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上潮州的土地,接待我们的茶友便告诉我们,潮汕工夫茶在当地,是一种生活习惯,而不仅仅是一种生活方式。
潮汕人是有多爱喝工夫茶呀!走街串巷,每一家店铺,老板将客人热情迎进门,必有一杯好茶奉上;上菜场买菜,肉铺子的老板得闲,还不忘喝上一小杯;甚至连抱在手上的娃娃,有时候奶瓶里装的也会是茶……用潮汕人的话说:这是“茶薄人情厚”:做客谈生意要喝,聚会谈对象要喝,上班下班也要喝……
一把小砂铫、一个朱泥壶、三个小茶杯,再加上一个炭火正旺的红泥风炉,数百年来,在潮汕,它们从未曾冷却过。
在潮州一座很普通的居民楼里,住着一位和善、幽默的茶界大师——潮汕工夫茶代表性传承人陈香白教授。年逾古稀的他,茶心却正当年壮,与我们分享工夫茶的历史发展脉络,聊潮州音乐与工夫茶的相得益彰,剖析日本煎茶道、台湾乌龙茶艺与潮汕工夫茶的文化渊源和一脉相依……
而相较于工夫茶的冲泡艺术性,陈老说潮汕百姓更在乎冲泡技巧性,即如何服务茶汤,让茶汤内质表现更出众。会生活喜美食的潮汕人更在乎的是茶的体感!着一身喜气红色装的陈老,便是如此。采访的那天,取了他最爱喝的白叶单丛款待我们,并亲自为我们演示工夫茶的传统冲泡方法。
工夫茶自有一套高深的茶道。奇怪茶承上乌黑的隔垫,陈老告诉我们,这是丝瓜络,取材自然,而且长期浸泡茶叶汁水不会发馊也不会发臭,还能起到保护壶的作用。置一朱泥小壶,茶海上准备三个小茶盅,组合起来就是一个品字,这是品茶品人生。
陈老解释,一壶三杯是标准配置,潮汕朱泥小壶的茶汤仅能分三杯。即使一人,依然三杯,超过三个人时不论人客寡众,不认杯,大家轮流喝,每喝一次烫洗一次小杯,体现了潮汕人的礼让精神和茶道的核心精神“和”。还告诉我们一句当地人的谚语:茶三酒四倜陀二(倜陀,当地方言,意为“出游”)。意思是:品茶三人三杯,喝茶不冷场,喝酒四人能猜拳,旅游两人好商量。如此喝茶,着实热闹!
遂高冲,淋壶刮沫,洗杯滚杯,再冲水,关公巡城,韩信点兵,汤呈琥珀色,滋味丰郁,回甘力强。
谈及凤凰单丛的品种与香型,陈老侃侃而来,他告诉我们,一接触凤凰单丛便去追求各种香型,并不可取。凤凰单丛香型众多,大概有500多个,均属于天然香型,作为潮州本地人,还不甚了解,更不用说是初学者了。他建议茶友可以将潮州茶分成三个类别进行品味:一是凤凰单丛,二是饶平单丛,三是石鼓坪乌龙,代表了不同山头、山场的独特韵味。
谈及在这个浮躁的时代,如何发扬光大中国茶道。陈老认为需要通过“文化立艺”,茶文化的根底应回归到传统文化上,茶人要深入经论,不可就茶论茶。陈老告诉我们,儿童时期他的父亲就拿着藤条逼他读国学,或许在那段时间未必完全领会它,但在今后成长的岁月中,却是最深厚的积淀,会有恍然大悟、茅塞顿开的那一天。读《论语》,教人踏实与诚信做人;读《庄子》,可培养浪漫主义的思想和情怀。自勉联:“一室古唐虞,念兹小邹鲁。”读了一辈子书与经论的陈老,曾经就是从全国各地的新华书店,将一本又一本好书请回书斋。
陈老是一位对工夫茶倾注无数心血的茶人、导师,他告诉我们,知道潮汕工夫为什么家家户户喝茶吗?生存的土壤是什么吗?是千千万万个家庭,家家户户都有工夫茶的一套行头,从小孩子跟着父母喝茶,潮汕工夫茶在人们心中,不只是茶,更是一种生活习惯,它与饮食文化紧密相联,只要生活继续下去,这种生活习惯必不会丢失。
陈老认为,发展和传播潮汕工夫茶,一要顺其自然,泡茶人要服务茶汤,让茶汤更好喝;二要贴近生活,扎根于千万家庭,是生活的一部分;三要简洁节俭,喝茶要用到的物件不铺张、不做作、不奢华。
陈老带给我们一次十分美妙的、充满生活情趣的潮汕工夫茶的体验。