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 > 茶友会 > 茶友论茶 >
港仓茶之于老茶界,是什么样的存在?
前两天读石牧昆先生的【经典普洱】,其中提到了港仓茶由来——
 
50年代香港茶商有计划、概念性快速入仓、陈化及退仓,从而将当时从云南运来的生茶人工“陈化”,适应当地人的喝茶偏好。(摘自《经典熟普》并概括)
 
其实,说到港仓茶(也有人称是湿仓茶),就会牵扯出一大段的负面说法。最有名的论调就是“人工霉变,喝了对身体有害”,所以港仓茶/湿仓茶如今已成了大多数人口中的牛鬼蛇神……而其中多数人也是满足于道听途说的信息,而没有细细考究一二
 
所以,今天想为港仓茶正名翻案,把我所了解的港仓茶概念梳理一下
 
【1】港仓茶究竟是什么茶?
 
港仓茶是生普经过“入仓-退仓”技术后,快速陈化的“老”生普。首先它是生普。
 
其次,这个“老”,最所以打了引号,是因为要分两头说,针对它出现的那个年代来说,它并不是时间意义上的”老“,它只是通过快速陈化的技术,达到香港人喜欢的”醇厚顺滑”的口感审美;但放到今天来看,说到港仓茶几乎等同于说那个年代的老茶了
 
【2】港仓茶基本可以统称老茶,那老茶就是港仓茶吗?
 
老茶不仅仅是港仓茶,也包括后来大陆的云南那些国营厂生产的老茶,这个老茶是时间意义上的老。
 
而之所以我们一提到老茶,会很容易联想到港仓茶,是因为早期老茶的流通,很多是港仓茶,收藏者是一些当时的南洋人、港人为主。可以说,老茶的第一阶段审美就是港仓茶的审美体系,醇厚顺滑是最重要的口感标准。
 
而干仓存储下自然陈化的老茶审美,是近十几年才被慢慢推崇,并逐渐成为主流审美的。这是新的市场下,新的老茶审美。我们喜欢称它“干仓茶”,这是相对于港仓(或叫做湿仓)茶而言的。
 
干仓茶的风味侧重保留茶本身的香气和活性,让茶在自然环境下慢慢陈化,茶的纯净度也会更好。而干仓茶的出现也是得益于熟普技术的产生,熟普技术产生后可以取代一部分港仓茶的市场,而干仓老茶则是完全对立的老茶审美,填补市场的另一个空白。
 
【3】港仓茶的由来与没落?
 
港仓茶的由来是源于50年代,那时候的茶楼会提供免费茶饮,而云南生普(当时没有熟普)是原料成本低廉的茶品,是优选。然而其口感苦涩,不讨喜。所以茶楼都会将其存放于地下仓库存放,一段时间后茶汤顺滑无涩感了,再拿出来喝。后来的港仓技术也是由茶楼提炼出来,成为标准——
 
标准的港仓茶,特指云南的生茶存放于当时香港特定的矮脚楼(或称大楼下的防空洞),经过特定的入仓-退仓技术,从而成为“港仓茶”。上述条件缺一不可。
 
它(港仓茶)的由来根本是成本低及仓储条件的允许,成品茶的口感被市场接受,所以它能存在并且风靡一时,而后来香港这种适合入仓的地下室随着城市发展,逐渐消失,存茶就变得困难,或许追加成本可以解决,但已有所违背它的先决条件了。
 
其二,在港仓茶风靡一时的时候,港仓茶的经济价值被推至高点,喝茶的、藏茶的、炒作茶的、生产茶的,无一不疯狂……在这种疯狂下,就有各种假茶出现,最典型的就是拿着不知道哪里的大叶种茶叶做成青茶,然后人工增温增湿,模仿港仓茶的存储条件,模仿它的口感,最后扑街的效果之一就是霉变,这种茶被笼统的喊湿仓茶,也是当时大家理解的港仓茶。港仓茶一夜之间成了茶中的牛鬼蛇神,连同“湿仓茶”的名号,成了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
 
其三,就是上述提及的熟普技术的出现,熟普的醇厚顺滑恰恰取代了一部分港仓茶粉丝的审美需求,所以与其几番周折去做港仓茶,还有被怀疑的风险,不如直接喝熟普了。
 
港仓茶的没落,是多种因素的加成,市场需求潜移默化的转变、制茶成本变相提升、口碑倒塌后重建的困难……种种原因下使他逐渐成了历史。
 
所以,总结一下,即港仓茶是曾经一度老茶的主力审美,是一种独立的老茶体系。而这个审美在慢慢的被淡化,逐步退出市场。真的港仓茶仍是好茶,它不等于霉味的茶,那些都是假老茶惹的祸。(港仓茶:这锅我不背)
作者:佚名
日期:2024-04-11
栏目导航
中国普洱网、立足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微信:514269183 滇ICP备1400421号-1
进入
中国普洱网服务中心
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