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早期易武茶中,96真淳雅是绕不开的一个话题,不过很多茶友都知道这款茶是台湾茶人的定制茶,但很少有人知道的是,在这款茶的制作过程中,在古树茶的发展中,在易武的发展史中,老乡长张毅也起到了极其关键的作用,甚至可以说“没有张毅就没有现在的易武古树茶”。
今天这篇文章,就来聊聊张毅和他的易武顺时兴茶庄。
1993年4月,在昆明参加完第三届国际茶文化研讨会后以陈怀远、吕礼臻、曾至贤为首的“台湾中华茶艺联合促进会”,以号级茶内票上的“易武正山”为线,几经辗转来到易武,开始了普洱茶的寻根之旅。
易武的繁荣始于清雍正、乾隆年间。到了清代中期以后,易武成为西双版纳普洱茶产销中心,易武镇的居民已近万人,人来人往,茶叶交易频频,白天驮运茶叶的骡马充塞街道,入夜客栈人满,赶马人的帐篷架到了山坡上,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
20世纪30年代后期,由于法国人禁止普洱茶运往老挝、越南销售,加之赋税过亚社会动荡等因素,易武街逐渐衰败,不复昔日荣光。建国后的易武就基本不再涉及普洱茶的生产,宋聘号老宅被烧毁,同庆号旧址被改为民居,整个易武乡只有一所绿茶初制所,甚至连普洱茶的制作技术也几近失传。
在易武副乡长李佳能的指点下,一行人找到了曾在著作中提到过易武贡茶的老乡长张毅,张毅对易武普洱茶传统工艺颇有了解,带着一行人参观了古茶园。
易武的大茶树让这些台湾茶人们惊喜,普洱茶的失落又让他们感到失落,回到台湾之后,吕礼臻的脑海中还时常浮现出易武的破败景象,他决心寻找易武传统制茶技术,让“易武正山普洱圆茶”再次与世人见面。
1995年,吕礼臻再次前往易武,因为不能停留太多时间,他决定委托当地最了解普洱茶历史的张毅,采用书中记载的古法,试制出一批茶品出来,幸运的是,原本以为要从零开始的两人,意外找到了一位曾在宋聘号做茶的老技师李官寿,还找到了当时用来压制饼茶的旧石磨,并开始试制首批茶叶。
由于当地的茶农不清楚普洱茶青的采摘等级,大小老茶混在一起,鲜叶基本都不能用,石磨压制也很不熟练,第一批茶菁全被拒收,后来他们又请来曾压制“宋聘号”的老师傅李官寿先生担任指导,在工序上采用古法,手工揉捻、石模压饼,并用大黄竹叶壳包装。
1996年春茶季,经过反复试验,张毅才做出了相对标准的普洱茶,吕礼臻见过样品后,决定付款正式制作三吨传统手工圆茶,并命名为“真淳雅号”,也即后世所说的96真淳雅,虽然96真淳雅是首批生产,制作时带着一定的实验性质,但瑕不掩瑜,这批茶的选料无疑是真正的易武野放茶料,加工工序也是当时认定最接近古法的。
96真淳雅后,张毅又接手了一些普洱茶的制作,并从中积累了丰富的生产经验,在1998年,感到时机成熟的张毅创立了自己的易武顺时兴,采用易武放荒茶和大树茶制成了98年易武顺时兴号(春尖),拉开了本地茶人制作茶品的大幕。
易武顺时兴号系列,不是每年都出,数量也不多,但全都是选料严苛,工艺严谨的精品,后来还被多位海外客商看中,定制了一批专供异国的私人茶品,品质都非常优秀,其中就有这款于2004年生产,出口韩国的深山古树春尖。
看到这里,有茶友可能会感到疑问:韩国人也是这么早就在喝普洱茶吗?会不会是后期茶?
其实韩国接触普洱茶的时间是比较早的,早在20世纪70年代,由于那两年港韩沟通频繁,一些官员也经常收到礼物,其中就有普洱老茶,而受到港台普洱老茶圈子的影响,韩国茶人圈首次接触到了普洱茶。
不过,由于消息闭塞,当时韩国人对普洱茶的认知很片面,有的甚至只知道喝的这种茶叫“七子饼”,却不知道这种茶的“大名”是普洱茶。
20世纪70年代末期,整个韩国喝普洱茶的仍然屈指可数,而且由于中韩尚未建交,只能在香港和台湾买普洱老茶,只喝老茶也就成为了当时的品饮主流,而到了20世纪80年代,情况有所改观,得益于经济高速发展,韩国的文化领域也充满了活力,小众茶文化开始进入普通人生活,但功能多偏向社交。
不过很多韩国人饮茶都比较忌讳寒凉,一般不主张喝新制茶,就连滋味鲜爽的绿茶,也通常是经过长时间“祛寒”后才去饮用,而且由于饮茶人数日益增多,本地产绿茶供不应求,价格暴涨,很多茶人就转喝茶性更加温和,价格也亲民的半发酵乌龙茶,而普洱茶还是处于不温不火。
1992年中韩建交,购买普洱老茶也相对方便一些,更多人开始接触并试喝普洱老茶,那柔和红亮的茶汤,饮后温润的体感,都给当时的韩国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一些肠胃不好的茶人也开始转喝普洱老茶,韩国普洱茶市场也逐渐扩大。
不过直到这个时候,韩国人仍在照搬港台茶人的喝茶习惯和知识体系,没有形成本地的普洱茶文化,甚至有很多人都没见过普洱新茶,以为所有普洱茶都是红汤老茶。
而到了2003年左右,韩国独有的发酵食品(泡菜)认知优势,以及部分韩国人把普洱茶当做投资工具等现象,让韩国普洱茶市场才迎来了第一次高峰,一些韩国茶人开始来到云南茶山定制茶品,像当时的易武,后来的冰岛,甚至熟茶领域都出现了韩国茶商的身影。
总而言之,在96真醇雅,99易昌号,99绿大树等易武茶大火大紫的今天,我们不应该忘记这位易武开拓者的地位的贡献,以及他的那些品质优异的易武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