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 > 普洱茶文化 > 茶业书刊 >
《大观茶论》再版序言:“茶以观世,茶以明心”

《大观茶论》宋代茶书八种又再版了,应出版方邀请,又写了一篇序言,涉及到对历史上和时下茶文化的一些重要观点,在这里和各位茶友分享。以下为正文部分。
在多年前,我做了一些梳理中国茶道与茶文化脉络的工作,其中就包括对《大观茶论》等宋代八种茶书的重新整理校注,这是一件十分值得庆幸的事。
茶给了我观察历史,观察自然,观察人身与人心的一个门径,这条路优雅而又实在,在日用之中时时印契着我们这个文明的精神内核与终极追求,这一点,所有的爱茶人或知或不知,其实都已入此境界中来。
就历史而言,我们常常听说宋代是中国文化的高峰,甚至如陈寅恪先生所说是华夏文化造极之世。这个评价如果我们仅仅从表面看,似乎很难认同,每个时代的文化都有其特色,也都留下了了不起的艺术成果,如何理解宋代是造极之世呢。
 
如果我们从茶道、香道这样的领域不断深入,我们就会发现,这个说法其实与我们民族的精神追求密切相关。明代当然也有名茶和茶文化,也有香方和香文化,甚至当时很多人认为水平超越了前朝。
但是,如果我们以文化背后的思想境界观之,以在生活日用中的实践与感悟观之,不能不说还是有高下之分的。北宋的文化之盛与晚明的文化之盛,其精神内核是大不相同的。其内在之勃勃生机,其视野胸襟之开阔,对宇宙人生体悟之深刻,的确已是华夏文明的高峰,这个我们只有进入到具体的场景中,才能不断的体会,泛泛而谈没有太大意义。从这个角度来说,茶道、香道这些领域,其实是绝佳的契入点。
通过这本书,我也有幸结识了一些对宋茶感兴趣,志趣相投的朋友,他们对宋茶的实践常常让我佩服和感叹。我也希望更多的朋友能深入此道,与我们民族的精神巅峰神会。
 
茶为时木,本身就是自然的产物,而“茶”字人居其间,也正是人与天地精神相往来的通道。这些年不断行走在云南的古茶山,寻树制茶,让我对我们这个与自然深度连接的文明传承,有了很多不一样的体会。
所谓阴阳、五行、气韵等等这些看似抽象的概念,只有当你应用于具体的茶园,具体的制茶当中,你才会发现他们在指导实践时的价值所在。同时在喝茶时不断的体会,就会发现,自然和人身互为印证,妙不可言。而古人的茶书其实也蕴藏着很多这样的密码,等待着我们去发现。
以上这些内容在两个公众号中的文章中有很多细节的讨论,这里就不展开了。
最后,最为关键的,还是人心。
 
这些年越来越觉得,茶的本质,既不是保健饮料,也不是风味饮料,而是精神饮料。
尽管我们现在的茶文化颇有起色,很多专家也志得意满,但不容忽视的一点是,中国的人均饮茶量,自唐宋高峰期之后,就一直下滑,直到现在也没恢复到之前的一半,在世界主要饮茶国家中更是排在后面,哪怕经济条件已经大为改善的今日,也是如此。
一天我在谈到这个问题时,一位老茶人说,这毫不意外,因为茶是一种精神饮料。这句话的确切中肯綮,茶需要的是一份闲情,一种生活态度,和经济发展的程度并没有协同一致的关系。
如果人的生活长期处于比较紧张压抑的状态,仅有的空闲时间又完全被低质量的手机娱乐所分割,茶文化其实也面临极大的挑战。即使我们可以一边刷手机,一边心不在焉的喝茶,这大打折扣的体验感,也无法让茶完成心理转换的功能,精神饮料也就失去了意义。
所以,我们观察市场就会发现,当经济形势日趋严峻,茶叶消费受到的冲击,其实比一般消费品还要大。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精神需求肯定要往后排了。
沧浪之水,清浊相宜,我一向是个非常随缘的人,任何事都有其时节因缘,勉力为之未必有正面的效果。但在推广茶文化方面,尤其是中国茶道的精神传承方面,还是多少有点逆势而为的愿望。
这并非什么高尚的理念。而是每每想到,能静下来品一杯茶,是我们可以轻易与自然连接,与古人连接,轻松进入我们民族精神家园的媒介,在这个时代是多么难得。而在时间、情感、信息都日渐碎片化,互相杂糅的现代社会中,一杯茶,同样也是我们保有自己心灵空间,重建我们身心完整性的一次努力。
不要让感受被架空,不要让概念替代体验,也不要成为情绪的傀儡。让我们从这一杯茶开始,体验,感受,印契,让我们的生命更加充盈,生活更有质感。
 
这是茶在后现代给我们的机会。
这两年在不断完善普洱茶书的资料,不久将会和大家见面。身边一些喝茶人因为理念的误差,导致身体的问题,未来也会专门出一本茶和人体健康的书籍,深入探讨喝什么样的茶,怎样喝茶,如何藏茶,才会得其利去其弊。
这些事也只有一个目的:希望大家越喝越健康,越喝越开心,越喝越自在。
 
 
作者:佚名
日期:2024-01-25
栏目导航
中国普洱网、立足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微信:514269183 滇ICP备1400421号-1
进入
中国普洱网服务中心
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