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鲜叶原料真实的基础上,同产地、同等级的白茶在风味品质上往往也会存在或大或小的差异,究其原因,主要受以下三点影响:
第一、采摘嫩度
市场化导致白茶等级的不断细分,以前只有银针、白牡丹、贡眉、寿眉,而现在,每一个等级中又出现了更细致的划分。
比如银针分为头采银针与常规银针,头采银针中又细分出一种头采米针。比如白牡丹分为特级、一级、二级,还有一种不采银针,而直接采白牡丹的,定级更高,价格也更高。
划分的表面标准主要是采摘嫩度,更深层的原因是嫩度不同则内含物质不同,进而导致风味也不同。
嫩度通常用含芽量表示,含芽量越多意味着嫩度越高,原料中含有的氨基酸也越高,因此做出来的白茶,香气高纯,苦涩低,鲜爽度高。
第二、萎凋方式
白茶的制作工艺很简单,核心就萎凋,但实际制作起来却又不那么简单。
萎凋方式的选择,是日光萎凋还是室内萎凋,相应的风味便会出现差异。我个人的体验是日光萎凋比室内萎凋在香气滋味的浓郁度、层次感上更有优势,转化的效果也更好。
第三、萎凋时间
萎凋时间是否充足对白茶的最终风味品质影响非常大。萎凋是蛋白质水解生成鲜甜味氨基酸、淀粉转化为单糖和双糖的过程。
萎凋过程同时伴随着鲜叶的呼吸作用,会消耗大量的单糖,只有足够的萎凋时间,后期鲜叶过度失水抑制呼吸作用,单糖的产生量才会逐渐多余消耗量,茶汤的鲜甜度才会不断提升。而萎凋时间不足的情况下,消耗太多单糖,补充量又有限,茶汤的鲜甜度都会显得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