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 > 茶友会 > 茶友论茶 >
为何现在的茶没有以前的茶香浓了?有何道理?
在与很多茶客交流的过程中,经常能听到这样一个话题:为何曾经的茶又香又浓,泡一天味道都还那么好,现在的茶,经常泡个两次就淡而无味了,这是为什么呢?
 
以我的喝茶经验来看,这个问题似乎普遍存在。至于说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是多方面原因导致的结果。接下来,我就给大家来捋一捋。
 
第一,原料上的差异
在二三十年前,我国大部分茶园都处于山地丘陵地带,海拔较高,生长周期较长,茶叶内含物质较多。近年由于茶园面积大幅度增加,现在大部分茶园,都是低山平地茶园,生长周期短,茶叶发芽时间快,内含物质不够丰富。随着我国茶叶消费规模的不断增长,新开辟茶园多以规模化和标准化为导向,管理越来越科学,茶园也越来越好看,但品质却在下降。
 
一方面,大规模茶园只能选择平整地块,海拔低,近距离接触人类生活区和工业区,受环境污染的影响大。另一方面,为了提高产量,现代新建茶园会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每年至少要采茶三季,从春茶到夏茶再到秋茶,茶树养分消耗大,茶叶内质就会差一点。所以,现在的茶口感不如过去。
 
理论上,一种茶树原料可以加工成任何一种茶叶,因为六大茶类主要是根据制作工艺来进行区分。但是,在制茶学中,有一个适制性的理论。通俗来说,每一种茶树,都有其独特的品质特点,只适合制作某一种茶。这种适制性,其实是在长期种植加工过程中,被茶农所发现和挖掘。比如说,最好的西湖龙井都是用核心产地的群体种来制作,最好的普洱茶都是用高山老树原料,最好的黄山毛峰都来自于当地土种。
 
再加上,过去都是本地的土品种,有着几十上百年甚至更长时间的栽培历史,与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形成了有效紧密的结合。随着全国茶园种植面积大规模的扩张,很多无性系优良品种开始向外推广,比如乌牛早和龙井43号以及大白毫等等。导致,各地生产的名茶,已经被新品种所取代。追求的是产量高,追求的是发芽时间早。这在一定程度上牺牲了茶叶的品质和口感。所以,从这个角度而言,过去的茶叶原料比现在的确实要更好一些。
 
第二,加工工艺的差异
20年前,各大产区茶叶加工,大多以手工为主,机制茶的数量并不多。但是进入21世纪以后,茶叶销量大增,完全依靠手工制作,压根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再加上技术进步,茶叶生产机械大量普及推广,越来越多的手工茶转向机制茶。
 
简单来说,采用手工制作方式,在杀青和揉捻过程中,会破坏茶叶的叶片结构,导致细胞壁破碎。条形相对卷曲,甚至不太完整,但是茶叶的香气、口感、滋味都会有显著的加强。因为手工制作的茶叶,导致细胞壁破碎,让茶叶内质更快更强地释放,口感就会更浓郁些。但机械杀青理条,对茶叶的破损程度较轻,保持了足够的条形完整度,好看是好看一点,浓度方面却差了许多。
 
第三,冲泡方式上的差异
以前喝茶方式非常简单,早上起来抓一把茶叶扔到热水瓶中,灌入滚烫的开始,这样一来,一整天都能够喝到浓郁的茶水。这种泡茶方式,是典型的闷泡方式。但是现在几乎没有这样做的,都是现喝现泡,或茶水分离的功夫泡法。由于冲泡的水温以及冲泡时间的不同,都可能导致茶汤滋味的变化。
 
第四,主流采摘时间的变化
在前些年,消费水平普遍不高,购买的茶叶大多都是谷雨之后的茶,且与夏茶混采,叶片厚,茶梗长,越浓越好,越苦越好。但是现在人们的消费水平,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有了很大的提高。现在的消费者,不仅仅是追求茶汤滋味,对茶叶的外形,也有了更高的要求。
 
消费市场培育出以明前嫩芽为贵,这些绿茶大多一芽一叶或者单芽,清香高雅,但绝不耐泡。尤其是跟中低端绿茶相比,并不在一个层次上。
 
总体上还是因为早品种茶的原因。早春茶贵在时间早,芽型好看,但是口感比较淡,香气有些弱,一点都不耐泡。尤其是与正常生长的高山老品种相比,口感差了不是一星半点。那些喝惯了群体种的老茶客,自然是觉得现在的茶没有以前好喝了。
 
第五,其他原因
另外以前茶叶是原始生长。靠天吃饭。茶叶采摘后。靠天时。所以茶香。冲一天也浓有茶味。现在的茶叶一采摘。马上喷各种化学药剂。催生剂、催芽剂。短时间促进茶叶生长采摘,周而复始。这样生长出的茶肯定香味不浓。也不耐冲。再加上后期制作的原因,以前用木炭慢慢烤。需要烤24小时。现在用电炉烤,耗时短,香气浓但香气散得也更快。
 
总的来说,并不是说过去的茶就一定特别好,也不是说现在的茶就一定不好。茶叶的耐泡度跟茶树的品种、原料、工艺、消费水准和冲泡方法等多个方面都有关系。
作者:佚名
日期:2024-09-25
栏目导航
中国普洱网、立足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微信:514269183 滇ICP备1400421号-1
进入
中国普洱网服务中心
中国普洱网、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