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 > 茶友会 > 茶友论茶 >
云南白茶和福鼎白茶有什么区别?
喝过白茶的朋友,相信都听过白茶“一年茶,三年药,七年宝”的说法,前两天有茶友就这个问题提问:“白茶存放七年就成宝了,但普洱茶起码需要20年才称得上老茶,这是否说明白茶的工艺和工艺比普洱茶更胜一筹?以及以相同工艺做出的云南白茶和福鼎白茶,是否也存在这种差异?
 
这篇文章,就来和茶友们聊聊云南白茶和福鼎白茶的区别。
 
云南白茶和福鼎白茶
虽然福鼎白茶和云南白茶的工艺有很多相似之处,但由于地域和树种上存在客观差异,福鼎白茶和云南白茶的口感及耐泡度都有很大不同,我们一个一个来看。
 
首先,福鼎白茶和云南白茶所用的原料完全不同,福鼎白茶主要采用福建的灌木型中小叶种茶树,如福鼎大白、福鼎大毫等,而云南白茶则以云南大叶种乔木茶树为原料。
 
其次,福鼎白茶和云南白茶的树种生长环境也有很大差异,福鼎白茶产区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山区多云雾,适宜茶树生长;而云南白茶产区平均海拔1700米,属于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空气湿度大,云雾缭绕,有利于茶树生长。
 
树种和生长环境上的巨大差异,造就了福鼎白茶和云南白茶在工艺、香气、外形色泽和口感上的诸多区别,福鼎白茶的干燥过程采用文火慢焙,保留了茶叶的活性:而云南白茶则在荫凉处干燥萎凋,晚上也可进行,这也是其别称“月光白”的由来。
 
因为工艺较为简洁和轻柔,福鼎白茶和云南白茶都较好地保留了茶叶本身的特性和滋味,其中福鼎白茶的芽头饱满,毫毛密集,干茶呈绿黄色或黄色;云南白茶的芽头细长,色泽较深,一面呈白色,另一面呈黑色。
 
香型和口感上,云南白茶则以花香、蜜香为主,香气沉稳内敛,口感清爽甘甜,回甘较好;福鼎白茶以毫香、花香为主,香气更加馥郁高扬,口感偏醇厚,回甘迅猛,且耐泡度较高。
 
随着“千亿云茶”计划的逐步实施,以及云南白茶自身内含物质更丰富、滋味浓郁、香气更佳、耐泡等优点,这两年云南白茶的名气逐渐打响,出现在了很多茶叶直播间和外地茶叶市场上。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现在的“云南白茶”,主要指的是以云南大叶种原料制作而成的新工艺白茶,而早些年市场所说的云南白茶,则指的是一类特殊的茶品——景谷大白毫。
 
景谷大白毫的故事
 
景谷大白毫是一类原产于景谷地区秧塔村的茶树品种,又称“秧塔大白茶”,最大的特点在于芽头肥大,芽头能长到成人食指的两节那么长,差不多有四个中小叶种那么长,而且茸毛也特别多。
 
景谷大白毫可以用来做白茶,也可以用来做滇红、滇绿,也可以用来做普洱茶,但因为白茶更强调品质特征要鲜爽,因此最合适的还是做白茶,用景谷大白毫做出的白茶,芽头肥硕、茸毛密披、白毫显露、气味清香、茶汤清亮、滋味醇和回甜,在鲜爽度上的表现尤为亮眼。
 
这是因为品茶时的鲜爽感主要来自茶叶中的氨基酸,而氨基酸来自茶叶的毫毛,景谷大白毫不只是芽头的茶毫多又长,即便是老叶片的背面,毫毛都多得摸上去有种丝滑的感觉。
 
除了白茶外,景谷大白毫拿来做滇红滇绿也很不错,如今景谷地区一些茶企就在用大白茶的芽头做的红茶,称其为大金芽,早些年全国各个地方的茶叶市场中,只要是摆着大芽头的,基本都来自景谷,每年春茶季各地的茶商都会专门来景谷收购当季的芽头去做白茶和红茶。
 
看到这里,有茶友可能要问了:这么好的茶树品种,为什么一直以来的知名度都不高?其实景谷大白毫的种植历史并不短,但受限于繁育难,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差等因素,此前千百年来几乎都只生长在秧塔山上,不被外人所知。
 
1966年,思茅地区外贸局来秧塔村收购茶叶时,才发现了这种茶叶显毫,条索肥硕的茶树品种,当时茶叶收购都是按等级,从一级到十级以及级外,只有秧塔大白茶的芽头在收购时被列为了特级,足见其品质和珍贵之处。
 
20世纪80年代初,思茅地区在全区范围内展开茶树品种资源普查工作,景谷大白毫才真正进入政府主管部门和茶叶专家的视野,1985年思茅地区行署农牧局这次普查结果编印成的《思茅地区茶树品种资源》一书,记录着当时发现的大白茶古树共有107棵,而且这一品种只在秧塔发现。
 
1984年到1985年间,云南省农业厅拨出项目经费,由景谷县茶叶技术推广站负责,在秧塔设立了试繁点,然而经过调研后的专家发现了一个遗憾的现象:景谷大白毫作为原料来说品质极佳,但结籽少,茶籽又很难成熟老化,其他茶籽剥开后里面是硬的,大白茶茶籽剥开后里面是嫩的,因此繁殖“实生苗”(由种子萌发而长成的苗木)的成活率非常低。
 
此外,用茶籽育苗的有性繁殖,离开秧塔山后容易变异,再也不是那个大白茶了,这是因为景谷大白毫在开花时,花蕊的柱头部分不容易受粉,也就结不出饱实、成熟的茶籽来,因此只能通过扦插进行无性繁育。
 
更让茶叶繁育专家为难的是,大白茶的不只叶片大、芽头大,枝条也较粗,枝条太粗使得扦插时的切口愈合面加大,不容易愈合,而只有四周的树皮愈合在一起后才会生出根来,这就导致用扦插无性系繁育景谷大白毫时无法大面积推广,一个资深技术人员一年也只能育出几干棵苗,当年还出不了苗,效果很差。
 
1986年,专家改变原先思路,想办法增加母树发芽、发枝的密度,让景谷大白毫古树上的枝条变细,并通过引进荷兰全光照自动喷雾育苗法等先进技术,与肖时英、张木兰夫妇等茶界专家展开合作,逐渐提高了大白茶繁育的成活率。
 
1993年,中国科学院昆明分院院长张状鑫,率昆明植物研究所的植物专家,并会同思茅地区科委,当地政府等部门共同投资创建示范基地和景谷白茶厂,开始助推大白茶产业的发展,逐渐形成了规模化种植,如今景谷大白毫的种植面积已有15万亩左右,景谷大白毫也成了质优价廉的茶叶原料代名词。
作者:小茶胡
日期:2024-09-18
栏目导航
中国普洱网、立足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微信:514269183 滇ICP备1400421号-1
进入
中国普洱网服务中心
中国普洱网、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