茶始于太宗朝,太平兴国二年遗使造之,取像于龙凤,以别庶饮,由此入贡。”等书的记载。
3、 明确北苑及其周围建安诸官大焙(三十二焙)的四至地望?。柯适所记建安三十二焙地望,基本与宋人记载相同。
4、考古发掘进而证实了碣石所记建安北苑皇家御焙及官家衙署建筑的规格及附属建筑分布,如衙署、亭榭、御茶堂、御泉、龙凤池等遗址亦已先后发现,进一步证实了与凤山隔溪相望的焙前村,是北苑乃至整个建安御茶园、三十二焙的管理中心,“焙前村”地名正反映了著名的北苑御焙就在此村不远处。
北苑的考古工作方兴未艾,焙前村遗迹尚有绝大部分未能揭示,柯适北苑茶事石碣为我们提供了有宋一代最为重要的茶史信息,是中国茶文化史上的重大发现。这块宋庆历年间镌刻的石碑,应是迄今为止全国发现的唯一一块北宋茶事碑刻,是北苑茶史最为珍贵有力的实物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