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 > 普洱茶文化 > 茶禅一味 >
佛教与茶道精神的机缘
普洱茶
“禅茶一味”:佛教与茶道精神的机缘
1、佛教精神
中国佛教传自于印度佛教,经过漫长的中国化过程,形成具有中国思想特点和文化精神的中国佛教。
中国佛教的主要特点和精神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九点:融汇般若性空论的心性学说;人人皆有佛性的众生平等说;重“顿悟”的直观思维方式;崇尚简易型;具有与传统思想文化的调和性;佛教内部融合性;禅的特质,即为“定”;与社会政治和伦理有密切的关系;具有关注现世现生的人文主义精神。
 
2、佛教养生观
佛教用“因、缘、和、合”解释世界万物的生成和消失,认为一切都是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唯有一心向佛,不断修炼方是明智选择。
因此,佛教的养生注重精神而非物质,认为人是“五蕴”和合的产物,五蕴是指“色、受、想、行、识”,提出养“色身”与养“慧命”的双层养生观。养“色身”,是通过一个“劳”字,即通过倡导“农禅并重”实现自食其力,解决自身的衣食来源问题;养“慧命”即是“养名”,即通过“正思”、“正见”、“正精进”等一系列净化心灵的修炼过程,掌握“戒”、“定”、“慧”,去掉“贪”、“嗔”、“痴”,这个过程主要是通过自身精神的修养。
此外,佛教还提出了环境养生观,有“红尘”与“净土”之分,认为众生平等,主张“护生”、“养生”、不杀生,主张素食。
 
3、佛教的“禅”“茶”一味
茶与佛教关系密切,《中国茶学词典》列有“茶禅”一词,“茶禅”即禅茶,也有“茶禅一味”一说。茶与禅的结合,大概发端于蒙顶,启蒙于赵州,开创于夹山,实践于径山,最终完善于武夷山。禅即为“定”,僧人时常打坐,茶正能使其心清神定,正如茶道精神中的“静”。
而佛教饮茶的起源,亦为僧人坐禅而用。由于僧人也是肉胎凡身,坐禅久了也会打瞌睡。而茶有提神的功效,因此僧人常饮茶以清其神。除此之外,饮茶具有清心寡欲、养气颐神、明目聪耳、沁人心肺的功能,符合佛教养“慧命”的要求,可“正思”“正见”。佛教讲求一心向佛,通过修炼去除心中的“贪、嗔、痴”,而茶的功能正好辅助僧人修行。
佛教精神中崇尚简易型,从居住、服饰到饮食,一切求简,而茶亦为“清”“俭”之物。另一方面,佛教有环境养生的意识,主张膳食素淡,茶味虽香醇而不烈,饮后只明其智而不乱其性,其“清”“俭”的茶道精神正宜佛教僧人养生之用。且中国佛教重“顿悟”,茶能益智增思,有助僧人冥想。
发展到后期,茶成为了“和尚家风”,以致大小寺庙都离不开茶。
作者:羽木斋人
日期:2023-07-04
栏目导航
中国普洱网、立足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微信:514269183 滇ICP备1400421号-1
进入
中国普洱网服务中心
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